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初中语文课堂

2019-04-30周飞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文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周飞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只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的习得,而轻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构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情境;思维;人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知道,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学中重语文的工具性、轻人文性。这一弊端导致了当今中学生人文情怀的缺失,他们自私、幼稚、固执,也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用新课改的理念武装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摒弃传统的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老师、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实现平等的对话才能深入地解读文本。”因此,我们只有唤醒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才能实现三者之间平等的对话。例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由于学生在理解上确实有难度,就布置学生在预习时要感受王勃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哪种情感是最真、最根本的?通过教学反馈,多数学生概括为“兴”字,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兴中有悲。此时,教师不能到此为止,还应该引导学生具体地深入到文本中去,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研读。经过大家的讨论,从而概括出盛地、盛宴、盛景、 “盛”人。通过这样自主研讨,作者的“兴”就有了落脚点。接着,深入地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作者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等。实践证明,通过这样自主探究,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利用问题引思,引导学生思维能力

巴甫洛夫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怀疑的开始,是创新的源泉。”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问题引思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探究文本中蕴含的信息。新课改实施以来,也充分强调探究学习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问题引思,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让学生充分朗读与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你怎样看待三味书屋的那位先生?你理想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言之有理即可) (2)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想表现什么主题呢? 作者用实在的笔调详尽生动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是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园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雪天里捕鸟的乐趣,也有离开百草园的失落和疑惑。三味书屋里新奇的追问,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这样的问题解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开展交流阅读,提高探究阅读能力

现代阅读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与交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不仅如此,阅读教学中开展交流活动,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在本课的教学前就预设了多个句子,通过师生共同赏析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品味优美的句子:“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有学生认为,这是作者的理想状态,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比较寒冷的,没有那样的诗情画意。也有学生认为,作者是在盼望春天的到来。种种情况说明,学生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到位。接着,在继续阅读课文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写时,就启发学生:“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其实,作者是在给读者营造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等拟人手法,却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交流阅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

四、注重人文教育,感受学科人文情怀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最终是育人的活动,脱离人文教育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知道,文学即人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共鸣和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感受文本中体现的人文情怀。应该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探究文本的展开思路,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真正解读文本,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时,就充分利用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与哲理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抓住这篇文章的文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教育学生,感受作者那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即使身处逆境中仍然心怀的是国家,关心百姓疾苦的爱国情怀,以及那豁达洒脱的胸襟。这样,就等于对中学生开展了一场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初中语文教材中类似的文章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章中表达的人文精神及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

五、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认知

我们知道,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文本信息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随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创设情境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情境,能把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激活学生的感官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流浪歌》这首曲子,把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产生怜悯之情。接着,教师告白:“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是什么原因呢?”这樣,就引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最后,通过“盼、赞、遇、躲”这样的精巧构思来指导学生感受菲利普夫妇的“变”;在深刻的体会中懂得了“钱”字的作怪;本文如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谈谈自己对当今社会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理解。这样,学生就批评了诸如“彭宇事件”等不良现象。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及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唯有这样,才能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建立完整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葛文霞.开展课堂精讲精练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8(30).

[2]张祥.浅谈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人文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