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分析

2019-04-3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丙氨酸无偿献血者初筛

马 莹

(辽宁省丹东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丹东市中心血站),辽宁 丹东 118002)

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保证血液的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而保证无偿献血者血液安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献血前接受初筛检验,减少对献血者血液的浪费和输血不良事件的出现,因此就应该对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初筛检验方法和项目进行分析[1]。本次实验研究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的无偿献血者400名和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相关实验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对比组,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研究组,对比组中男218例,女182例,年龄在18~50岁,平均年龄为(30.4±2.7)岁;研究组中男222例,女178例,年龄在19~49岁,平均年龄为(29.6±3.3)岁。两组献血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无偿献血者在采血前进行常规血液项目检查,主要包括的检测内容有血型、乙肝表面抗原、梅毒抗体以及血红蛋白和转氨酶等,采取无偿献血者末梢血3 mL,并以3600 r/min进行离心处理10 min,之后取血清进行检测,血型的判定方法为正反定血型分析,血红蛋白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对梅毒抗体和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转氨酶进行测定。

1.2.2 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采集无偿献血者末梢血3 mL,并以3600 r/min进行离心处理10 min,之后取血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测定,方法为干式生化分析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阴性的标准为含量小于50 U/L,确定为阴性后行常规血液项目测定,检测结果均无异常后进行血液采集,如果含量大于50 U/L则为阳性,无需进行常规血液项目测定。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报废率以及研究组献血者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和阴性的血液样本接受ALT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得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7、8月份与其他月份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率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报废率比较:研究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无偿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报废率比较

2.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分析比较:研究组400例血液样本中阳性标本有43例,阴性标本有357例,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和阴性的血液样本接受ALT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得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比较(U/L,±s)

表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比较(U/L,±s)

检测方法 阴性血液样本(n=357) 阳性血液样本(n=43)实验室检测 24.78±6.39 53.88±7.96快速检测 24.36±6.77 54.21±7.64

2.3 不同月份血液样本阳性率比较:研究组献血者中共有阳性血液样本43例,其7、8月份与其他月份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分析不同月份血液样本阳性率

3 讨 论

初筛检验指的是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的初步筛查,目前常规的血液项目检测包括血型、乙肝表面抗原以及血红蛋白、转氨酶和梅毒抗体等,判断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是否满足捐献要求,而这些常规检测项目相对较多,检测比较复杂,因此就可以先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减少血液检测的工作量,提高检测准确性[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于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一旦人体的某一个组织或者是器官噶生病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就会异常增高,因此其可以作为无偿献血者初筛检验的一项重要指标[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可以通过干式生化分析仪进行快速检测,根据其含量是否大于50 U/L进行血液不合格样本的初步筛选,有效的减少了对血液的浪费,节约了采集和检测血液的成本,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4]。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研究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无偿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8月份与其他月份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献血者采血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检测的可靠性,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但是应该注意夏季采血时献血者作息和饮食的提问,从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猜你喜欢

丙氨酸无偿献血者初筛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讨论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实现“直接减免”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分析
β-丙氨酸补充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昆明某医院2010-2014 年HIV 抗体初筛检测人群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