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存三部曲”

2019-04-29杨博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记忆笔者创作

杨博

[摘要]作为动画教学重点实践课程的实验动画创作,注重将对事物的关注与思考转化为作品的中心思想,借助鲜明的主题与风格呈现出来。手法只是作品表现力的表皮,主题思想则是作品的心脏。笔者通过自己负责的教学工作室三部原创动画作品(它们被称为“生存三部曲”——《GoodNight!》《Watcher》《记·易》),探讨了“生存”这个严肃的主题,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存在些许思维上的交织,共同的关注、独立的判断及深度的思考。

《GoodNight!》在创意中搭建一间屋子选择“生存”的方式

《GoodNight!》来自工作室的首届毕业生,创作灵感来源于一组福岛核泄漏事故后的新闻图片。在极端封闭的环境下,那里的动物只能依靠本能生存,但如果换作人类会怎样?在求生本能和道德伦理冲突时,人将面临两难的选择。我们创作本动画片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这个略带晦涩及深刻的主题思想,并借助典型、特定的动物,用动画特有的语言反映人性中那些原始的特征。

创作初期我们一直讨论为了“生存”有可能选择的各种方式,甚至在停电的教室里进行头脑风暴。有趣的是在黑暗中我们似乎变成了角色本身,对故事的设定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个极端封闭的环境,一间密闭的屋子,猝死的主人与他的两只宠物的故事。将猫与狗的本能放大到人类社会,将矛盾极端放大,并参考动物形象反映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片中两种动物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笔者尝试在教学时让自己融入角色,片中的猫具有四足类爬行冷血动物的特征,细长的身体,压低身体前行,如同沙漠中爬行的蜥蜴,凸显出它在片中的特征。为此,有学生甚至在工作室的地面上匍匐前行,同时用狡猾阴险的表情表现猫的心理活动。狗的形象相对憨厚和单纯,略带臃肿的躯体,上唇像老者一样长满胡须。这一切都体现了它的弱者形象,更体现了它矛盾的心理状态、压抑的性格,以及在片末崩溃后的可怕行为。

为了体现压抑的影片氛围,笔者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地下室,让学生通过天窗投射进来的光感受光影的特征,模拟影片希望表现的氛围。最终我们选择用强光影效果来表现,舍弃了灰色的调子,降弱了画面的对比度,在阴影部分增添了一组风格独特的手绘线条,隐约预示着暗潮涌动的危机感,同时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些线条会逐渐变形,在剧情最激烈的时候,这些线条将呈现一种极端的排列方式。

在整个指导创作周期,笔者坚持每周两次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依据设定方案,严格围绕主题进行整体创作,最终影片在悲伤绝望的气氛中对“人性”进行了夸张的诠释。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在某些时刻扮演另一个角色,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当狗失去理智后,故事有了180度的大转弯,我们曾认为的种种“不可能”也都顺理成章地成为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巨大的反差虽让观众内心难以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人性中潜藏的一面,我们必须接受它最真实的存在。

在创作指导总结中,我们深有感触,虽然世界的某些角落并不美好,但绝望并非我们的初衷,我们想让观众心中燃起对生的一种期望,所以在影片结尾做了特定的安排:在梦幻般的片尾,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会有怎样的选择?那句“晚安”也许是最能表达人性灵魂深处的一句问候。

《Watcher》在创意中搭建一所院子选择“生存”的价值

“Watcher”在本片意指“守望者”,守望代表着某种态度,更是对某些信仰的坚持。“屠狗场的看门狗”这是本片导演最初给笔者抛出的一个想法,听上去刺激无比。屠狗场有看门狗吗?如果有,那这个角色将会处于多么尴尬的境地。在这个特殊的院子里,一边是自己的手足,一边是自己的主人与家,这种存在本身就是极端矛盾的,为了生存主人公将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所以本片我们依然决定采用类似《GoodNight!》对“弱者”的描述,用一条狗讲有关“人”的故事,但不同的是,它代表社会中那些无奈的,甚至精神有些麻木的弱势群体。就像歌曲《存在》所表达的:“是否找个借口,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这便是本片我们想着重探讨的问题。

真实残酷的环境,并非是课堂中幻想的样式,也不能假想与猜测。笔者始终认为要想了解残酷,除非接近残酷本身。教学也是如此,所以课余时间笔者与作者一起寻找到一处屠狗场,采集了一些影像资料,这就给创作本身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同时根据本片的主题思想,笔者在指导初期使用了观影与讨论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与作者一同观看了《辛德勒的名单》《黑暗骑士》《海上钢琴师》这三部电影作为思维引导,并进行了深入的影片分析。这几部电影或多或少地为本片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将“责任”“救赎”与“家”注入影片烘托“生存价值选择”的重要思想。

在剧本的指导上,笔者建议直接将主人公置于最危机与惶恐的局面,影片选择了一个特定的故事背景,就是那个屠狗场曾经是主人公从小到大的“家”,这里有它对家所有美好的记忆,而曾今的小主人如今已成为残忍的屠夫,用回忆的手法与片段表现曾经的温暖,以及时过境迁后的残酷现状。因为“责任”它有使命去完成自己的看守任务,但也因为“责任”它也有足够的理由去拯救自己的同类。道德与良知拷问着焦灼的灵魂,选择就在一念之间。拯救在本片的含义不仅是对同类而言,更是对自我灵魂的一次“救赎”,从懦弱麻木到破茧重生,需要的是勇气,更是对“生存价值”坚定的判断。

