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 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疾病

2019-04-30方旭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编辑暖阳

科学生活 2019年1期
关键词:治愈脑积水步态

文/方旭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编辑/暖阳

最近,有一次门诊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踉踉跄跄地走了进来。我仔细一看,这不是去年在我院做手术的张阿姨吗?原来,去年张阿姨因走路不稳,不慎摔倒而引起左侧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做了钻孔引流手术。理论上来说,清除血肿,解除大脑压迫后,她应该很快可以康复,然而张阿姨的情况却不怎么样。她恢复的比别人慢,记忆力差、走路不稳、小便控制不好等症状没能够得到完全缓解。其间查了两次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得很好,只是脑室偏大,后来就回家休养了。这次张阿姨行走出现了严重障碍,而且她先生告诉我:“医生,我老伴现在脑子越来越不行了,是不是得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她很健忘,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马上就不记得了,而且有时候小便控制不住。”

难道是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我脑海中迅速的闪过了这个念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随着年龄增大而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不明的慢性脑积水,其影像学表现为脑室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70 —200mmH2O)。随后给张阿姨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的结果也高度怀疑iNPH,随后腰穿放液试验阳性,证实了iNPH的诊断。我们给张阿姨做了脑积水的分流手术,术后患者情况持续改善,原来忘记的银行卡密码也记起来了,小便控制好了,到出院时已能轻松行走,甚至可以上下楼梯。目前身体状态良好,可以正常生活。

生活中,人们往往关注颅内高压或低压性疾病,而正常压力脑积水特别是iNPH是一个被很多人包括很多医生忽视的问题,而事实上此病的患病率并不低。在日本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大于65岁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4%;在美国和欧洲的多项研究提示患病率更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NPH的发病率约为1%,可能与家喻户晓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当,然而其受到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却远远低于后者。据估计,在美国有超过80%的iNPH患者没能得到明确诊断,在得到明确诊断的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接受积极的治疗。随着我国及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有此病的人越来越多,其必然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iNPH的典型临床表现为Hakim三联征,即步态异常、痴呆及尿失禁。通常,步态异常最早出现,表现为步态不稳,行走缓慢,碎步,拖地行走,腿脚不能抬高,但摆臂动作可以正常,这些症状也可以被描述为头晕。痴呆症状是一种额叶皮层下痴呆,患者处于一种混沌模糊、睡梦中的状态,缺乏自发性冲动和主动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特点。尿失禁常在疾病较晚期出现,还可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不尽等,它是一种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iNPH的初步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头颅CT、MRI等,确诊依靠腰穿脑脊液放液试验。大多数患者经腰穿缓慢放出脑脊液30ml后步态异常、痴呆等症状可明显改善,但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也不能完全排除iNPH的诊断。

虽有学者提出某些利尿药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改善症状,但至今尚无确切有效药物能够控制此疾病。脑脊液分流手术是目前治疗iNPH唯一有效的方法,且在早期明确诊断的患者中手术效果最好,是少数可以用外科手术达到“治愈”目的的疾病之一。脑脊液分流手术有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等。前者手术不复杂,应用广泛,但可能有穿刺部位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较脑室-腹腔分流术更为简便,且必要时可避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改为施行局部麻醉,所以对于高龄和全身状态较差患者亦较为适用。不管哪种术式,出血、感染等分流手术的并发症并不可完全避免,但经过规范化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0岁,女,临床上有典型三联征表现,头颅MRI见脑室扩大。诊断为iNPH。经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患者上述典型症状缓解。

猜你喜欢

治愈脑积水步态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什么是脑积水?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中厨房的象征性意义
呆萌大白的“治愈”之旅
便宜假肢能模仿正常步态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
脑出血后脑积水和其他原因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再手术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