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9-05-02张道亮王华
张道亮 王华
【内容摘要】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自我管理即自我教育,是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他们身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就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进行了以下几点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必要性 策略 目标
中学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纷纷从幼稚走向成熟。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学的生活。
一、初中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他们开始逐渐的认识自我,内心逐渐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正是在中学阶段养成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优化他们自我管理的水平,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生的独立倾向很强,他们很容易对教师和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自身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愿与家长和教师说,即使在校园中发生打架斗殴等事情,也不愿意和教师讲。这和学生在小学时处处依赖家长和教师的情况大不一样,在遇到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是自己解决,他们已经逐渐开始独立思考,并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是要逐渐走向独立。既然学生走向独立是必然的,教师就要努力扮演好自身的角色,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减少学生要走的弯路,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水平。此外,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初中与小学相比,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更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使学生有效地排除一些学习中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同时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更好的捕捉教师的教学重点,从而有效提高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和独立性,促进其自身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
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指导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之间的关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管理学生的方式,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对他们独立的思考和行为加以鼓励和期望。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有清晰的认知,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谈心、座谈会、演讲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搜集学生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然后指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使他们明白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对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做到扬长避短。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自我管理过程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在学生的成绩报告中,要写出他们的优点,聪明、勤奋、有恒心等,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个性的肯定性评价能够产生期待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生自主、自立。
三、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
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他们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是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过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我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指导,最终达到自立自主。
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高兴是兴高采烈,沮丧时垂头丧气。同时,初中生对于是非的认识较为肤浅,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义气与友谊、美与丑的区别,对于很多事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做事欠缺周全的考虑。随着教学课程的增多,视野的扩展,与人交往的增多及行为规范要求的提高,社会与学校要求学生增强自律,并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行为规范要求自身。而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行为规范和社会伦理道德等,进行自我控制,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学会积极的面对人生。同时,自我管理要求学生具有独创的精神,对于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而不是人云亦云。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就教导学生学会控制自身的情感,能够理性的对待发生的事情,自觉遵守相关班规校纪,从而能够适应今后的社会环境。此外,学生的自我管理还包括增强合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要教导他们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