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效果

2019-04-30苗永利林黎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普罗胺碘酮传导

苗永利 林黎娟,2*

(1 丹东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辽宁 丹东 118000;2 辽东学院医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心律失常即心脏冲动的频率、起源部位、节律、激动次序和传导速度等出现明显异常。其发病机制为传导阻碍或折返激动导致冲动传导功能严重异常,致病因素为多种心脏病[1]。临床中多通过药物治疗纠正患者病情,但药物类型多样,疗效也存在差异。研究中以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入本院治疗的86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表2 两组患者HRV指标变化比较(ms,±s)

表2 两组患者HRV指标变化比较(ms,±s)

指标 时间 A组(n=43) B组(n=43) t P SDNN治疗前 85.12±6.34 85.04±6.13 0.059 0.953治疗后 119.64±8.67 98.67±8.43 11.371 0.000 t 21.075 8.575 - -P 0.000 0.000 - -rMSSD治疗前 16.24±5.33 16.38±5.07 0.125 0.901治疗后 30.59±8.25 21.67±5.14 6.018 0.000 t 9.580 4.805 - -P 0.000 0.000 - -SDANN治疗前 100.69±8.67 100.55±8.45 0.076 0.940治疗后 112.67±9.68 107.75±9.08 2.431 0.017 t 6.045 3.806 - -P 0.000 0.000 - -SDNNindex治疗前 74.64±7.21 74.85±7.06 0.136 0.892治疗后 97.64±9.66 88.67±9.43 4.357 0.000 t 12.512 7.693 - -P 0.000 0.000 -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入本院治疗的86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43例。A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是34~75岁,平均(50.24±1.63)岁;病程是1~9年,平均(3.74±0.67)年。B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是35~77岁,平均(50.85±1.42)岁;病程是2~10年,平均(4.13±0.42)年。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A组给予胺碘酮(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5021423,2010-08-18)治疗:第1周的使用剂量为每次200 mg,每日3次;第2周若80次/分<心率<100次/分且发作频率<10次/分,则剂量为每次200 mg,每日2次;第3周若心率≤80次/分,则剂量为每次200 mg,每日1次。B组给予普罗帕酮(广东三才石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3264,2010-09-26)治疗:第1周的使用剂量为每次150 mg,每日3次,而后改为每次100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SDNN(窦性心博RR间期标准差)、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SDA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和SDNNindex(24 h期间每5 min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等HRV指标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体征与症状均消失,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缩减90%以上;有效:体征与症状明显改善,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缩减60%~90%;无效:体征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缩减60%以下[2]。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加以处理,HRV指标变化用(±s)表示,行t检验,治疗效果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治疗效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B组为83.72%,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对比HRV指标变化:治疗后,两组的各项HRV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其具有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其主要症状为心慌、胸闷和乏力等,其分为冲动传导异常与冲动形成异常[3]。前者的致病因素为折返,如房内传导阻滞或窦房传导阻滞等。后者的致病因素为心肌细胞自律性和自主神经系统病变等。临床常通过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病情。普罗帕酮是临床应用率较高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具有作用持久和起效快等优势,且能够组织竞争性β受体。其作用机制为:阻断心脏部位的Na+通道,减慢传导速度,降低心肌组织的兴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最终减慢心率。其疗效较佳,但不能高效改善患者的HRV指标[4]。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可对Na+通道、K+通道和L型Ca2+通道等产生阻滞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窦房结与房室交界部位的自律性,减慢心肌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与实际时程,避免形成微折返。此外,其对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可改善甲状腺素的代谢功能,缓解炎性反应[5]。HRV是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其能够反映出心脏调节功能,评估药物疗效。

结果为: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B组(83.72%)(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HRV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与金伟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更佳,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普罗胺碘酮传导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