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妃故里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探讨

2019-04-29方伟国黄阵仙张爱青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规划区江东故里

方伟国,黄阵仙,张爱青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 350202)

“十三五”时期,在新常态、新政策、新趋势、新战略的发展机遇面前,莆田市旅游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旅游业因其综合性、带动广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被提升至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地位。适逢福建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机遇,莆田市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保护神妈祖发祥地优势,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建设,创新区域协作空间,扩大国际影响力。

莆田黄石镇江东村,相传为唐玄宗时期梅妃故里,其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2015年获批成为福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级水利风景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得到市、区、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梅妃故里的文化元素充分渗透于旅游发展中是本次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并对我国相似类型的村落保护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1 莆田黄石镇梅妃故里特色

1.1 区位条件及交通条件

黄石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南部,地处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下游,是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的交通枢纽。规划区位于黄石镇中北部,北面临木兰溪,东邻海滨村,西接林墩村,南连华堤村和华东村,距离黄石镇区约3.0 km,距离莆田市区约9.1 km(图1)。

规划区对外交通主要为涵黄公路,正规划建设的涵港大道、壶公路的互通立交位于规划区西南部;莆兴路与涵港大道互通立交位于规划区东南侧,距离规划区约1.4 km。这些重要的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及其互通立交的建设,使规划区迅速融入莆田市区一小时可达旅游圈范围,并且使其与沈海高速、莆炎高速、莆田火车站、莆田机场等高速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空中交通取得快速便捷的联系,提高了规划区城际旅游的可达性。

1.2 自然资源条件

规划区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频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 kcal·cm-2,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 h,年均日照率为45%,年平均降水量为900 mm。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规划区的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图1 莆田市黄石镇区位

1.3 生态资源条件

江东村水系发达,置身其中,能感受水乡的静谧,体验“临水人家尽枕河”。江东村农业资源丰富,田间有丰富的水系和支流分布,形成一种“十分田地入画屏”的悠然风光。村中遗留众多名木古树,成为江东村悠久历史记忆的载体。江东村拥有成片的菱角种植地,逢七八月菱角成熟的季节,采菱工摇晃木盆采摘菱角的繁忙景象别有情趣(图2)。

图2 生态资源调研图片

1.4 人文资源条件

1.4.1 物质文化资源

江东村现存多处具有历史典故的文物古迹。被誉为“莆阳第一宫”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浦口宫,相传为唐肃宗为追念在安史之乱中殉节的梅妃而下令建立。建筑坐北朝南,集古、大、美于一体,是闽东南仅有的皇宫建筑,也是研究明清闽东南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的实物依据。县级文保单位飞云庙保留着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重修庙宇的残碑,有“莆田戏的戏神第一庙”之称。江东村还有一批荔城区级文保单位,如西成寺与飞燕府均为明朝孔兆熙将军抗击倭寇的古战场,并保留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规划区东部和北部还保留着大量莆田传统民居群落,分布较为集中,建筑形制保留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观赏与研究价值,这些民居的红砖、红瓦和“妃子脊头”的元素都与梅妃文化息息相关。同时,规划区水系发达,区内现存东新桥、东上桥、向阳桥等20多座古桥,小桥流水构筑了古村落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1.4.2 非物质文化资源

2010年11月,《江梅妃的传说》被列入“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已升级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妃自幼聪颖,曾作《萧兰》《梨园》《梅花》《丛桂》《凤笛》《破坏》《剪刀》《绮窗》等赋,尤其是她的《楼东赋》和《谢赐珍珠》为后人广为传诵,被誉为“福建第一女诗人”。莆田有诸多与梅妃相关的传说,如“美人湖”、赏赐“梨园戏”、“抬头石”、“镇鼓石狮”等。

“宋戏活化石”莆仙戏的许多表演动作摹拟木偶戏的表演技巧,故被誉为莆仙戏的“戏兄”,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江东村提线木偶戏是莆田木偶戏的代表,其历史悠久,表演动作传统,演艺技术高超,传统剧本丰富。

江东村民众为纪念梅妃而进行的“春秋两祭”中的春祭的“红桔叠果龛”是全国仅存的源于唐代的民间民俗工艺美术祭品。手工戏服制作在江东村历史悠久,其制作延用传统技法,工艺精湛,品质优良。

1.5 旅游发展条件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发展都市休闲游,是莆田市中部文化休闲带旅游开发的重要目标,而镇海堤滨海旅游区是中部文化休闲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甲晨光”国家级文保单位镇海堤、和平村和沟边村的“九鲤灯舞”、“宁海初日”省级文保单位宁海桥、亚洲第一大水闸设施宁海闸、涵江区“白塘秋月”等优质旅游资源,紧邻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一“江东梅影”,呈带状分布,可联合成为小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借力发挥知名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接周边景点的旅游客源,为梅妃故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5.1 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规划区共有旅游资源单体50个,覆盖了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7种主类、14种亚类、24种基本类型。

