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中高段学生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

2019-04-29李明森蒋娅莉

关键词:治理能力培养方案

李明森 蒋娅莉

【摘 要】随着新教育的推行,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效果、生活状态以及社会适应生存能力。有很多学生即便已经深入了中高年级,却依然没有将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对于老师、家长和朋友都有较强的依赖性,无法自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理论的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实践课,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基于这一现象,简要分析了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低中高段;治理能力;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78-01

一个人的自理能力是他在社会中生存的关键和基础,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在教育中“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现代教育中也有很多教师反复倡导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理性,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过河”。自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包含了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和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等。面对中高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管理方式和教学标准,从小开始,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

一、目前小学生自理能力教学现状分析

1.重知识轻能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殷切盼望,为了保证孩子能够专心学习,家长会想方设法地免除杂事对孩子的打扰,让孩子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知识水平而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的常态[1]。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生也认为只要自己读书好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有父母老师为自己操心,因而养成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的心理行为特点。很多学生甚至小学毕业了都还不会自己系鞋带、穿衣服、洗碗。还有一些家长,则是因为独生子女,过分疼爱孩子,不愿意孩子早早地为家中琐碎的事情分心,要给予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因此包办了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项。

2.管理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都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学生水平和教师能力,导致了教师和学生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小学中,依然采取权威式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都采用同一种管理模式,按照出勤率、考试分数等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比重完全失调,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忽视学生心理。

由于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偏差,过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模式和过于权威的班级管理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需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身心健康。小学生缺乏独立的自信心,高年级学生有了独立性却受到压制,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教学方案

1.家庭教育潜移默化。

家庭教育是学生除了学校之外受到影响和教育最多最深刻的場所,几乎所有的自理能力都能通过家庭教育进行影响和培养。从基本的穿衣吃饭到洗碗扫地,都是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所以小学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学生自理能力培养方案。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自己穿衣服、叠衣服、系鞋带、收拾书包等等,必要时可以帮助家长打扫卫生;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始尝试洗碗、洗菜等;高年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始学习制作一些简单的食物,独立完成房间的打扫,帮助父母洗衣做饭等等。但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家长都必须要灌输一些基本的安全意识,比如不要和陌生人离开,不接受他人的食物,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事要打110报警电话等等[2]。

2.学校教育加强管理。

教师在学生心中拥有较高的权威性,通过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根据中高低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与身体条件,安排合理的管理方案。比如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包括穿脱衣、吃饭、收拾课桌等等;中年级学生要能独立在校园进行活动,并帮助其他同学;高年级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并帮助教师完成基本的班级监督管理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践课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情景体验,锻炼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进行法律法规宣贯,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能力。

3.社会教育积极参与。

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一环,目前很多社区都会组织一些简单的公益活动或者体验式夏令营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让孩子在完全离开父母的情况下进行的,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年龄段的社会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三、结束语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家人的百般疼爱,一些家长秉持着“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的错误思想,使得很多小学生都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通过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的分析与管理,从多个方面慢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至少要能独立完成基本的吃穿住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瑞娟.家校社共育 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75.

[2]蒋立兵,常攀攀.小学生自理能力的素质结构与发展机制探析[J].教育探索,2016(10):18-20.

猜你喜欢

治理能力培养方案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公共精神:服务型政府的必备“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