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4-30崔在卫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有效率病情

崔在卫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辽宁 大连 116037)

急性呼吸衰竭在临床儿科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呼吸系统或呼吸中枢出现病变而导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体内由于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而出现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综合征[1]。当患儿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后,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因此需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同时急性呼吸衰竭也是导致患儿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了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疾病预后得以改善,我院在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采用ICU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研究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66例,患儿病情均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诊断的相关标准相符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4.1±1.2)岁,原发疾病:10例患儿为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患儿为化脓性脑膜炎,17例患儿为肺炎,3例患儿为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轻度呼吸衰竭13例,中度呼吸衰竭18例,重度呼吸衰竭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4.3±1.5)岁,原发疾病:9例患儿为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患儿为化脓性脑膜炎,18例患儿为肺炎,3例患儿为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轻度呼吸衰竭15例,中度呼吸衰竭17例,重度呼吸衰竭1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均接受药物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ICU常规护理,包括为患儿提供安静、清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儿的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指导其采用半卧位进行休息;做好患儿的口腔、皮肤清理工作,从而避免感染的发生;饮食需营养丰富且均衡,为患儿提供维生素、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高,同时易于消化的食物进行食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儿加用ICU综合护理,内容包括:①为患儿实施高流量氧气吸入:若为患儿实施头罩吸氧,则将流量控制为每分钟2~4 L,同时氧浓度需在50%及以下;若为患儿实施鼻导管吸氧,则将流量控制为每分钟0.5~1.0 L,同时氧浓度需在40%及以下,若患儿出现严重缺氧情况,则在为其开展紧急抢救治疗时,可将吸氧浓度提高至60%~100%,吸氧时间4~6 h。②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的血压、脉搏、口唇皮肤颜色、尿量、意识以及皮温等进行密切监测,对血气分析指标出现的变化进行记录分析,若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其对患儿开展进行救治处理。③患儿在接受抗菌药物输注时,护理人员需对液体输注量和输注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需对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在采用兴奋剂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需保证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并将液体滴速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引发心力衰竭的发生。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用药后是否出现神志和呼吸异常进行观察,同时需对患儿是否出现恶心、腹部不适以及头痛等进行观察,在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儿机体口腔黏膜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从而确定是否出现真菌感染。④在为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与具备自主沟通能力的患儿开展积极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针对性为其开展心理支持,从而使患儿的依从性得以提高。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疗效判定:患儿的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发绀、呼吸频率增快等)得以完全消失,则为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则为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以显效率加有效率计算治疗总有效率[3]。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 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干预后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9.70%;观察组干预后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30)。

2.2 两组干预后PaO2和PaCO2水平比较:经过相应护理方式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aO2更高,PaCO2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PaO2和PaCO2水平比较(±s,mm Hg)

表1 两组干预后PaO2和PaCO2水平比较(±s,mm Hg)

组别 n PaO2 PaCO2对照组 33 77.54±2.82 47.29±2.78观察组 33 90.44±2.88 39.89±1.28 t-18.385 13.890 P-0.001 0.001

3 讨 论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儿科护理,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由于自身的病情较为严重,加之病情变化快,加之需配合多种医疗器械进行治疗,从而使患儿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降低了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配合度,对患儿的机体康复进程产生影响。所以在为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患儿存在的负性情绪得以减轻,由此使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得以提高。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而言,不仅需做好其抢救治疗工作,同时需将相关护理配合进行充分落实。在为患儿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关键在于使患儿机体的呼吸障碍得以改善,护理人员需对其机体呼吸道是否保持通畅进行及时查看,同时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从而使患儿病情变化时可得到及时抢救,使其死亡风险得以降低。本次研究通过设立对照,为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病情观察、吸氧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儿的血氧水平得到有效改善,提示ICU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使患儿的呼吸功能得以改善,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4]。综上所述,ICU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并可使治疗效果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有效率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