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4-29王雪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数形结合兴趣

王雪梅

摘 要:数学思维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借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兴趣;生活;数形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总目标由“双基”扩展为“四基”,强调“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所谓数学思维指的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它是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依据思维规律进行的认识过程。对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直观性的作用。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其形式主要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小学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基础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全面提升自我。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构建符合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结构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相对来说不连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领会教材内容,接受不了书中的知识。语言是小学生表达思维能力的一种形式。教材的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言简意赅,文字数量有限。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生动形象的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概念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有效的方式。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就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根本理解不了数学中的概念,所以,教师就要用生动形象的事例,通过实际操作来表达这一数学概念的含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內容一般是跳跃式的,虽然所讲的知识是由浅入深,但在教授深一点的知识的同时,又跳到前面所讲的知识层面,使学生对以往旧的知识又重新认识,重新理解,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使学生觉得以前学的知识并不难理解和接受。与此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概念,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不再感觉学习数学是负担,从学习数学中找到乐趣,找到学习数学的窍门和规律,就是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

学生对数学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许多教育家认为,无论任何人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以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任何知识都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会对原有知识重新认识,重新理解,这就使得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必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老师要因势利导,把新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清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热情。

二、以生活为切入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很强的联系,从数学中不乏能看到生活中的影子。诸如三角形的特性和作用,圆、角、分的认知,乘除法,加减法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且时常运用的。对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以生活为切入点,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熟知的、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自己已知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将题目转化成为了这样的生活问题:童车厂在销售过程中一共分三批走货,第一次走的货比总货数的1/3多100辆,第二次走的货比总数的1/2少120辆,第三次走货是320辆。学生身边有诸多的童车厂每天都在走货,他们能主动去假设、探究,运用生活中见到的场子走货来进行计算。这样,将抽象的应用题转化成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就能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三、以数形结合为手段,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和认知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一些必备的数学思维手段。数形结合作为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和思维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本质,还有助于强化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本身属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结合,数形结合思维能够更清晰地展示数学问题和本质,属于思维的纵深发展。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手段,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一些空间和数量关系之间的奥妙,进而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不断强化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一课时,我将这个公式转化成为图形,让学生就长方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求长方形的周长。生活常识以及周长的特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边边长进行相加,在分析图形时很容易会发现,其中两个边都是相等的,这样在计算过程中自然可以代替、化整为1,进行整合直接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接着让学生了解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联性,运用数形结合手段去解决数学问题,诸如长方形面积、圆柱周长、面积等,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必须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敢于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鸿坤,田培庆.数学思维训练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能力数形结合兴趣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