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写读后感

2019-04-29姜燕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老伯读后感庄稼

姜燕

文题速递

就你读过的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1.写好读后感,关键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呢?

(1)记叙文,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2)议论文,要把握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表达出来的观点。

(3)说明文,要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关注说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由此而引发感想。

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感”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就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并围绕这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2.读后感最基本的形式是“引”“议”“联”“结”。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出发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此为“议”。既可以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讳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小试牛刀

人心之间的距离

——读《一棵树的意外之死》有感

◎田紫谦

如果你爱这道乡野风景,为何不连这里的人一起爱呢?

——题记

浦江畔有一棵“共籽树”,“歪”得恰到好处,与水光山色融为一体,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游人慕名而来,总要在树前合影后才离去。可是最近,这棵树被一个老伯砍光了枝条,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了。这棵树为何会离奇“死亡”呢?

原来,游客们争着与此树合影,却忽视了树周围的农田,农田主人因气不过自己辛苦栽培的荞麦被人踩踏,心想这棵树值不了多少钱,便拿起斧头,砍光了它的枝丫。事情发生后,游客纷纷惋惜,一道乡野风景就这样消失了。

事情本身不大,但事件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引人深思。

树很美,拍出的照片也似一幅水墨画卷。在美景之中,合个影,拍张照,摆个“剪刀手”,自是不为过。可是,大家只顾去看那美丽的树,却忘了脚下绿油油的农田,肆意践踏。殊不知,农民为此淋了多少雨,出了多少汗。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人们去乡村游玩,想领略乡村味的风景,路旁的花开得正盛,随手摘下,却忘了这花也要结果;果园里果树长得正茂,随手采摘,却忘了这里也有主人。殊不知,庄稼不光是你脚下的风景,也是农民一年生计所有。风景之长久,不在刀斧,却在那些本意为了追景、赏景,行为却大煞风景的游人。

我们不应只在意眼前的风景,摄影本是传播文明的,当你举起相机,一定谨记你的一言一行要配得上你的作品;摄影是用来发现美、记录美的,但前提是不能毁灭美。那棵“共籽树”下的庄稼同样也是美的,真正懂得爱美之道的人,是不会破坏这鲜活生长着的庄稼的。

这棵“歪树”之所以被砍,正是因为游客、拍者眼中只有这棵树,忽视了老伯“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肆意踩踏農田,引得老伯气愤不已。

城乡之间的距离,已越来越近;而人心间的距离,仍未曾靠近。将心比心,我们才会拥有最好的风景。

(湖北长阳县龙舟坪中学803班,指导老师:熊静)

点评

1.引:

2.议:

3.联:

4.结:

猜你喜欢

老伯读后感庄稼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 庄稼” ?
准时到达
如何写读后感
爱过所有的庄稼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付药费
《大闹天宫》读后感
稻草人的爱情
庄稼的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