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如何层层深入

2019-04-29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层层冲动魔鬼

冲动是魔鬼

◎李欣华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已经真相大白,女乘客因坐过了站而纠缠司机最终酿成大祸。当公交车冲向深渊的那一刻,女乘客不知有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冲动将连同自己在内的15条生命无可挽回地送上了死亡之路。冲动是魔鬼,的确是至理名言。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要与各种人打交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难免会遇到不如自己意愿,甚至令自己恼怒的事情,比如突然听到有人说自己坏话,楼上人家把音响开大到忍无可忍,或者排队等车时遭遇插队,等等。遇到这种情况,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学会克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要善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能把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闹得沸反盈天,不可收拾。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欲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冲动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情绪,它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在冲动的时候,都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生活中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大的灾难,而是我们不善自控的情绪。冲动是人类情绪中的顽疾,我们要想求得人生的安全,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率性而为、任性行事。

冲动是修养不足、器量狭小的必然表现。有修养的人,温文尔雅,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从容地处理各种尴尬棘手的事情,决不会冲动失范。王朔发文批评金庸“俗”,金庸心平气和地说:“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的能力所达不到的,才力如此,也只能这样了。”他还说,王朔先生没有说自己“寇”和“毒”,仅说“俗”,已经是笔下留情了。不是拍案而起,也没有反唇相讥,只有从容地应对,这就是君子风范。

冲动常常跟错误的英雄观有关。我们以为勇敢就是舍生忘死,就是勇往直前,就是拍案而起,而克制忍让和自我调适则是阿Q,则是窝囊废。公交车上,正准备坐下,突然有人从你背后抢了位子,哼,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呢,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冲动就这样产生了。其实,冲动是鲁莽的代名词,与英雄无关。把冲动和英雄混为一谈,以为冲动就是英雄,英雄就得冲动,那不仅是无知,更是对英雄的污蔑。

冲动是魔鬼,而这魔鬼正是自己养育出来的,目光短浅,思想陈旧,修炼不足,注定了只能鲁莽冲动,难逃失败的悲剧。

肖老师的开场白

同学们,沙龙又开讲了。今天,肖老师和你们讨论议论文如何层层深入、不在原地打陀螺的问题。你们小时候大多玩过陀螺,陀螺在地上飞快地旋转,一刻不停,可是它并没有走多远,一直在原地打转。有些同学写议论文也是这样,写了一段又一段,洋洋洒洒八九百字,可始终在一点上翻来倒去。有一篇题为“怀赤子心做幸福人”的议论文,在提出文章的中心议题“赤子之心”之后,分别以“赤子之心是沐浴阳光之心”“赤子之心是崇尚美好之心”和“赤子之心是远离自私之心”为分论点。乍看上去,文章好像思路清晰,纲举目张,但是,仔细思考一下,“阳光之心”是什么意思?它和“美好之心”有何区别?“美好之心”的反面不就是“自私之心”吗?其实,“沐浴阳光之心”“崇尚美好之心”和“远离自私之心”三个分论点,其涵义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换一个说法而已,同义反复。这样的文章虽然段落分明,层次清晰,但没有论证层次上的深入,这就是典型的原地踏步。

我们再看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题为“记住自己的根”,在提出中心论点“不要忘了自己的根”之后,以“儿女们,不要忘了父母之根”“为官者,不要忘了百姓之根”“中国人,不要忘记祖宗之根”为分论点,以儿女、官员、中国人为对象,从家庭、社会、民族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从多方面展开论证,内容充实,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就其本质来说,只是不同的论述对象由小到大的合理排列而已,就像许多罗列事例的议论文一样,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名人到明星大腕,重举例而轻分析,这样的文章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层层深入。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层层深入?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层层深入呢?下面,我们来看这篇文章是如何议论的——

大家的分析

肖老师: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步步向前才能达到目标。文章也是这样,只能一段段地写,写了这一层意思,再写下一层意思,文章才能层层深入,不在原地踏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冲动是魔鬼》这篇文章是怎样逐段深入的。

第一、二段:提出论点→正面说理

李生:第一、二段的关系,就是提出论点和开始论证的关系。第一段的任务就是提出论点,第二段开始说理,进行论证,作者的目标意识非常清楚,文章各段干什么毫不含糊。

吕生:第一段简述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后,引出中心论点,不说其他的话。我们有些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往往在第一段就开始分析说理,而到正式需要说理的地方反倒无话可说了,这样文章难免思路不清。

