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2019-04-29陈静
【摘要】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和交流沟通四个方面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践教学 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任务驱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Gdgj2016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47-0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面向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对培养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思想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编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也是后继课程的学习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重心应围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编程思想开展。
在基于任务驱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中,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调整,使得学生能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大量实验教学,学生能在实验教学中掌握理论教学内容,发现自身理论知识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面
教学内容上以语法讲解为主要内容,配合适当的程序例子讲解。由于语法知识繁琐,规则较多,学生感觉困难,难于记忆、理解。困于将所学知识用于程序编写中,造成了对程序难于理解,编写的局面,导致学习兴趣缺乏,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2.实践方面
实践教学主要方式是老师分配实验任务,学生编写代码,根据编译运行的结果判断实验正确与否。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任务的设计只能解决书本上的单一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较少涉及到。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考核方面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方面构成,其中考试成绩占到总成绩的70%-80%,造成了注重理论知识的偏重,动手编写程序能力的弱化。考核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4.交流方面
交流方式主要通过课后作业,学生和老师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后继学习较为困难。
二、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1.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对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导入知识。通过大量的案例对知识的进行理解,将可能发生的知识理解错误、知识运用和知识变形的地方融入到案例中让学生进行辨识。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这样的方式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解决学生对知识用处的盲目性。
2.实践环节
实验内容设计方面按照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原则设计。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大量采用设计性的实验。验证性实验需要设计多个实验数据,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验数据下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时采用与学生生活兴趣相关的内容,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等,同时采用学生平时感兴趣的小游戏作为进阶实验,如贪吃蛇,扫雷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和实验内容的改进,提高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3.考核环节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上增加实践考核方式,主要针对实践环节中设计性实验的考核。在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之前,完成实验报告,其中包括实验项目目的,内容,实验项目的详细设计,流程图,实验报告文档按照软件设计规范格式来完成。实验项目结束后,实验完成人需要向所有同学介绍并演示实验,由同学对实验中存在的問题提出问题,实验完成人负责解答。教师根据以上的所有表现给出综合考核成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并能取长补短,发现自身的不足。
4.交流环节
交流环节分为课堂交流和课下交流两部分。课堂交流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讨论案例,在实践环节与学生共同商讨实验的设计与实现来完成。课下交流主要通过网络交流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留言,教师回复方式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三、总结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电子信息类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实践能力是该课程的培养目的,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应理论教学围绕实践教学进行,设计良好的实践内容对理论教学的帮助及学生动手编程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切实提升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霞,刘志明,罗江琴.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软件,2012.02
作者简介:
陈静(1981.4-),女,回族,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