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研究

2019-04-30陈晓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抗结核肺结核护理人员

陈晓晶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肺结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结核分歧杆菌所致,在临床中包括结核性胸膜炎、继发型肺结核、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等,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在我国明显增加,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合并较多的基础病,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1]。目前临床对于肺结核主要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配合度、依从性,因此在抗结核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极为重要。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选定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4例研究,目的是为老年肺结核患者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护理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定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4例,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研究组(例数=47)、对照组(例数=47),研究组女性20例,男性27例,年龄在62~80岁,平均年龄为(71.26±5.14)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为(3.52±1.26)年;合并症: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例数之比分别是10例:16例:8例:13例。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28例,年龄在64~79岁,平均年龄为(71.34±5.12)岁;病程在2~6年,平均病程为(3.61±1.21)年;合并症: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例数之比分别是12例:13例:10例:12例。合并症、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包括监控病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常规护理,如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进行对症处理。

1.2.2 研究组:①消化系统护理:乙胺丁醇以及利福平均会造成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呕吐、恶心以及食欲不振等。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予以患者胃黏膜保护剂,合理调整用药间隔时间、用药次数,告知患者饭后服用药物。多吃易消化、清单、高营养的食物,进食刺激、辛辣、冰冷等易产气的食物。②过敏反应护理:链霉素极易引发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之前,患者需要先进行过敏试验,对于试验结果为阳性者,则应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用乙胺丁醇替换链霉素。对于用药后出现剥脱性皮炎、瘙痒等症状的患者,应遵医嘱予以抗过敏治疗。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损,同时及时补充水分以及维生素等。③中枢神经系统护理:链霉素会损伤患者听觉神经、前庭神经,导致患者出现平衡失调、失眠、耳鸣、头晕等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防滑,必要时搀扶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④肝脏受损护理:大部分老年患者由于肝脏缩小,肝脏的血流量明显减少,因此肝脏的解毒能力也有所减弱,用药之后药物在机体停留时间过久,血药浓度过高,极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中的利福平具有毒性,极易损伤患者肝脏功能,具体表现为化学性肝损伤、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乏力、厌食等。因此在抗结核治疗中应仔细检查肝功能,出现肝损伤情况时,要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如果患者发生黄疸症状,应及时停药。⑤其他不良反应护理: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还会出现四肢麻木、关节疼痛、尿酸增高等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异烟肼以及吡嗪酰胺会引发神经炎、高尿酸血症,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症状,疼痛会累积四肢、肩胛等部位,出现烧灼感或者针刺痛感。护理人员应及时遵医嘱予以患者降尿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血尿酸,告知患者严格卧床休息。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所有研究对象胸痛、咳痰、发热症状消失时间。②不良反应:统计所有研究对象失眠、耳鸣、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升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疹、瘙痒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5.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表达形式为 ,计算以t检验为主;计数资料数据,表达形式为[n(%)],以χ2检验为主,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胸痛、咳痰、发热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d)

组别 胸痛 咳痰 发热研究组(n=47) 6.28±0.62 6.28±0.59 5.29±1.25对照组(n=47) 10.62±1.67 10.58±1.28 9.99±1.64 t 16.7026 20.9157 15.6259 P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1例失眠、1例食欲不振、1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2例失眠、3例耳鸣、2例转氨酶升高、2例总胆红素水平升高、4例食欲不振、6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1例瘙痒,发生率为44.68%(21/47)。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χ2=15.7484,P=0.0000)。

3 讨 论

肺结核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病程较长,极易引发肺部继发性感染、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肺结核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等均是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部分药物本身就具有毒性,同时由于长期性用药,加重了机体的不良反应,极易损伤患者肝脏功能、中枢神经、消化系统等,增加了患者痛苦[2]。老年人由于生活能力降低,长期性服用抗结核药物,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耐受性和配合度[3]。综合护理是一项前瞻的、针对的、全面的、合理的护理服务,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服用抗结核药物风险事件的预见性,督促护理人员予以患者认真、全面、细致的护理,提高了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对应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服务的不足。本研究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胸痛、咳痰、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说明综合护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应当作为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理想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期间采纳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预后,提升了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抗结核肺结核护理人员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