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发现语文之美
2019-04-30周小珍
周小珍
【摘要】反思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发现语文的美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的美点很多,列举了朗读之美、语言之美、创作之美。发现语文之美的方法归纳了四种:一是用激情感染,二是以展示带动,三是创情境悟美,四是拓外延激趣。
【关键词】语文之美;发现之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他说:“当看到海面有一群鸟飞过时,读书人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句,不读书的人只会说‘喔呿,全都是鸟。”多么浅显的例子啊,它充分体现了教育在提高个人修为、增强对生命感受力中的作用。由此,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发现语文的美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语文美点示例
(一)朗读之美
朗读是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极好方法,它可以延长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情感体会,还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如教《渡荆门送别》,因为诗歌对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让学生尝试读、展示读、PK读;还可让学生回忆读《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联系《防溺水,保平安》中的说唱词“别贪图河水清凉, 别羡慕泳技高强,偷偷下水危险, 远离河滩安全,正确游泳健康, 科学救援为上”,充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语文教材里朱自清的《春》,读起来是那么亲切可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读起来那么深情感人;光未然《黄河颂》的呼吁,读起来那么有激情。所以,语文课上让学生带着想象,带着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读,就是一件令人陶醉的美事。
(二)语言之美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要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品出语言的美味,才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如:“风正一帆悬”的“正”不能换成“顺”字,是因为“风顺”还不能保证“一帆悬”,如果顺风,风力很大,帆就会鼓成弧形,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一个“正”字,包含了“顺”与“和”两个字的内容;再如教《猫》时,先让学生欣赏猫的图片,学生一直喊“好美”,我就顺势说:“老师的心都要被萌化了,作者是怎樣描写这只花白猫的?”学生立即找到美句朗读出来,对照画面,发现作者抓住了特征,描写生动形象,从而体会到了语言的美妙。
(三)创作之美
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写作技巧、积累了好词佳句、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自然就有强烈的写作愿望。语文教师要借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创造出有自己思想活力的美文。看看我们班的新诗写作,学生就地选材创作了不少有韵味的诗。有《致亲亲操场》:“夕阳害羞躲回了家/你,竖着耳朵/是在倾听我们琅琅的读书声/还是/期待下课的铃声响起/我猜/你是想把你今天看到的奇闻趣事/讲给你的知心朋友//我有一个好主意/晚自习下课后/我们一起去赏月吧/我有预感/今晚的月亮将又大又圆/(我想用皎洁的月光/为你做一袭银白的晚礼服)”;有《八月桂飘香》:“小小的身体/淡黄的外衣/朵朵挨挨挤挤/香气弥散整个校园/你是秋仙恩赐的礼/是迎接秋风的笑脸/碧绿的树叶/映衬了你的美丽/可你依旧是你/绽,香气清新/落,亦存香魂”;还有《写给清新绿公交》:“早,六点半/绿得清新的公交车/缓缓驶来/候车的我们/蜂拥而至/喊叫/追赶//车,早已站满/再不论男女有别/我们肩并肩背靠背/转弯/刹车/书包东倒西歪//刺鼻的汽油味/夹杂着我们的汗水味/清风拂来/淡淡的绿叶香/在鼻尖徘徊/深呼吸/看向窗外/下一站,等着”。这些创作虽然青涩,但是你会发现一块操场,一棵花树、一辆公交,都融入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展现的是他们生活的诗意。
二、发现美好之法
(一)用激情感染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对于作者和读者都是很重要的。语文教师是作者和学生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要善于用生动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引出感情。《荷叶·母亲》的结尾:“我心中深深地受了 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段,作者有经历,她写得深情;但学生读了前面的描写,还体会不到作者的感激之情。于是,我就跟学生讲起了我初二那年双腿严重烫伤时,母亲对我的细心照料,讲到动情处眼泪涟涟,触动了学生之后,再让学生说说他们记忆中母亲保护自己的故事。这样,对于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就理解透彻了。而且我后来发现,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还会引用这句诗了。
(二)以展示带动
大家都知道,小娃娃刚刚学习拿筷子吃饭时,总不肯让大人喂,常常会说“我自己吃”。其实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我认为课改的精髓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展示,教师精讲点拨,及时表扬。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会课前主动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课后及时整理,学习效果比起教师的一言堂不知要好多少倍。
语文的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展示的好时机,比如经典朗诵比赛、名著故事比赛、记忆力大比拼等。在开展活动时,让语文课代表当总管,语文组长当评委,班里选出小主持人,“班班通”里播放音乐、背景,教师充当幕后指挥就好,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创情境悟美
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一是要创设好问题情境,教师的提问不能过大过宽,要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二是要把教材里学生难于想象出来的美好意境借助多媒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三是把生活中学生看到过但没引起重视的美好情境趁机展现出来。经常训练,让学生读到文字就能想象出美好的意境,看到美好的情境就会想起读过的好词佳句。长期积累,学生的语言、情感都会变得非常美好。我在上九年级《岁月如歌》的作文指导时,把上一年所带毕业班的毕业纪念视频播放给他们看,学生看到学长们的成长变化过程,看到校园里熟悉的景物,看到熟悉的老师们教育教学的情景,他们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不舍,还有对时间的珍惜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四)拓外延激趣
生活处处是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时,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来举例。如讲夸张的作用时,可举奶奶们常说的一句“我吃饱了,一粒米也塞不进了”;讲句子的言外之意时,可用本地人爱讲的一句——“自己的稀饭都吹不冷了,还要去吹别人的油汤”,像这样把生活语言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感觉到文字的生命力。
寒假的作业布置可以有对联摘抄,摘抄家里的,摘抄单位的(如教育局、公安局、税务局),开学后就上“对联摘抄交流课”,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妙。过端午或中秋时,可让学生给老师或父母发祝福短信,要求署上名字,然后专门上一次“短信欣赏课”,让学生体会短信语言之美妙,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总之,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怎一个“美”字了得?愿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把自己当作导游,把学生带进语文这个美丽的大花园,让学生在里面流连忘返,语文学习就会其乐无穷,语文素养就会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