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风采录之 管理创优示范中心(三)

2019-04-30

科学生活 2019年1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中心

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青浦区徐泾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于2014年12月正式成立,位于诸光路1119弄,距离国家会展中心2千米。建立了青浦区志愿者协会徐泾镇分会和西虹桥地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双重领导体制。2015年先后成为区级志愿者服务基地、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和青浦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目前,注册志愿人数19 853人,团队56个。中心开展的志愿服务内容包括:会展保障、环境卫生、公共安全、文明倡导等。一次巡查、首问责任制、微信群联络等机制。五是注重保障激励,建立志愿者服装、挎包、雨披等基础装备统一配备,颁发荣誉证书、各项评优等激励机制。六是开展总结评估,每次服务结束后及时总结分析,编印《“微笑四叶草”志愿者服务管理手册》。七是健全档案制度,建立志愿者(队)档案、项目档案和活动台帐。

用品质铸就志愿服务精神

中心以国展为原型,设计了“微笑四叶草”形象标识,中间为笑脸图案,主体为四叶草图案,寓意笑迎八方客,充分体现“我志愿、我快乐”的志愿精神。

在供需对接方面,中心注重动员和整合资源,通过五大途径招募志愿者:村居层面、企业层面、全区统筹招募、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和网络平台招募,线上与线下同步管理。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果断停用“僵尸团队”;二是鼓励注册“新建团队”;三是硬件提升,确保常态。专门建立“云课堂”,并为下级团体提供常态化指导和学习场所。

通过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培育互助精神。一是明确招募途径,与综治办合作建立志愿者招募审核制度。二是强化三区联动,培育社区项目“小孟工作室”、园区项目金博“好好干”、校区项目“方爷爷护学队”,“三区”在开展各自团队服务基础上,形成志愿联动网络。三是建立志愿者培训与发展机制,中心开展专业的岗前培训,搭建自我提升平台,多次开展志愿礼仪、应急疏散和基础救护等培训。同时,注重志愿者的成长与发展,开展心理咨询、志愿者交流会等活动。四是加强的现场执行,建立一天一表、每日一页、两小时

用品牌点亮志愿服务之路

中心充分发挥“微笑四叶草”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带动全镇志愿服务项目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会展服务是中心品牌项目,累计参与服务7个大型展览,志愿者约1 460人次,服务时间约达11 680小时,成为活跃在国展舞台的“志愿守护星”。“微笑四叶草”志愿服务团队也因此获评2014—2015年度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在项目孵化和组织培育方面,中心通过自行组织、升级改造、指导开展等不同方式合计运作了10大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并培育了4支新的志愿服务团队。例如,“小巷享智慧、小剧聚文明”志愿服务项目,从百姓视角拍摄微视作品,新型志愿服务模式吸引了《新闻坊》前来采访;其中,《道路安全人人有责》被市文明委推荐到轨交站点播放宣传;《以“小巷微距” 探索社区党建群众工作法》入选市“城市基层党建优秀案例”,获三等奖;外籍志愿者John Cucinello创建的“‘洋蜡烛’西华周六免费英语课程”已为百余名徐泾地区弱势青少年提供无偿英语教学,其本人也获得“2015 上海国际卓越奖”、2016年度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等荣誉;护校志愿服务项目发起者“方爷爷”被评为2014—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2016 年度上海市文明交通好市民。

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

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于2013年,地址在富乐支路18号,面积约200平方米,是面向广大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单位、志愿者、居民,实行常态化、社会化、实体化运作的服务窗口和实践阵地。近年来,中心积极发挥枢纽作用,构建起以中心为主体,43个志愿服务站、61支志愿服务团队、1.6万名注册志愿者的“一网三纵”工作格局。以“三融合”的精准型服务,推动志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以“品牌化”的常态型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联动式”的协同型服务,共建美好家园;以“促循环”的引领型服务,传播社会正能量。逐步形成了“五彩”公益行动、“手拉手”服务社、“乐融融”党员工作室等16个特色志愿者团队和品牌。

借势“社区通”,不断优化志愿服务管理模式

2 0 1 7年2月,月浦镇探索运用“社区通”平台开展社区自治共治。中心趁势而上,运用“互联网+”理念,借助“社区通”打造志愿服务管理新载体、新方式,引导村(居)志愿服务站在新媒体平台上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展示、互动和交流。

“线上招募”,优化志愿者管理制度

根据“社区通”平台用户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各志愿服务站挖掘了一批有爱心、有技能、正能量的社区能人,结成社区志愿服务联盟,形成“分类别、多联动、共享用”的志愿者管理制度。

“线上发布”,发动更多居民投身志愿服务

利用“社区通”平台,精准发布活动公告,使居民及时了解所在社区活动情况并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在“社区通”平台发出“争创全国文明镇,共建月浦美丽家园”倡议书后,广大居民积极投身“文明修身我先行,争做可爱月浦人”实践中,环境整治、文明宣传、共享单车整治等处处有志愿者身影。

“线上配对”,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实时对接

通过“社区通”的评论功能,社区居民可以实时反馈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感受、意见和建议,中心和志愿服务站不断调整和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和内涵,与社区居民形成良性互动,提高供需匹配度,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感受度。

“线上展示”,树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通过“社区通”平台,各志愿服务站及时将志愿服务的成果进行在线展示,深入宣传身边志愿者优秀事迹,凝聚了一批社区能人、达人、热心人,积聚满满的正能量,推动社区志愿者服务不断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借助“社区通”平台,中心逐步建立了“需求广泛采集、项目发布告知、平台快速链接、供需有效对接、风采时时展现”的管理模式,月浦镇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正发生着积极变化。

志愿服务在社区持续升温

月浦各社区正在逐步建立起网上的“熟人社区”,月浦镇各个志愿者团队也正在不断被居民所了解和熟知,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不断提升,为志愿服务团队的培育积累了强大动能。

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日趋精准

社区居民在“社区通”平台获取到志愿服务信息后,在线下,既可以选择当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也可作为被服务对象,获取和享受自己想要的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日趋精准。

志愿服务工作进入良性轨道

“社区通”平台可以实时反馈各方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线上线下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这为志愿服务中心在项目孵化、资源整合、指导监督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提供了平台。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中心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