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2019-04-30吴泽英周雨然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师范类本科生

吴泽英?周雨然

【摘要】创新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源泉,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落在了教师身上,只有教师具备足够的教育和科研能力,将科研意识传授给学生,才可以培养具有科研意识的人才。师范类本科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教师,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当前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本研究以南昌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对南昌师范学院师范类本科生的调查,了解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为师范类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师本科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科和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备从事该行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师范类本科生作为未来即将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本科生,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要想培养师范类本科生的教育科研能力,首先要了解其科研能力的水平,再究其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为提升其科研能力找出恰切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针对南昌师范学院的师范类本科生,并收集问卷以调查学生,同时通过访谈教师,了解南昌师范学院教师对师范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看法,从多方面了解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现状,并探究其内在原因。

一、大学生科研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调查问卷主要选取南昌师范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师范类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发问卷1500份,有效回收问卷1140份,问卷设计主要从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及态度、科研经验及能力、科研活动中使用的方法和培养本科生研究能力的条件这四个方面制定问卷。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科研意识不足,科研态度不严谨。大部分师范类本科生都认为掌握教育科研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将近98%的学生都没有做科研的想法和意愿。

2.师范类本科生科研经验缺乏,科研能力不足,近64%的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教育科研,只有36%左右的学生对教育科研略知一二。

3.大多数师范类本科生都不明白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合理方式,近90%的学生不能熟练运用甚至不会使用专业信息工具(如中国知网等)查阅文献。

4.师范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条件支持,不论是学校政策方面还是教师教学方面,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可知,师范类本科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不足,在如何提升其教育科研能力的问题上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二、师范类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

“本科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师范类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师范类本科生自身、学校、教师这三个方面,对师范类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师范类本科生自身

1.师范类本科生的自身意愿 。师范类本科生的就业目标较为明确,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学生往往更重视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在意自己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空闲时间也更倾向于将时间花在一些能够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的证书考取上,并不会将时间用于提高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不容易出成果,师范类本科生不愿意将过多的时间投入与将来就业不直接相关的活动中。

2.师范类本科生的学术研究氛围不浓。师范类本科生周边的科研氛围不浓,从事教育科研的学生较少,缺乏一个良好的相互激励、互帮互助的环境,学术研究氛围不浓厚,师范类本科生对科研没有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容易因为“从众”心理,而被周围环境感染,无意于教育科研。

(二)学校

1.学校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校的一些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首先,教育科研类的课程较少,有些教育科研课程也无法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学生从课堂上很难学习到系统的教育科研知识,“教师上课敷衍,学生听课随便”的现象常在,即使开设了教育科研类的课程,教师对学生也不会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很多也只是为了学分,疲于应付;其次,大一课程安排较少,学生时间充足,但是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无法进行科研,一些专业课程设置较晚,课程较集中,一些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学生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大,因此,有些学生没有时间学习专业课程,转而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最后,教授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较少,即使有这样的课程也不够系统,不夠具体,本科生参与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掌握基础科学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科研能力自然无法提升。

2.对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激励不足 。学校在国家和省(地区)科技竞赛中为学生颁发各类奖项,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得专利或转换为生产,学生才可以获得奖励。然而,这种对科研成果的衡量标准太高,这使得大多数师范类研究生觉得科研的难度很大,也难以形成师范类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氛围。大多数学生表示,学校的学术竞争奖励,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对激发学生提升科研积极性的作用不大,学生宁愿在课后兼职上花时间,也不愿意在科研上花太多时间。

3.学校或学院对教师的激励不够。高校教师对培养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没有充足的动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教育科研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与实际工资报酬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引导本科生进行教育研究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国家级和省级科学研究活动的教师,往往不得不牺牲他们的假期来陪伴学生,如果比赛中没有奖项,学院几乎没有奖励,教师的科研指导工作,并没有算入教师的工作量。

4.对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推广力度不够。学校的教育科研和创新活动学生并不了解,许多活动仅以课堂上的通知形式出现,很多学生想报名但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渠道,甚至很多学生完全不知道有哪些科研活动开展,这直接影响了一些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对教师的采访中,当被问及普通教师本科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时,大多数教师指出,学校或学院的组织力度不够,除了一些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研究活动外,学校或学院还没有提倡参加一般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可以参与教育研究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较少。这一方面导致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很低。另一方面,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较少,也使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问题,较大地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质量。

5.没有专业的师范类本科生科研管理者。师范类本科生研究活动是学术研究活动,应遵循学术活动规则。但是,参与本科生研究活动管理的管理人员多为学校管理者,缺乏学术人员的参与。这使得教育科研工作很难从专业和教学角度出发去考虑,不利于师范类本科生研究活动规模的扩大和科研形式的多样化。

6.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师范类本科生科研管理要得到规范和保障必须要完善本科生科研管理体制,大学生从事科研正处于科学研究的初级学习阶段,没有一个严谨的管理制度,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学习到一个严谨完善的科学规范,便无法端正科研态度,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7.学校资金投入不足 。学校对教育科研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这直接导致专家审查放弃了一些与学校要求相对不相容的学生研究项目,一些有研究意义的项目得不到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抑制了一些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三)教师

高师教师是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实践者,教师的科研水平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科研活动的开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有科研能力。

1.部分教师科研指导能力不足。一方面,一些青年教师科研实践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不强,没有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也无法找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从而无法指导学生的科研;另一方面,许多年轻教师刚从学生变为教 师,学生角色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此外,许多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且未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技能培训,无法将自己的经验和理念很好地传授给学生,无法胜任学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

部分教师科研活动的评估主要是统计各教学和研究小组的活动数量,记录参与教师的出勤情况,不对科研活动的内容和效果提出要求和评价,因此部分教师的科研指导能力严重不足。

2.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估方法不合适。经过调查,高校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有限,也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此外,大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测试评估方法,即测试、论文的分数被用作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事实上,试卷中的内容无法达到面面俱到,参考答案也比较固定,无法将其当作衡量学生科研能力的标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少数教师缺少职业道德。称职的教师应该具有爱祖国的美德、关爱学生的美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奉献教育、严格自律、有道德、关心集体、团结合作。但是,在指导学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少数教师趋向功利化。少数教师因为指导本科生教育科研无法为自己带来金钱或者名利上的帮助,而不愿意指导师范类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或者不够尽心尽职,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自己的工作中。

三、結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对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前师范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足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师等方面的原因。提升师范类本科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应该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育实习、管理制度和课外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本科教师教育和科研能力培训体系、激励机制和评价管理体制,提高师范类本科生教育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芦新宇.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模式及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作者简介:吴泽英,女,1994年生,江西抚州人,现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周雨然,女,1994年生,江西九江人,现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师范类本科生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