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2019-04-30杨秋红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施职业院校创新

杨秋红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岗位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作为提高人才素养的基础课程,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教育对象,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语文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文素养的必修科目,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当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期,改变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变成“百家讲坛”

职业院校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文言文,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是经过省级或国家级的语文教研室的专家论证过的,可以纳入语文教学内容,并对学生有一定教育和启迪作用的作品。例如学习小说时,最主要的是讓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写作技巧以及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和故事情节的推进作用,还有文章的主旨等内容。对于文化课基础较差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去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如在学习莫言的《卖白菜》时,莫言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百业待兴、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而当今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网络媒体、手机信息非常开放,对金钱毫无概念的幸福时代,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和想象6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因此就很难把握文章主旨。

所以在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上,必须把这些书本上的传统的教学内容转变一种方式,让语文课堂变成“百家讲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的《百家讲坛》是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栏目给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职业院校的语文课也可以像《百家讲坛》栏目一样,给老师、书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让老师通向学生的桥梁”。例如在教学林清玄《好雪片片》时,教师可以把文章当作一个故事来讲,讲完了,找几个学生来把文章的精彩章节、精彩句段用表演的形式把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真正去感受一下“好雪片片,不落别人”这句禅语的深奥之处。教师改变以往细致琐碎的分析和讲解,试着让学生如听故事一样去听,让学生亲自动脑用智慧去设计整个故事过程,体验文章的寓意。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成“朗读天地”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流传下来很好多文章、好诗词,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曾经也是校园里最最令人陶醉的晨曲。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讲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幕》,不要一上课就讲李清照写这首词的背景、字词解释以及词的译文等,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说:这首词写了一群十七八的少女,傍晚喝醉酒后,在开满荷花的湖泊划着船回家,大家都知道,喝醉酒开车回家那是很危险的,那这些少女醉酒后划船回家,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在词中找出来并大声读出来。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纷纷站起来展现自己,特别是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学生用心用情去大声地朗读时,词中的那开满荷花的湖面上,一群喝醉酒的少女分别坐在几只小船中,因为醉酒,致使她们小船的航线发生了偏移,误入到荷花丛中,几只小船你争我抢,把在荷花丛里休息的一群鸥鹭扑棱棱地惊飞了。不用老师讲解,一群少女快乐生活的画面已经出现在每个学生的眼前,天真活泼、生机勃勃的少女形象就印在学生脑海里了。

(二)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朗读首先提高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朗读时眼、心、脑、口都要用到,眼观其形,心识其字,脑知其义,口读其音。其次,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智力。朗读要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倒读、不误读,思想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朗读的停顿、轻重、升降、快慢等,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语境、语情做出合理的表达反应,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度性。朗读要读得有感染力,不仅要深入意境、想象丰富,还要增添表情、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进行艺术再创造,这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例如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素质能力和优秀传统文化大赛语言类项目比赛,无论比赛成绩如何,经历过大赛的学生在语言表达、素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只有对文章多读、大声地朗读,通过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就可以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朗读过程中,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理想中的小屋立于群山之中,迷于树、山、花、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情景之中。不必老师再费口舌去分析讲解,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到作者对独立、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四)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把书面文字变成有声语言是朗读最基础的要求。朗读时若把书面文字通过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一泻千里的抑扬顿挫的发音过程正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极美的语言艺术享受。就可以感受谢冕在《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所说的“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人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通过朗读,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真、善、美的情操。朗读文天祥的《正气歌》,会知道如何培养浩然正气;朗读《背影》《我的母亲》,会体会父爱、母爱的伟大;朗读屈原的《离骚》,增添一腔爱国之志;朗读《爱莲说》,更加坚守君子的高洁情操……

三、改变固有的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变成“知识超市”

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一定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开放性、多元性和实践性的“知识超市”。“超市”首先要体现为“顾客至上”这个永恒的理念,把学生看作“顾客”,要尊重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潜能,让其乐在其中。“超市”其次体现在“商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只有供需达成一致,才能满足“顾客”的多方需求。

(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上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换角色,不再是传统式的“一言堂”“灌输性”的话语霸权者。教师只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引导着,为学生有效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就是“知识超市”的导购员,主要任务就是引导、问询、解答。傳统的语文课堂,教师进行理性认知的讲解,是用自己的情感体悟取代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认知和交流,犹如我们走进超市,导购员在你耳边喋喋不休地给你推荐各种商品,不但忽略了顾客的需求,而且减弱了顾客的购物欲望。例如在诗歌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其次,教师可以讲述一些解读方法,引导学生去赏析诗歌。如初读题目、了解主旨;作者介绍、明白风格;结合注释、了解背景;查找意象、感受意境;品读词语、体悟感情;理解表达、明确手法。教师只划出一条纲领性的品读路线,其余的交由学生自主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走进文本、自由选择、自主感悟,就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二)确保语文课堂“商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语文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人生、时事科技、科学自然等,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实践机会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充实课堂空间,确保语文课堂“商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构建开放性、多元性、体验性的语文学习模式。

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例如,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从词牌名的来历、恋人分别、中国文人的恋秋情结起,引入关于秋的描写和寓意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很多文人墨客借秋抒发萧瑟、苍凉之意。如“枫叶荻花秋瑟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这样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教学内容得到延伸扩展,锻炼了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鉴赏能力。

其次,延展学科界限。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承载着各门学科的知识,因此要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发挥语文文学性、工具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就离不开有关“楚汉争霸的历史事实”;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时,一定要结合南北地理、气候的差别、植物改良技术、种类特性等植物方面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

再次,借助多种艺术手段。文学与艺术永远是一家,借助其他的艺术形式鉴赏文学作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拓展。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通过欣赏视频、解读《枉凝眉》《葬 花吟》曲子,或者让学生用表演等形式,去揣摩文本中主要人物的发展命运,对鉴赏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很好的帮助。

最后,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语文课堂可以将以视频为载体、短小精悍为特点的微视频、微课大量引到课堂中来。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微课运用,主题鲜明、资源类型丰富、直观灵活生动,学生兴趣高,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自主选择,也可以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的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得到了有效体现,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随着网络多媒体时代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职业岗位对需求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仍用过去那一套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讲授技能,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亟待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情况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更应顺应形势,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尹姿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教师,2018(2).

[2]杨双燕.创新教学模式凸显实践改革——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8).

[3]汪礼俊.浅谈微课在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7).

[4]张意君.微课在成人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5(4).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实施职业院校创新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