在指导过程中,笔者与作者对影片结尾进行了多次讨论,希望将主题再次深化。那些被主人公拯救的“同类”无情地踏过它的身躯,惶恐地奔出屠狗场的情节未免让观者感到唏嘘不已,但这就是现实,麻木的不是某些个体,令人感到窒息的是群体的麻木与冰冷。所以身为个体的守望者,也许只能像黑暗骑士一样存在于某个角落却无法改变大的环境。观众或许会问:“它为什么不能像那些要被屠杀的狗一样,跑出敞开的屠狗场大门,让自己获得新生的机会,而是选择留下来面对一片狼藉及屠夫最终对自己的审判?”笔者从执导體会回答:“这是它的家,有它生命里的一切,如果选择出去,将何去何从?”在这一点上笔者非常欣赏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段情节:主人公一生只有一次下船的机会,当他鼓足勇气走到最后一个台阶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迷失感迎面袭来。这艘船对他来说就是整个世界,有他生命里的所有一切,所以他选择了留在自己的“家”里。

在全片指导总结中,我们通过比对《GoodNight!》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生存”这一概念进行了延展和深入。在《Watcher》的结尾:主人公获得心灵的释怀,没有违背自己的良知,坚持了自己的守望,也选择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笔者欣慰地发现学生在实践中的进步与收获,曾经在课堂上坚持的教学方法与思想都得到了回馈,重要的是这种回馈来自于更具信心的创作结果和更科学的教学方法研究双重作用下的指导实践。

《记·易》在创意中搭建一座城市选择“生存”的意义

生存这个概念在《记·易》这部作品中最大化体现了我们所处的周遭环境,在创意阶段笔者与作者的讨论较以往更加深入,在指导思想上递进并扩大了故事背景与主题深度。这也是在同一主题延展教学中笔者取得的宝贵经验,所以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具有特殊背景的城市。比起《GoodNight!》与《Watcher》描述的相对较小的极端环境来说,《记·易》中这种所谓的极端环境就显得更残酷、更无奈。

在剧本创作阶段,笔者与作者反复推敲故事,让学生假设自己置身于一个特殊的世界观下反问自己:如果是我们自己,该如何选择。影片中每一个为了生存的人不得不出售自己的记忆换取现实所需的物资,然后才能得到另一种生存方式,但在这个特殊的城市里,当你即将售尽自己的全部记忆时,就会从人变成一只狐狸。然而这样继续“生存”的意义在哪里?记忆在本片中等同于一个人内在的灵魂,出售了记忆也就相当于出卖了灵魂。

在美术风格的呈现上,为了使观众感受主角心中强烈的焦虑感,在指导创作时笔者尝试了多种美术风格,最终选择在逐帧绘制的过程中适度加大角色外形的不规则变化,形成介乎于视觉接受范围内最大化的跳帧晃动,以此特殊美术风格强化本片的主题氛围。出售记忆的前后,大的生存环境都使主角的内心极度压抑,这种压抑来自于一种无尽的绝望感,这与他自我判断的得与失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无论选择如何,他都明白最终的结果,就好似与生俱来附属着的无尽恐惧。对于此实验性较强的尝试,创作者曾在课堂上与笔者共同质疑过,但创新与实验的精神就是要打破边界,勇于付诸执行。最终影片在创作结束时给观众的感受印证了笔者指导过程中的选择,这种强烈的美术风格最大化地体现了角色濒临崩溃的内心与影片独特的美学气质。

我们再来谈谈影片中那只红色的狐狸,它虽然外表光鲜,但神情麻木,俨然一具失去灵魂的躯壳。可以想到它也有着与主人公相似的经历,出卖自己的灵魂之后看似淡定的外表已经失去了人基本的喜怒哀乐,悲惨地苟活着。在指导创作时,当故事发展到主人公突破自己的人性底线选择开始售卖记忆时,笔者让学生通过一组快速切换的镜头反映主人公随后不断地售卖记忆,但并未出现面部表情,只是用局部的肢体语言反映情节。当记忆售卖机上显示“您的记忆已售空”之后,直接出现主人公变成狐狸的样子,蒙太奇镜头的运用,也是笔者与学生在反复推敲影片节奏与叙事递进时作出的最合理的选择。仔细看这个镜头,这时主人公与红色狐狸已完全成了一个人,他不再那么惶恐,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情感,失去了灵魂,这就是他为自己与家人选择能够继续生存的方式。

在影片执导的末段,笔者与作者针对影片结尾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共同提出一个概念,那就是记忆既然可以出售,那也应该可以购买,因为这样的设定才显得合理,也只有这样在影片的最后可以让主人公和红色狐狸进行身份互换,加深影片主题的深度与观众的内心思考。虽然红色狐狸最终再次成为了人,但他内心明白,这是一个假象毫无意义,他大脑里开始有笑声,有关心和爱,甚至有了一个“家”。但那终究不是属于他的记忆,灵魂一旦丢失,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人生中,我们是否曾经为了某些选择而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作者用敏感的观察力与对事物的深度思考,将这个看后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娓娓道来,“失去的必将不会再找回”这个概念便成了本片最难让人承受,但又必须面对的事实。这个故事谁都不是赢家,我们希望观众通过影片能够清醒地判断何谓生存的意义。

结语

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创作与学习经验大胆地尝试将实验性的教学思想代入作品指导的每一个环节,与学生共同创意,一起成長。然而,“生存三部曲”对笔者在实验动画教学主题上不断深化思考并反馈至创作本身,都是一次深刻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思考之后的大胆尝试。选择这种指导方式不仅带来了教学价值,更为创作找到了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记忆笔者创作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