王生:引论归引论,阐述归阐述,不能把引论和阐述合在一起。但也不能把话完全说死,说第一段绝对不能分析说理,当叙述的事件或事实所蕴含的道理不那么明朗时,还是需要作一点简单的分析的,这样才能自然地引出论点。

第二、三段:正面说理→反面说理

肖老师: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说明不能冲动的道理的,这两段内容有什么区别吗?如果没有区别,那就变成叠床架屋、原地踏步了。

钱生:第二段侧重阐述克制的意义,是从正面对中心论点进行的阐述;而第三段侧重阐述冲动的危害,是从反面展开对中心論点的阐述,由正面到反面,对比鲜明,说理有力。

肖老师: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如果以“倡导求真务实”为中心论点写篇议论文,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如何像《冲动是魔鬼》这篇文章的二、三两段这样,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呢?

龚生:可以第二段正面阐述求真务实的意义,如以“求真务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为分论点,再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第三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着重分析弄虚作假的危害。

第三、四段:反面说理→揭示本质

肖老师:同学们再来研究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关系。第四段举了金庸的例子,是不是又回到第二段的正面说理的老路上去了?

张生:第二段阐述要克制的道理,第四段阐述君子风范,有克制才能有君子风范,从克制到君子风范,已经大大前进了,并非原地踏步。

吴生:不仅如此。请大家注意第四段段首中心句:冲动是修养不足、器量狭小的必然表现。第四段的任务是揭示冲动的实质,即修养不足。从为什么不能冲动,到冲动是怎么回事,这才是二、三两段与第四段关系的本质。

肖老师:哈哈,独具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正反面结合说理到揭示冲动的本质,这确实是大大的前进,这一步很重要。那么,我们把刚才那篇“倡导求真务实”的文章继续写下去,如何像这篇文章的第四段那样,也来一个揭示本质呢?

姚生:可以从正面揭示:如求真务实是唯物主义的处事态度、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本色等;也可以从反面揭示,如弄虚作假是诚信缺失的反映、假是奸诈的变种,等等。

第四、五段:揭示本质→分析根源

肖老师:第五段在第四段的基础上又是如何深入的呢?

姬生:从第五段的段首中心句“冲动常常跟错误的英雄观有关”不难看出,这一段是分析冲动的思想根源的,从本质到根源,这又是一次层次上的深入。

肖老师:同学们对文章思路的理解和分析,十分到位,无需我再说什么。我们还是来继续续写刚才的“倡导求真务实”那篇文章,请大家拿出笔,为“求真务实”写一个分析根源的文段,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同学们各自写作,5分钟后,肖老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部分同学的文段。

邱生:

弄虚作假根源于形式主义。习近平主席批评一些人热衷于看风向、赶时髦,喊不着边际的空口号,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求所谓“规模效应”;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这是对形式主义的深刻揭露,也是对求真务实精神的高度肯定。

徐生:

能否求真务实跟人格人品有關。有关单位为钱钟书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钱钟书参加,钱先生则以“邀不三不四之人,谈不痛不痒之话,花不明不白之钱”为辞断然拒绝邀请。这似乎有点不近情理,其实正是大师崇尚求真务实精神的表现。为人要做实在的人,做事要做实在的事,沽名钓誉没意思,花拳绣腿没用场。

肖老师的总结

文章的最后一段的作用,同学们都十分清楚,在实际写作中也能够运用自如,我们就不作讨论了。我们今天讨论的《冲动是魔鬼》是一篇纵向结构的议论文,文章先叙述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引出“冲动是魔鬼”的中心论点,接着概述日常生活事例,引用西方谚语,阐述克制的意义和冲动的危害,然后以“冲动是修养不足、器量狭小的必然表现”和“冲动常常跟错误的英雄观有关”为分论点,揭示冲动的实质,分析冲动的思想根源。本论部分层层深入,深刻有力,绝无原地踏步之弊端。

同学们,写议论文,不要写我在开始所讲的那种议论文,多学学《冲动是魔鬼》这样的议论文。请记住本文层层深入的模式:提出论点→正面说理→反面说理→揭示本质→分析根源→总结强调。当然不是说议论文一定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模式来写,但是这种思路推进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学会这种推进方法,议论就可以避免裹足不前、原地打陀螺,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层层深入。

猜你喜欢

层层冲动魔鬼
魔鬼鱼,翻啊翻
艺术行走
善良的人呵
女人味,层层绽放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令人生畏的“魔鬼鱼”
魔鬼鱼
魔鬼鱼
冲动
层层深透 肌底的保湿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