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双主体”契合度优化的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

2019-04-29王夏秋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双主体轨道交通校企

【摘 要】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论述优化校企“双主体”间的契合度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设立专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创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保障等措施,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双主体  校企合作  契合度优化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116-02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我国提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为此,《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提出各大院校要对接轨道交通和先进制造等产业链,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等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在此背景下,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并输送运营管理人才的同时,期望能通过该专业扩大自身影响力以占据城轨教育市场。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具有理论知识强、实操要求高、对口就业窄等特点,很多职业院校新进城轨教育领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建设缺乏经验,包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师资培训、实习实训等方面。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轨道交通企业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成为各院校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校企“双主体”问题分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教育新体制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节点。校企合作办学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包括“订单班”培养模式、“校中站”建设(即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到企业跟岗实习等。但目前从全国范围看,绝大多数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更多的是停留在委托培养的浅层次上,企业并未真正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養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深入程度不够,导致校企合作的办学成效并不理想,存在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以及毕业后到岗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的时间较长等问题,距离校园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究其根本,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作为具体的参与方,未能明晰双方在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主体特性,即拥有差别迥异的价值观体系和异质性的利益重点、资源基础,未能真正的学会“换位思考”,具体表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虽然有多年的办学经验,但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过程中并未明晰企业的利益,即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未能做到以企业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标准;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未考虑开设有该专业的学校素质(即专业师资、教学条件等),另一方面主要通过“订单班”模式委托学校培养学生,只停留在给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和入职培训的层次。虽然部分学校考虑到专业实操要求这一特点,在校内建立了实训基地,但无客流,无法形成接近真实的现场实战环境。

二、校企“双主体”契合度优化的内涵

“双主体”是指两个主体共生共存,相依相随,校企“双主体”合作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意即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必须成为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存在,但不能没有侧重,需要明确以谁为导向,否则会陷入使合作流于表面的局面。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校企“双主体”合作中应该以企业为主导,让企业也拥有专业建设和课程取舍的主导权,参与到学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中。

校企“双主体”契合度优化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提出的理念,其目标是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共同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双主体”契合度优化应突破一般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局限,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由“搓合→结合→融合→整合”四个阶段呈金字塔状层层递进,最终做到两个主体相互渗透,渗入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度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一)搓合阶段。搓合阶段是校企合作深度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校和企业处于“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传统局面,学校只考虑如何快速抢占市场,未能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封闭办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师资培训、实习实训等方面缺乏经验,更多的是能为企业提供身高、颜值等硬性要求的人员,对于理论和技能标准要求不够严格,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可持续性差。

(二)结合阶段。结合阶段中,学校开始打破“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传统局面,在其他学校竞争局势和企业实际需求双重影响下,学校作为主动方,改变封闭办学,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邀请企业到学校开展研讨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符合企业对理论和技能标准要求的人才。这是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能达到的深度。

(三)融合阶段。融合阶段是学校在和企业合作过程中将人才培养、科研转化、社会服务等关键节点有效链接,依托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项目,从“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转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在培养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过程中,要求不仅符合企业对理论和技能标准要求,还应兼具一定管理水平。

(四)整合阶段。整合是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更大、更深的交集,学校开始考虑校企双方哪些资源可互相转化、互相支撑。在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将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作为前提,以师资共建为核心内容,以课程共设、教学共管、基地共建为依托,共同培养具有综合运用分析、创新、实践性思维的高阶能力、高水平人才。

三、“双主体”契合度优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国家产业发展的急需专业,人才需求方向要紧跟轨道交通企业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在此基础上,学校的教学方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二)设立专业合作指导委员会。明确人才培养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学校应和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依托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校内实训基地项目和以企业发展的难点为基点的企业科研项目,与企业建立专业合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一线生产岗位工作人员以及学校的專任教师,通过设立的组织机构,界定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相应职责范围。企业定期派人员到学校进行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安排适当的教学任务,补充学生课外实践知识,学校定期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指导等,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一体化,使学校和企业达到深层度的合作。

设立项目负责人为专业带头人负责机制,项目负责人可以是专业负责人,也可以是企业领导,主要依据项目的性质决定。专业带头人主导并带领项目组共同研订组织管理、科研立项、联合攻关、资源共享等关键机制。

(三)创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基于校企共赢利益链,学校建立融合人才培养标准、岗位职业标准、综合素质标准的创新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的岗位结构,结合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成绩和兴趣,对学生进行分专业方向的培养,待进入企业实习后,通过是否达到上岗作业标准等综合检验结果,再适时地做出调整。

(四)加强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保障。作为产教融合的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应加强动力机制保障,力求能使校企两个主体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进步与发展,达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赢。因此,政府要搭建合适的平台,出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发挥行政主管部门在校企合作的引导作用,在校企两个主体之间牵桥搭线,鼓励学校走进企业,企业走进学校。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和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对合作的校企双方各项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为校企长远且深度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基于“双主体”契合度优化的校企合作中,在明确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中企业和学校皆具有主体特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专业实践独特性,明确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的专业建设和组织实施过程中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主导。校企双方利用优势互补,将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经过整合,相互支撑,相互转化,达到深度合作,方可增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建设实力。

【参考文献】

[1]徐虎.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6(1)

[2]安群,刘影.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全新生态体系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8(3)

[3]谢淑润,夏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工作“校中站”建设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9)

[4]李意芬,曾行.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7(15)

[5]黄尧.高职院校“双主体”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基金项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基于企业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评价”(JZY2017A03)

【作者简介】王夏秋(1992— ),女,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双主体轨道交通校企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研究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