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减少儿科门诊输液护理投诉的价值

2019-04-3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儿科输液门诊

安 宁

(沈阳市儿童医院输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

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门诊输液护理,该项护理质量可以全面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1]。儿科门诊输液中收治的患儿均无法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操作给予积极的配合,且极易有躁动和苦恼等情况出现,因而,为此类人群开展输液穿刺时极易有针头移位、重复穿刺不成功以及针头脱出的情况,影响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2]。本文主要分析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选择护理方案提供参考,其具体内容阐述于正文当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研究当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本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80例患儿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经过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例数各占40例。对照组:男、女患儿例数各占27例、13例;年龄平均值为(3.35±0.94)岁。观察组:男患儿28例,女患儿12例;年龄平均值为(3.41±0.89)岁。比对上述两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各项资料数据差距均较小,P>0.05。

1.2 方法:对照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根据医师所开处方将输液药物备置好并完成配比工作,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将静脉通道建立,穿刺期间需要对患儿的情绪进行安抚,及时解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注射期间应当对患儿开展密切观察,完成注射以后将针管拔出并且对穿刺口开展常规处理。观察组患儿均接受个体化护理,其详细内容见下:①儿科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接收到患儿输液治疗单以后,需要对患儿的年龄、性别、姓名、所用药物以及疾病等进行核对,此外需要对药物的有效期与数量进行核对,确定无误以后准备好相关治疗药物。由于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年

2 结 果

龄均较小,且对输液及医护人员均有恐惧情绪存在,常有抵触穿刺的情况存在。护理人员在实施穿刺操作之前应当同年龄较大的患儿开展沟通,通过言语给予患儿鼓励,提升其接受静脉穿刺的信心。为患儿选择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在穿刺期间需要同患儿聊天,将其注意例转移。将穿刺针帽拔出为患儿开展静脉穿刺操作,保持轻柔的动作为患儿穿刺,同时利用娴熟的技术找准穿刺血管,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儿机体的疼痛感,将其恐惧情绪加重。成功穿刺以后需要使用胶布对其进行妥善固定,避免针头脱出,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药物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巡视,对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对输液反应进行处理。完成输液以后将穿刺针迅速拔出并且对穿刺口进行观察,确定其出血停止以后将棉签丢弃。②在输液室中将温馨、舒适的环境营造好,输液室的装饰应当以暖色系为主,取儿童喜爱的卡通图片张贴于输液室墙上,同时可添置玩具,在输液室中播放动画片,将患儿紧张、恐惧的情绪减轻,转移其注意力。针对有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炎存在的患儿,应当对输液室内清新的空气给予保持,对室内舒适的温湿度给予保持,尽可能将有害气体与灰尘对患儿所产生的刺激避免。③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儿家属理解和宽容,针对疾病的病因、发展、转归以及注射期间患儿可能出现的临床反应等向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将家属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提升,对输液治疗给予积极主动的配合,对护患纠纷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④由于儿科门诊输液患儿人群有一定特殊性存在,家属和患儿心中均有恐惧与紧张情绪存在,患儿家属均希望其子女的病可尽快痊愈,护理人员在患儿家属提出相关问题时应当以微笑的面容给予回应,同时进行细致的解释,对其不安情绪进行安慰。将鼓励性言语和赞美类言语应用于患儿中,将静脉穿刺和疾病对其产生的疼痛感减轻,使得其可以给予护理人员积极有效的配合。若患儿的病情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其鼓励与褒奖,提升其信心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配合率进行记录与分析。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估法评估,以0~10分表示疼痛症状由无至难以忍受。③分析两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投诉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家属满意度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满分为一百,分值越高即表示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版对本文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两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配合率、投诉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以(±s)表示,组间比对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表1数据,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配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投诉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两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计数资料数据[n(%)]

2.2 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疼痛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分,±s)

表2 比较两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疼痛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分,±s)

组别 疼痛评分 家属满意度评分观察组(n=40) 1.01±0.06 94.35±2.17对照组(n=40) 2.59±0.12 82.23±1.64

3 讨 论

近年来,小儿发病率伴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患儿相比于正常儿童而言,其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且疾病对其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均有不良影响存在,将其生活质量降低,为此其需要接受系统性治疗[4]。因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量较大,相对于输液患儿而言,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少,无法给予患儿人性化的护理干预,使得科室内有较高的投诉率存在[5]。

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仅将输液过程简单完成,将患儿接受输液治疗的情绪以及家属担心患儿的情绪完全忽略,使得护患关系紧张,且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存在[6]。

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年龄较小,因其缺乏认识,加之对输液及医护人员均有恐惧情绪存在,使得其在接受输液治疗期间极易有紧张情绪产生,同时受医院环境的影响,极易加重其负性情绪[7]。为了将疾病治疗效果提升,改善患儿紧张及恐惧情绪,对家属投诉情况进行避免,在为患者实施输液操作期间开展个体化护理有重要意义[8-9]。个体化护理即为结合患儿的个体差异,对其不同的需求给予满足,通过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将护理计划提前制定好,根据计划为患儿开展不同的干预措施,提升其依从性与配合程度,其为以人为本,对患儿不同需求给予有效解决,同时对患儿充分关怀和尊重的干预措施,实施于儿科门诊输液中有理想的护理效果[10]。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为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实施个体化护理,可以将患儿的配合程度提升,避免因患儿不配合而出现反复穿刺的情况。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与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投诉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患儿中,可以有效缓解患儿机体的疼痛感,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益,有利于对投诉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儿科输液门诊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门诊支付之变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