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
2019-04-29樊珂
樊珂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一批专业技能素质较高的应用性技能人才。国家教育体制不断改革过程中,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是专业技能教育中的重点,在现行的经济发展和市场不断多元扩展的形式下,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大力发展,为满足这种经济环境下的人才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青年型人才选择的重要教育培养模式,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是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了满足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院校需要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更新与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推动力量之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问题 模式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逐渐在生产实践中成长为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伴随着市场的变化,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各方面需求也变得多元化,从而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具体。那么,作为培养源的职业院校,就需更适时的更新教育理念,寻找并培养专业能力卓越,并且全面性较强的人才作为教育核心力量,成为育人的引导者。但如何寻找出自身的发展特点,并研究全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广大职业院校和领导人以及教职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
在网络知识信息不断更迭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是市场运行的主题,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第一线的技术人才,这个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础目的,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专注于提高个人的职业水平。在目标追求上,强调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包括职业素质,技术技能和应变能力等。在人才规格上,更专注的是职业技能的提高,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协调,和个人全面协调方面的自由。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别,并未强调知识为本,而是要求能力为本。
(二)技能型为主
我们经常强调教学需要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脚步加快,在传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机制中,全面的要求,可能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学生,不能够帮助到所有的学生同样完成人生追求和就业目标的实现,从而,职业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专业能力上得到相应快速的提升,从而成为技术型,和应用型较强的人才。这是与传统教学相悖的。但同时,也是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但职业教育人才也需要能够灵活地应对市场与职场的变化,具备知识延伸的可能性,并且能够自主学习,和扩大自己的个人知识,学校的学习是基础,但个人自主能动的学习,是后期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
(三)学以致用,应用创新
在学生对技能知识学习以及掌握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发挥创新能力,思考能动性,促进专业性的提高和创造性的推动。在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这是所有教学目标中都会有提及也鼓励学生实现的新目标,这要求学生专业知识牢固,思维发散,还要细心大胆,能够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技术型人才在动手能力上的提高是不能偷懒的课题,创新能力,要求个人必须对个人基础能力提升更加专注。职业教育人才需要能够细心关注周围的事物进行探索,增进个人知识面,掌握事物原理,再加以创新改进。久而久之,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模式相对陈旧
在傳统的教学方式看来,教师是教学主题,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因为条件和设备的不允许,时间实践的机会较少,跟不上新型行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期待。学校实践的模型和资源相对陈旧,已经不属于当下运用的新型技能和教学资源。未结合市场行情和导向做具体修改,按部就班的做以前的教学,影响学生就业,也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二)教育知识和生产环境要求不匹配
在许多职业院校中,专业课程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未及时更新教学知识主题内容。对于就业后的毕业生的岗位具体情况也没有进行分析,从而调整专业设置,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经常因为专业问题而产生更大的就业压力。
(三)教育团队力量不够强大
普遍的职业教育教师团队中,高学历与高素质的教师较欠缺,专业教师稳定性不高,且缺乏实际运用中的锻炼,学生学习的技术知识偏重与理化,上手能力不强,受到职业学校生源相对普通高等学校生源的差别影响,经常导致教师的流失,这需要学校引起重视,加强教师团队和整体水平的培养,让学生在稳定的环境中,放心的学习。学校和企业一起参与管理提高学校专业老师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完整和完善团队的整体能力,对于优秀的老师给予奖励和其他晋升的机会。
(四)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
大多数学校进行了顶岗实习和实习培训,但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会出现些许问题,而导致学生实习过程中受到影响,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这要求学校相关负责人员需协调好校企双方的利益保障,管理和制度保障,让企业和学校更能融洽的提供双方所需,完成学生就业前的实践课程。
三、更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更新职业教育的培养内容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相关的岗位培养需求也应发生变化,所以,职业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和教育目标,以就业为前提导向,教育内容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在“互联网+”人才需求环境下,需要创新性运用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业态的了解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职业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需要时刻与时俱进,接受新技能的技术的学习。在重视基础职业技能理论的学习的同时,具备掌握新技术和运用新设备的整体能力,需要具备教育的特征性,和职业高级性等特征。加强宏观教育,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在学习中逐渐成长。
(二)重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过程中,新型产业不断涌现,现有的生产方式与以往相比有更多的区别,体现了高效率的运作形态,这与知识技能的不断革新是分不开的。那么作为职业院校也需要根据市场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在人才济济,竞争强烈的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越来越趋于高素质,全面性,专业强势的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提高,文化知识,专业素养,能动力,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合作能力等方面需重视并将要求提高。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备产业创新能力和晋升条件,满足市场对职业技能人员的要求。同时,建立专业信息交流平台,对就业学生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研究与跟踪,作为调整课程体系的辅助参考。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学习同时,根据个人爱好和特产选修其他专业文化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容,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个人劳动发展过程中利用自己所学发挥个人特长,创造个人价值。
(三)注重优秀教师团队的培养
职业院校老师专业与实践经常是分开的,但理论经常联系不上实际。所以学校应安排技术技能卓越的老师进行教学,同时,不断引进新型的技术知识,安排老师去相关企业进行培训深造,身体力行地接触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进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到学校进行职业指导和讲座,使学生形成就业概念模型,在理论中先找到自己大的欠缺和不足。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校各项教育设施,让学生在稳定的学习环境中好好学,认真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开展学术交流,做好教育分享工作,让学生信任老师,认可老师,并从中学到相关的理论。加强教师团队相关福利和绩效奖励政策,让教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教与学的态度,使个人和工作不断变得优秀。
(四)解决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校企矛盾
实践与学习相结合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创新技术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需要继续坚持“校企结合”,发挥企业和学校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参与到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更好的适应后期就业,帮助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结合具体的合作模式,分析和整理相关的信息以及成果,发展动态等再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培养模式。学校也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与设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得上现下生产行业的设备要求。不至于学习的知识已经落后和跟不上时代发展。认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顶岗实习,沟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工作,获得新知识,找到自身价值与工作乐趣。加大企业与学校合作力度,和深入程度,关键时候可以申请相关教育政策性扶持,拓展就业实习和安排渠道,倡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建设。
(五)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
将以往的标准化培养理念摒除,鼓励学生多方位自由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带有个性化,鼓励个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开展各项技能技术的评比活动,对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创办各项研究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专业研究的乐趣,为后期的就业选择拓宽渠道,增加个人附加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快速接触到生产和实际操作的前端,学会并运用最新的生产技能技术。教育形式和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中间也有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需要我们发现、分析,以及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培养需要按照具体的职业教育规律和理念,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明确教育认知目的,进行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以达到岗位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利于教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也需要企业、学校、学生共同的努力来完成这种进步,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清.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关晶.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3]谢淑润,夏栋.现代学徒制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3,(08):42.
[4]曹胜利.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