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戏化理念的幼儿数学课程开发与研究

2019-04-30张秋云

文理导航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幼儿教育

张秋云

【摘 要】对幼儿来讲,数学是一种概念性强、抽象性强的知识。不但枯燥乏味,且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以致于很多幼儿都对数学“谈之色变”。为了改变这个尴尬的局面,可将游戏化理念融入幼儿数学课中,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能使数学教学发挥出异样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数学课程;游戏化理念;教学研究;幼儿教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纵观当前幼儿教育,尤其是在数学课上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幼儿初次接触数学,缺乏对概念的认知,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足够的兴趣;其次,数学知识难度较高,对幼儿来讲相对复杂,学习起来困难。所以,若要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首先要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愉悦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幼儿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不妨将游戏融入数学课堂,创造出游戏化的数学课堂。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增强幼儿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确保他们在学的过程中扎实掌握知识。

一、合理选择素材,激发幼儿兴趣

在围绕游戏化理念开发幼儿数学课程期间,教师首先要在选材方面做足文章,以此为游戏化数学课的创建铺垫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从学具的选取、游戏方案的规划、知识点的选择等方面入手。同时,也要思考幼儿的能力水平和认知现状,并由此策划出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平台。

以数字概念的认知为例,教师可选择数字卡片、数字模具作为游戏素材。首先,数字卡片形象丰富、图文并茂,可以有效抓住幼儿的眼球。其次,数字卡片便于拿取、排列,适合运用在多种游戏模式中,是打造趣味体验游戏的重要材料。譬如在引导幼儿认知数字的大小、了解多和少的关系时,数字卡片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当然,在选择基础素材的同时,对于游戏模型的选择也要做到符合实际需求。例如,小班幼儿刚刚接触数学,甚至还不晓得“加”和“减”的最基本概念。因此,教师可利用“等量接龙”“采石头”等游戏将知识点展现在幼儿面前。然后,再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等体验方式让幼儿成功掌握所学知识。整体来讲,合理选材是落实游戏化幼儿数学活动的关键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绝不可随意选择一款游戏敷衍了事。此外,教师还要适当观察幼兒的综合表现情况,适当地对游戏素材、游戏规则进行整改,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使学生对游戏始终保持新鲜感。

二、游戏情境搭建,诱导幼儿操作

游戏化为数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变的方向,是增强幼儿课堂体验的有效措施。而且,通过指导幼儿在课堂中实践,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抽象思维,是帮助幼儿洞悉知识概念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指导幼儿认知数字的大小时,教师设计了名为“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游戏:

首先,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精致的玩具花篮,花篮的容量完全一样;其次,教师在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放置了一定量的蘑菇型胶皮玩具,且每个玩具的体积约半个鸡蛋大小;最后,设计游戏规则——“不可以推搡,不可以偷取其他小朋友的战利品”。期间,考虑到可能会出现两个人一起发现同一个蘑菇的情况,所以教师还要求幼儿采取合作的方式展开游戏。每组三人,逐个小组进入教室采摘蘑菇,时间为6分钟。当一个小组完成活动后,教师重新在教室内装填蘑菇,然后另一个小组继续进行。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避免游戏规则出现问题,还能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当游戏结束后,教师可告诉幼儿“为什么篮筐装满的一组获得胜利?那是因为篮筐装满蘑菇的一方,一定是获得蘑菇数量最多的一方……”,就这样,在反复的解读和梳理中,幼儿逐渐对“多”“少”等概念有了新的认知,随着教育的持续推进,幼儿也成功地领悟了数字的大小。由此可见,围绕游戏展开数学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幼儿的学习质量,并使他们在欣赏和感悟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乐趣。

三、践行课后反思,点燃幼儿智慧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个思想、认知的启迪过程,在导入游戏期间,教师也要给予合理指导,借此启发幼儿反思。例如,在认知数的大小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序列号的概念展示给幼儿,以此让他们懂得“在哪种情境下数字越多代表越大,又在哪种情况下数字越多代表越小”。

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围绕游戏模式启发幼儿反思期间,可合理利用电教设备,出示另类游戏体验平台。比如,在引导幼儿认知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为幼儿出示公园某个区角的路面图,然后要求幼儿观察一下路面上的“坑”,指出这些“坑”的形状,以及应运用哪些形状、颜色的砖块进行铺路。这样既能丰富幼儿的课后体验,同时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展示一些错误或不合理的情境供幼儿欣赏,然后要求他们指出错误或不合理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模式等同于变相的反思,具有“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效果,可瞬间激发幼儿持续学习的决心和兴趣。需要注意:在打造游戏化数学活动时,教师要抓住课堂重点,不能让幼儿过度沉浸在游戏中,而忽略学习。

总而言之,游戏化课程是实现高效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它可以有效增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可以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促进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决心。所以,教师不妨深入分析游戏建模在数学课中的可行性,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由此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缪丽芬.学中玩,玩中学——谈“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J].科学大众,2019(01):17—18

[2]秦桂红.玩、做、思:幼儿数学教学的三子要诀[J].成才之路,2018(12):10—12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幼儿教育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