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余数除法》一课谈小学低段数学动手操作在课堂中的作用
2019-04-29高玉萍
高玉萍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单一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发现规律,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关键词】动手操作;作用;余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39-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问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需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就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一课中的做法,谈谈动手操作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低年级学生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受中获得正确的数学知识。
在《有余数除法》一课中,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了11根小棒,课件中出示了几种图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任意一种图形,看看你摆了几个?有剩余的小棒吗?这时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摆了起了,有的摆三角形,有的摆正方形。让学生汇报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要说出自己的结果。生1:我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生2:我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我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生4:我摆了一个六边形,还剩下5根,不够摆了。我这时提问:你们所摆的图形中,有没有刚好摆完而没有剩余的小棒呢?学生非常自信地大声说:没有,都有剩余。这时我提示了本节课的课题,不能正好分完或摆完,剩下的部分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余数”,板书课题:余数。这样進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了什么是余数,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整节课的教学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操作,形成数学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才会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
《有余数除法》一课,通过教材中例1情境图的呈现,我创设了一个妈妈给两个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境。一种情况是6个草莓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一种情况是7个草莓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有剩余吗?用小棒表示草莓,让学生先摆一摆,这时,学生都动起手来,把“草莓”每3个放一堆,放成了两堆,表示平均分给了两个人。当学生在摆第二种情况时,还剩下1个“草莓”,当我要求让学生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出来时,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有的学生在思考,前一种情况是正好分完用除法算式表示6÷2=3(个),应该也是用除法,可是剩下一个该怎样表示呢?我在巡视孩子完成情况后,你们先试一试看怎样表示这剩下的一个。在学生汇报时,有学生能准确说出除法算式7÷2=3(个)……1(个),这时侯我进行讲解,余下的这一个就是余数。完成板书“有余数的除法”重点讲解了除法。在这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做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因此,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三、利用操作,找出数学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找出数学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有余数除法》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在余数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我让每个孩子拿出一些小棒摆正方形,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那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又会有怎样的情况呢?接下来,咱们就小组合作,分别来摆一摆,在活动之前,请同学们分好工,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做记录。学生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填写完表格,尤其是观察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13÷4=3(个)……1(根)等等这些算式,进而把所有的余数圈起来,比较、讨论后发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都比除数小。从学生的实际摆一摆,到小组合作动手圈一圈,比一比等思维活动,自己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规律,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手”、“脑”并用,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又培养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