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文吟诵的教学策略

2019-04-30陈伟

课外语文·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

陈伟

【摘要】统编教材低年段教学目标提出:让儿童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对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以及传承经典文化意义重大。温儒敏教授明确表示:中小学校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应该少一些朗读,多一些吟诵。吟诵曾经是私塾、官学里读书学习唯一的读书方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多年前大批学者呼唤吟诵归来,从叶圣陶至周有光、叶嘉莹、南怀瑾。叶嘉莹先生说:“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现在“吟诵”这种传统的读书方式终于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回归当代语文教育了,社会各教育领域都在进行积极的推广。从大学到小学,吟诵教学正慢慢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本文中重点介绍小学古诗文吟诵的教学策略和几点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对古诗文吟诵非常陌生,不能因为吟诵的学习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所以吟诵教学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重点,学会最基础的吟诵为目的。

一、吟诵教学本身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一)深入浅出讲解平仄押韵等诗词格律知识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其原因之一,古人选字择韵是有格律规则要遵循的,因此我们现在进行吟诵教学就必然要涉及诗词的格律知识讲解。诗词格律知识对小学生来讲主要就是“同句相间,同联相对,邻联相粘”这三个规则。因小学生诗词知识储备少,我们在讲解格律知识时,主要做到把握好一个原则:深入浅出,相对简化。“同句相间”,即同一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间;“平—仄—平”或“仄—平—仄”;“同联相对”,即同一联的两句,其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反。“邻联相粘”,即不是同联而又相邻的两句如第二句和第三句,其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这些要点知识的讲解主要是在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一点一点分步渗透,设计出“找韵脚、标注二四六字发音”等趣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格律知识,同时通过多次的练习指导,达到学生渐渐了解熟悉规则的目的。

(二)细化指导“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规则

1.明确平调和仄调的区别

现代汉语有四种声调,但和古声调不同,现代汉语中平声分为了一声和二声(阴平、阳平)、三声和四声(上声和去声),古声调入声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种声调中。汉字的声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情感,古人认为平调适合表达舒缓情感,平静悠长,仄调适合表达顿挫多变的情感,激越高昂。

2.灵活把握“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在吟诵中的运用

“平长仄短”是指在吟诵格律体诗文的时候,一声二声归平声,三声四声归仄声,平声长仄声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既变化丰富又错落有致的长短规律。“平长仄短”有以下特点:平声的三种代表符号“-、—、——”在吟诵中音长分别大约 相当于“一拍、两拍、四拍”,“|”代表仄声,音长大约相当于“半拍”,“l”代表入声,音长大约相当于“四分之一拍”。 我们在教学时,先帮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入声字,再依据“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标出平仄符号,然后领着学生看着平仄符号练习节奏。

(三)让学生学会欣赏几种典型的吟诵调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下吟出来的调也会不相同,不同的地域吟诵调也各有特点。因此作为初学者的小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的普通话吟诵方法之后,欣赏几种吟诵调可以提高他们的吟诵审美水平。推荐给大家以下两种:

一是徐健顺教授的普通话吟诵。他的吟诵调有的来源于山东淄博吟诵调,有的来源于闽南吟诵调,也有的来源于山东胶东吟诵调。二是程滨老先生的吟诵,程老师的吟诵来源于浙江吟诵调。

(四)创设与诗文内容和情感基调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入情入境地讲述,也可以利用课件中的画面或者是语音录音、音乐甚至舞蹈等手段,这都能使低年级学生保持较为持久的兴趣,在活动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吟诵的学习和诗文的理解内化。

二、吟诵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分析平仄,找出入声

入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只在方言中存在,是一种短促、急迫的调子。古文中的入声字现在都分散到平仄声里面。我们在教学生分辨平仄时,先要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入声字,用“l”标出。然后根据每个字的读音和平仄规律,标出每句诗文每个字的平仄,方便把握节奏。

(二)“平调”入手,练习节奏

古人读书主要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跟着老师连规则带曲调学的整套的读法符号。现在我们学习吟诵,最简洁的办法是掌握基本的吟诵规则。根据格律诗的平仄规律,先进行“平调”诵读,再按照“范读—跟读—独立练习”三步先掌握诵读节奏。

(三)模仿腔调,反复吟诵

在掌握了节奏的基础上,结合诗意“依字行腔”“依义行调”。老师吟诵学生聆听,模仿实践。这里主要通过老师领诵和听教学音频资料。吟诵最终为理解诗意服务,所以我们会一边领着学生吟诵,一边领着学生想象诗境,让学生说出所想所悟。这样逐句逐字加以点拨,做出一些归纳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吟诵准确地表达出诗文感情。

(四)辅以动作, 结合表演

一些诗歌很有气势或者说节奏感很强,比如《击壤歌》,这样的诗从意思来看就很爽气,表现了一位种田者在劳作之余无忧无虑很满足很快乐的状态。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拊掌高歌打击节奏,极大地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整个吟诵过程欢快有趣。

在学习《三字经》《木瓜》这类诗文时,我们结合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老师首先边吟诵边表演示范,然后学生伴着音乐学习吟诵与表演,巩固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行礼互动。整个练习的过程学生们表现出对古代诗文、礼节、服装等方面浓厚的兴趣,表演的热情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到一千多年前东林书院的“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及当前各地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系列活动都说明诗歌教学在塑造人的良好个性品格、培育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操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为了保持我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学生成长中的影响力,让“吟诵”走进语文课堂,对“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远钧.经典浸润人生,美育升华人格——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0(4).

[2]徐静.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吟诵初探[J].新课程(上),2017(1).

[3]沈颖.“吟诵”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小学作文辅导,2011(9).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古诗词小学语文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