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讨
2019-04-29农素兰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全育人”格局还未形成、“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割裂现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尚未有具体的抓手等问题,提出集成育人资源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动挖掘创新创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之融入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全过程、第二课堂活动融入思政育人理念、“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有机衔接等实践路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思政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178-0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社会主义建设兴旺和民族的未来。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成育人资源统筹推进落实。“课程思政”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维方法,各类课程教学都有德育的责任,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也不例外。“课程思政”不是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也不是用德育取代专业教育,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还未形成,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未能得到有机结合,依然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等倾向。
第二,“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割裂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太清楚,讲授创新创业课的教师对于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也不甚了解,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尚未能够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主要体现在: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不少大学生缺乏企业家精神,特别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社会上的唯利是图的伪劣造假、不诚信、不讲信用、拜金主义等现象的归因很多,但是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缺位缺失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育德”意识不强,“育德”意识和能力欠缺。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尚未有具体的抓手。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对“课程思政”如何具体落实到创新创业课程当中,还没有具体的标准和抓手;对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元素融入自己的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课堂授课、实践指导的全过程等,还没有清晰的思路。对课程的评价标准还存在不足,对课程的评价过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该次授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开展评价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理念还未形成。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要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机制,强化人人都是思政课教师,每门专业课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建设一支思政引领、各专业高度融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主动挖掘创新创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之融入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全过程;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需要用活网络媒体,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思政课堂,营造浓厚的思政牵引促后劲发展的创新创业思政化教育的校园育人文化。
(一)集成育人资源,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工作联动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好高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把好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落实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工作联动机制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障。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制定与完善创新創业教育“课程思政”工作联动机制,是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指挥棒,也是落实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特点,认真抓好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并将之纳入师德考核、年度绩效考核之中加以固化。通过各方协调联动,真正形成“三全”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工作联动大格局。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课程思政”提供有力组织保障。立德树人,以师为范。高校教师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都比较缺乏,特别是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师生比与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1∶350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各高校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引进力度,促进这两支教师队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手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同时,也可以从职能部门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中筛选出部分能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员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队伍,也可以聘请社会上有责任担当的毕业生或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因此,各高校还要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特别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等专题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有坚定政治理想信念、有社会责任感、有企业家精神、有民族复兴担当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进。在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要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首先,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推行集中備课制度,进一步压实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任务,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责任认知。让每一位教师都清楚自己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责任,让“三全育人”真正深入人心。
其次,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都出“思政味”,让每位教师都挑得起“思政担”。实现“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是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设计之中。认真梳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价值标准,让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整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让每个老师认真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创新创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列入课堂授课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二是让教师在创新创业学科知识和能力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的结合点,引导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在课程内容中渗透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在授课的方法技巧上,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德育,真正做到水到渠成,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四是在对教师授课的效果评价上,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评价。
(四)第二课堂活动融入思政育人理念,实现“课堂思政”向“课外思政”延伸。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应融入思政育人理念,例如创业沙龙、创业文化节、技能大赛活动等主题的提炼、走访企业家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践报告等,每个教师都要精心提炼、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元素,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不惮前行、诚实守信、坚持不懈的企业家精神,做到学生日常生活在哪里、活动思政育人就到哪里。
(五)“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有机衔接,实现“思政课程”向“网络思政”转变。做到“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有机衔接。依托新媒体打造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思政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思政课。推动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实现教师网下课堂教学、课后网络互动指导和学生课后网上自主学习与测试的翻转课堂模式。用活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从而春风化雨、入脑入心。积极开展新媒体“网络思政”创新创业文化创作,发挥网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工匠文化等校园特色文化中的育人作用,让创新创业思政文化育人的基因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潜移默化、生根发芽,从而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376
[2]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机制研究”(2017LSZ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农素兰(1971— ),女,壮族,研究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副主任,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研究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方向)。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