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中的意义

2019-04-30孙小涛

文理导航 2019年13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校本课程意义

孙小涛

【摘 要】慧识的开发启迪和培养,就蕴藏在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中。中华古代祖先设计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是符合人类生理学和大脑结构特点的慧智双运的载体。我们在听诵和诵读富含祖先大智慧和高尚道德的经典篇章的过程中,就能够全面地获得高尚道德营养与智慧的开发和启迪,从而实现开启智慧头脑,造就新世纪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国学教育;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通过国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诵读中明德修礼、扬荣拒耻,获得道德熏陶、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国学资源还能开发大脑的质层和核心层,产生开慧益智的功效,实现学生潜能的开发,从而造就出具有道德心灵和慧智头脑的有用之材。

本人认为,可以借助校本课程建设中国学教育的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建构具有现代性、民族性的“人格对话”“知识对话”“情感对话”的自信心和审美需求。同时,语文校本课程的国学资源开发,还可以弥补国标课程“千人一面”的局限,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多层次的需要。

一、国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1.国学教育资源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衔接

国学教育资源融入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体现出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最大的特点,即“语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性。因此,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了语文学习与民族文化、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内容,这一特征在教学环节设置上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小说和戏剧系列目标的学习设置,就是要实现“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2.国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的选修课,分为五个系列。这是因为不同的文体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学特征。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古典诗歌和古代散文的学习,选修目标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这实际上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国学教育基础,才能完全达到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因而在教材选择上,可以侧重选择先秦两汉的文章指导学生积累文言常识、理解文意,选择诸子散文指导学生诵读与理解,选择唐诗宋词要求学生背诵鉴赏。所以说,国学资源在不同文体的系列学习中,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新《课程标准》对于学习方法的重视,依然渗透进选修课程目标之中。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举一反三,为后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国学资源的丰富性,有助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实践

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让学生参与进来的原则,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学生体验式的创作活动目标是一致的。语文选修课程目标中提出了各种系列学习活动的学习要求,提倡尝试各种文体的创作活动。例如,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演讲与辩论等,这方面国学资源的丰富性,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内容的多样化。我校对开展学科活动非常重视,特别是高中语文组,每学期本备课组都要精心策划和组织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既突出祖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紧扣课本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会、作文竞赛等活动,也有传承经典、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经典诵读、成语改错竞赛、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交流会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学经典,在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充分体现出发挥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以及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有效作用,使校本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国学教育资源是中华民族不竭的思想动力

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来源于课程内涵的文化属性;同时,也是育人的本质要求。国学教育资源是中华民族不竭的思想动力,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将国学资源纳入到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中,也是语文学术研究活动永保生命力之关键。文化的本源是立足于传统,功能是启发和引导后来人的文化自觉性。因此,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方式来发掘传统、超越传统,其关键在于传统德育资源的生命本质——育人。中国传统的德育思想,虽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伦理规范,一经提出,其思想性包含着一般性、普遍性和超时代性。吸取其精华,就是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中的转化与创造过程。

道德价值的直接教学在促进个体道德学习的效率和建构新的道德原型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国学在育人功能上,具有构成道德意识活动先在形式和倾向性的资源性功能特征。它是祖先精神遗存和个体后天经验的凝结。作为心理形式的道德原型,通过先天制约与后天的建构与统一,完成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其主体化的价值形象在中国传统德育资源中,其思想性在古今育人教育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道德价值作用。这样的国学教育实例还可以举出很多,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利益关系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社会问题。泊来的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如何利用国学资源中关于义利关系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文化观,其道德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如《论语》中“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然后取”“君子思义而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这些思想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精华的传承,是民族文化自觉与发展的基本社会责任。因此,国学资源传承的正确方式是:将中华民族传统德育及其思想性,看成一个可以超越时代的价值认同的资源有效体。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结合时代特征及审美价值需求,将国学资源的教育功能实现现代转化。提高学生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社会主义新型德育建构,才能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建设的问题。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是一个大的系统,其中包含着各家各派对德育作用、功能、主要内容及方法等的认识成果与智慧。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的积极进取,仁者爱人等德育思想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几乎代表了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发展的主流,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伦理文化的形成起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慧识的开发启迪和培养,就蕴藏在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中。中华古代祖先设计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是符合人类生理学和大脑结构特点的慧智双运的载体。我们在听诵和诵读富含祖先大智慧和高尚道德的经典篇章的过程中,就能够全面地获得高尚道德营养与智慧的开发和启迪,从而实现开启智慧头脑,造就新世纪人才的教育目标。

人的一生中,最佳的慧性开发和道德品质的培补和提升期,男性是16岁以前,女性是14岁以前。由于智识储存于大脑的皮层,对大脑的中间质层、核心层的慧性具有屏蔽性。而这一阶段其屏蔽性较弱,所以这一阶段也就成了启迪大脑慧性生理功能的最佳时期。中华德慧智教育紧密围绕这一人生最佳的可塑期,通过听诵和诵读等方式,借助声波、语言、文字的全面传导,将祖先的高尚道德和智慧信息全面地镶嵌在孩子的心灵和大脑之中。

流传千年被尊为经典的篇章,富含了祖先的智慧,汇集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祖先大德大慧的影响,那么一大批具备丰富科学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必将在我们这个时代成长起来,实现民族的振兴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熊春锦.中华国学道德根[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熊春锦.国学道德经典导读[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老子.熊春锦校勘,德道经[M].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

[4]秦安教体育局编.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校本课程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