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2019-04-29张红周

关键词:数学教育培养目标高等教育

张红周

【摘 要】本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指出了数学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的改革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数学教育;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30-01

一、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教育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要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理论型和应用型。而应用型人才又可以分为三类: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工程型应用人才是直接运用科学原理者,这就要求其对科学原理有精深的了解和掌握,要求有广博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技能型人才是以掌握经验技术为主,主要依靠动作技能进行工作的人才。而高职院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介于工程型和技能型之间,要求其首先要具有宽广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但对理论深度又不作太高的要求;同时,又要求其掌握一定的技能。总体上,要求技术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的综合能力,他们是懂理论的实践者,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者。培养技术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综合上述分析,高职院的教学,既不能走办压缩型本科之路,也不能走不重理论只重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之路,而应该走一条既重技术理论又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在高职院校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过程中,数学教育不但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且是应该有大作为的。

高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育目标是:本着服务专业的指导思想,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使学生具有跟踪和应用世界最新技术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能起到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定位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开设普遍存在着困境。课程管理者认为,高职教育中的理论或文化课开得太多,占用课时量大,影响了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并强烈要求停开数学课。实际上,这类问题又让我们回到了数学教育的原点,即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什么样的数学?

纵观数学的发展史,学者普遍认为,数学教育的价值观主要有两大主流。一种是源于古希腊数学(更广义地概念为经典数学、纯粹数学)及其精神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另一种则是主要源于现代数学(应用数学)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的科学主义价值观。人文主义数学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重视纯数学,把数学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抽象性、表达形式的优美性等奉为圭臬,认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核心,数学是一种理性精神,而理性精神只能通过逻辑和数学语言才能培养。而由黄毅英等人提供的一份题为《中国内地中学教师的数学观》的调查报告,则反映出教师的数学观主要是柏拉图主义的观点,即把数学看成是与逻辑有关、有严谨体系、关于图形、数量和运算的一门学科。科学主义数学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重视应用数学、活动探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反对只用笔、纸做数学符号游戏。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找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与现实无关的数学在基础教育中是没有意义的。”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则认为: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人文价值。“数学是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基因。”从数学本身来看,它具有工具性、实用性的显性价值与文化性等隐性价值。“数学分为精神上几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提供了几乎无穷无尽的方法以实施日常计算,这些计算现在往往用计算器、现金出纳机或计算机来完成。另一方面,数学提供极精密的语言,使我们以有条不紊的方式思考复杂的决策,而不是只凭轶事、猜测和雄辩。”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数学教育是联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桥梁。数学教育不仅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同时还造就一种独特的人格气质。数学家的求实精神,勇于坚持真理、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勇于创新、为真理而献身的无畏精神,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教育价值。数学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为人类提供了崇高的真和善。

三、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的展望

高等职业教育是最接近现实社会的教育层次,数学回到现实(客观)世界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关键是如何让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成功着陆,这才是目前紧迫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题之一。数学课程回归客观世界(社会)大体有三种形式,第一,作为数学模型反馈社会现实。即对具体的数学模型获得精确结论,作出具体的实际解释,能够有针对性就数学结论或变化向实际单位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第二,作为一种数学方法回到实际中。即把解决数学问题的分析法、统计法、建立模型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等,推广性地应用于解决客观的实际问题。第三,作为数学思想应用到实际。即在增加数学素养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思维———讨论问题时,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观察事物时,抓住其中的关系,能在微观(局部)认识基础上作出全局性的思考;认识问题时,合情推理。

四、数学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因其办学类型的特殊性,必然形成职业教育内容即专业的多元化、课程的多元化、办学特色的多样化以及教育功能的多重性。数学教育的价值多元性也正好与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相吻合。一方面,数学教育既是传统的学科,也是一门成熟的、被大家广泛认识的学科,有着相当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数学又是现代的学科,它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应用正不断得到开发。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应用,迫使个体不断地学习数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从而更方便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由于数学既可以发挥它的文化功能,又能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学科,同时作为一种工具还能在职业教育中完全发挥它的技术效能。那么,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究竟应该偏重于人文价值、科学(实用)价值、还是技术或者综合价值呢?笔者认为,按照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分别对于不同专业类别,数学教育的课程可以定位为文化课程,也可以划归为专业基础(科学性)课程,还可以定义为专业(技术性)课程。当然,数学课程最终的效能还是应该在客观世界中去体现,数学的应用是职业教育行为的最终目标,数学课程总的定位应该是“数学回到客观世界”。

结语

我們应该以新视角、新思维来大胆的改革我们的数学教育,使高职院校中的数学教育跟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让数学教育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

[2]李继延.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3,(09).

[3]匡瑛.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演进及发展趋势[J].职业教育,2016,(1).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培养目标高等教育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