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远期影响分析

2019-04-30于震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瘢痕厚度常规

于震峰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在临床各种病症中,烧伤属于非常多见的一种病例[1]。烧伤主要为人体皮肤或者全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所造成的皮肤红肿、疼痛以及重度烧伤等生理病理变化[2]。不仅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疼痛感和不适感,同时影响其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活质量[3]。对于深度烧伤后患者,其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属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进程。增生性瘢痕在生成过程中,可引发一系列的瘙痒、疼痛等表现[4]。可出现组织或者关节变形,严重者直接导致关节功能受损,甚至存在癌变的可能。由此可知,对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中,主要将2016年10月11日至2017年10月11日本院收治的70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压力治疗的远期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10月11日至2017年10月11日,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70例。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压力组,分别占35例。常规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占20、15例;年龄为19~70岁,平均年龄占(50.31±10.25)岁。压力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者为20岁,最大者为71岁,均值为(50.67±10.30)岁。上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并不显著,组间具有相互对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烧伤治疗处理,在此基础上,压力组患者实施压力治疗。压力治疗方法:压力治疗用品主要包括压力衣或者弹力绷带,压力持续以毛细血管压力3.33 kPa/25 mm Hg相等压力,或者更大的压力。指导患者每天坚持穿戴压力衣,或者弹力绷带。叮嘱其每天穿戴压力衣的时间应不超过23 h。穿戴压力衣后进行观察,直至增生性瘢痕成熟后2个月,若压力用品已经无法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压力,则应及时更换新的压力衣或者弹力绷带。

1.3 观察指标:观察本文中两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疗前后的瘢痕厚度、颜色(亮度、偏红值、偏黄值)以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温哥华瘢痕量表(VSS)量表主要对色泽、厚度、血管分布以及柔软度几个指标进行描述性评估。评分标准:总分为1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瘢痕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测量结束后,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独立样本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用t检验。若数据差异显著,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形式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瘢痕厚度和V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瘢痕厚度和VSS评分对比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压力组患者的瘢痕厚度和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以及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瘢痕厚度和VS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瘢痕厚度和VSS评分对比(±s)

分组 例数 瘢痕厚度(mm) V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压力组 35 6.65±2.58 4.26±2.13 11.25±1.20 8.46±1.21常规组 35 6.60±2.48 6.01±1.89 11.26±1.19 10.32±1.31 t值 - 0.08 3.64 0.04 6.17 P值 - 0.93 0.01 0.97 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瘢痕颜色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瘢痕颜色的亮度、偏红值、偏黄值对比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压力组患者瘢痕颜色的亮度、偏红值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瘢痕颜色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瘢痕颜色对比(±s)

分组 例数 亮度 偏红值 偏黄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压力组 35 46.25±4.01 49.58±5.68 8.56±2.43 7.85±2.13 9.38±2.53 10.02±3.21常规组 35 46.30±4.10 46.48±4.25 8.50±2.41 7.05±0.03 9.32±2.60 10.03±3.20 t值 - 0.51 2.59 0.40 2.22 0.10 0.01 P值 - 0.96 0.01 0.92 0.03 0.92 0.99

3 讨 论

经烧伤后,患者在修复过程中,极易出现增生性瘢痕。不仅延误患者愈合,同时可使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尤其对于深度烧伤患者,其发生增生性瘢痕的概率更高[5]。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治疗力度,改善患者的烧伤创面愈合效果。

目前为止,我国临床对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硅酮外用以及压力治疗等。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同样开始应用中医重要方法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具有一定效果[6]。然而总体而言,手术切除术属于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并不能达到所有目的,需要配合综合性治疗方案。压力治疗属于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首选非手术方法,主要通过压迫毛细血管,减少局部的血流供应,降低胶原的形成,导致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目的[7]。

研究结果中,压力组患者的瘢痕厚度、颜色以及VS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表示,压力治疗可有效改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瘢痕厚度常规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大厚度SA-516M Gr.485钢立焊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常规之外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