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LQ-HN35量表在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评价

2019-04-3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司琼鼻咽癌量表

李 骥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鼻咽癌是东南亚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男性患者发病率是女性的2.5倍,其起病隐匿,就诊时多伴有颈淋巴结转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非角化型低分化癌是鼻咽癌最常见的病理分型,其对放疗敏感,同时由于鼻咽部特殊的解剖部位,故单独放疗或者同步放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方式[2-3]。但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通常会有口腔疼痛、口干及吞咽困难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他诸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也很常见,这些都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以至影响治疗效果[4]。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会有一些心理学上的异常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精神脆弱、沮丧、伤心等正常的心理感受,也包括恐惧、焦虑、抑郁、社交孤立等心理障碍,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的心理障碍[5]。随着医学人文学的进步,改进治疗策略与思路,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前干预,以此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综合治疗过程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精益求精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甚至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鼻咽癌患者50例。纳入标准:①按方案完整完成治疗并按时随访。②留存完善的辅助检查结果。③有能力完成且愿意接受问卷调查及随访。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52±10)岁。≥60岁为12例、<60岁为38例。Ⅰ期患者3例、Ⅱ期患者6例、Ⅲ期患者31例、Ⅳ期患者10例;有基础疾病18例、无基础疾病32例;吸烟者14例、非吸烟者36例。

1.2 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有无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有无吸烟史、临床分期。同时记录50例患者化疗时止吐药应用情况(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或者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并随访患者迟发性呕吐(72 h内)的发生状况。患者分组标准依照:性别、年龄(≥60岁、<60岁)、有无吸烟史、有无基础病、早期(Ⅰ期、Ⅱ期)或中晚期(Ⅲ期、Ⅳ期)。鼻咽癌应用TP方案(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注射用多西他赛75 mg/m2D1 Q3W)进行4次化疗,每次化疗前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发的生活质量量表QLQ-HN35进行问卷评价[6]。为了对量表进行评价,洪金省等根据此表对169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显示QLQHN35可信度较高,可以较全面的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可用于测量鼻咽癌患者其生活质量[7]。量表每项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分4级,从轻至重计1~4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差[8]。每张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取各条目得分之和。每位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取4次量表得分之和。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分(±s)表示,组间使用χ2检验,生活质量得分单因素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治疗过程中不适主诉分布:量表每项症状计分取平均,所得分从高至低依次:口干(2.27±1.05),口腔溃疡(2.19±1.14),唾液黏稠(2.01±1.03),口腔疼痛(1.80±0.96),咽喉疼痛(1.73±0.88),进食固体困难(1.72±0.96),吞咽哽阻(1.65±0.87),感到生病(1.63±0.74),牙齿疾患(1.58±0.64),张口困难(1.55±0.71)。综上,治疗过程中不适主诉最为集中的有:口干、口腔溃疡、唾液黏稠、口腔疼痛、咽喉疼痛、难以吞咽固体食物等。

2.2 各治疗阶段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同时期量表单张得分取平均。第1次评估时得分与第2次无统计学差异(P=0.734),2次生活质量水平相当,无明显改变。第2次评估与第3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次得分明显高于第2次,意味着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第3次与第4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次又明显低于第3次,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因此鼻咽癌患者在第2次化疗结束后至第3次化疗开始时生活质量处于最低谷。见表1。

表1 治疗各阶段得分情况(±s)

表1 治疗各阶段得分情况(±s)

注:

评估时间 得分 P第1次 34.32±4.38 P=0.734第2次 34.66±5.52 P<0.01第3次 57.44±6.44 P<0.01第4次 43.04±5.42 P<0.01

2.3 止吐药应用对比:鼻咽癌患者50例共计200次化疗中,使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的患者发生迟发型呕吐40例,迟发型呕吐发生率为52.63%。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的患者发生迟发型呕吐有38例,迟发型呕吐的发生率仅为30.65%,二者迟发型呕吐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帕洛诺司琼对于预防迟发型呕吐效果优于昂丹司琼。见表2。

表2 止吐药与迟发性呕吐相关性评价

2.4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按照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分期分组,得分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性及有无基础疾病各组间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得分低与女性,故生活质量高于女性(P<0.01);无基础疾病组得分低于有基础疾病组,故无基础疾病生活质量好于有基础疾病患者(P<0.05)。其他分组,诸如年龄、有无吸烟、分期与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无显著相关(P>0.05)。见表3。

表3 50例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

3 讨 论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是随着现代医学人文意识的逐渐深化的产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克服患者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医护人员在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率以外需要关注的话题。

现今鼻咽癌的治疗中,更大的放疗剂量意味着更高的肿瘤局控率,多药化疗疗效优于单药,但是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9]。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为了平衡疗效及患者耐受程度,肿瘤的综合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采用多种其他治疗手段而代替单一治疗方案,在不降低甚至提高疗效的基础上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鼻咽癌的综合治疗除了放化疗相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及质子重离子治疗也逐渐浮现并应用于临床。

口干是患者治疗中最常见主诉,其原因是由于放疗过程中靶区外唾液腺照射后损伤的表现。而伴随长期口干而来的口腔黏膜溃疡,牙源性感染等对患者进食造成不适,对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不容小觑。针对于此,通常的干预措施包括更为精准的放射治疗手段及减少腮腺区照射剂量[10]。

根据治疗各阶段生活质量数据,第3次评估时得分最高,意味着鼻咽癌患者在治疗中期(第2次化疗后至第3次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处于最低谷。根据单因素分析,女性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下降较其他分组更大。因此,对于女性伴有基础疾病且处于第3次化疗期间的患者,适时地、深入地人文关怀更显得重要。其他的药物相关的处理方案如选择效果更佳的止吐药,可以减少化疗相关呕吐的发生。这些都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信心的提高及快速恢复有积极意义。现今医务工作者对于鼻咽癌患者常常只是关注肿瘤原发灶及其转移灶的治疗,而对一些非致命性、功能性的障碍往往忽视,缺乏积极的对症治疗,因此或多或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部分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出现了放射性的中耳炎,这通常是由于放射线使咽鼓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的咽鼓管功能减退所致。鼓室置管是其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研究报道[11],预防性的鼓室置管可有效减轻患者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同时对于降低鼓室粘连的发生率及不可逆转的听力下降有积极作用。但是临床上真正为患者改善生活质量而进行鼓室置管的病例较少,更不用说预防性鼓室置管。

近些年来,鼻咽癌分子靶向治疗步入我们视线,但是与其他实体肿瘤治疗手段的迅猛发展相比,鼻咽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仍然相对落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靶点[12-13]。其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包括输液相关反应,皮疹和低镁血症等。Meta分析显示[14],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可以显著减少血液系统毒性,联合使用靶向治疗对患者生存率有显著提高,且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在临床上关注并提前感知、干预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此提高患者耐受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注重点主诉,提前和患者沟通,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治疗过程中敏感情绪及恐惧心理,这些都将对患者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司琼鼻咽癌量表
非编码RNA在鼻咽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我院2017—2019年司琼类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对盐酸昂丹司琼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左氧氟沙星在0.9%NS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的考察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