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级数量如下:四级1个,三级19个,二级8个,一级20个,未获级2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20个,普通级旅游资源28个。

1.5.2 旅游资源组合丰富,形成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资源区

梅妃故里旅游资源类型组合状况较好,既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二者有机融合,共同构成了旅游价值高、类型众多的旅游景观。

1.5.3 与周边旅游资源竞合关系明显

以梅妃故里(“江东梅影”)为中心,西北连同“宁海初日”(宁海桥)、“白塘秋月”(白塘湖),西同工艺博览文化旅游区(黄石工艺美术城),西南同“五候秋望”(五侯山祈梦文化旅游区),东南同“东甲晨光”(镇海堤滨海旅游区)等构成旅游竞合带,形成了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

1.5.4 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

目前梅妃故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已有一定基础,浦口宫、南塘、梅亭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旅游服务设施还不完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全面开发利用,旅游商品开发尚未挖掘,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初期阶段。为实现梅妃故里旅游业跨越式的发展,要大力提高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包装水平。

2 旅游发展思路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概括起来有四类:第一类是“农家乐”乡村旅游;第二类是在“农家乐”概念上产生的以民俗村、古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第三类是在前面两种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乡村度假;第四类型是乡村生活,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终极追求。

本规划崇尚的旅游乡村生活,不是简单地回到以前,而是在扬弃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喜好、审美情趣,形成旅游休闲形态的乡村品质生活,可以吸引画家、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前往采风创作,也可以吸引普通城市人来小住月余。要把乡村人和城市人的身心抓住,使乡村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最终实现居住空间舒适化、生活空间缤纷化、工作空间人性化、情感空间温馨化。

梅妃故里文化旅游应既满足乡民人性的本真需要,又要让游人产生温润软糯的情感体验;既要让现有的乡民认识到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对之产生自豪、形成自觉,又要让乡村成为城市人的第二常态生活空间。

3 旅游发展定位及目标

融合自然与人文资源于梅妃故里的旅游开发,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发展思路,并与周边旅游区形成联动,打造以梅妃文化为核心,内容丰富、文化色彩浓郁、独具特色的4A级景区——江东梅影。根据梅妃故里总体定位,结合旅游形象通俗易懂的品牌营销理念,定位本规划区的旅游品牌形象为:梅妃傲骨意犹在,梨园曲艺声尚存,清风拂兰江东影,丛桂飘香水乡情。

目标是将梅妃故里打造成为梅妃文化和莆田戏曲文化的展示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富有莆田传统特色的梦里水乡。

4 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4.1 旅游区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规划区的地形条件和资源分布,结合发展主题,确定“一街、四园、八景、二十桥”的整体空间结构。

“一街”,即唐街,以红砖、红瓦、“妃子脊头”等与梅妃相关的建筑文化为主要元素,构筑富有特色的风情旅游购物街。

“四园”,即梅园、梨园、丛桂园、萧兰园,各园以梅妃所作的词赋名命名,每个园均有各自的主题和活动内容,不同的主体植物体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具有不同的旅游功能。

“八景”,即宁海初日、圣石传音、梅亭赏月、古调声在、水镜靓影、闻桂品秋、清风拂兰、浦口璇宫八大主景,分布于各个功能区,成为各功能区的核心景观。

“二十桥”,伴着流水,构筑了水乡丰富立体的空间视觉效果和秀美怡人的景观。

4.2 旅游功能分区规划

根据规划区地形特点,结合旅游主题及功能,对景区进行功能分区,主要为旅游综合服务配套区、浦口璇宫朝圣区、丛桂园休闲游憩区、萧兰园花海观光区、梨园戏曲赏玩区、滨水林下品茗休憩区、亲水牧鹅趣玩区、经典民居展示区、农业采摘观光区、乡村生活保留区、新村安置建设区(图3)。

4.3 道路交通与旅游线路规划

4.3.1 规划思路

以发展旅游性乡村生活、营造居住生活与旅游一体为理念,道路交通系统既要解决原住民的出行问题,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又要考虑游客游览的路线、出行方式、交通安全,实现生活与旅游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规划以唐街为界,将规划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各自形成道路网络,使生活交通与旅游交通适度剥离,确保中部风情购物步行街的交通安全和旅游氛围的营造。

本着切实可行、尊重和保护村庄原有形态和空间肌理的规划理念,将建设与保护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理顺内部交通系统,以连续贯通为原则,确保小型机动车可绕行通过,提高村庄通达性,同时增设停车场,以方便村民出行。

4.3.2 道路交通组织

交通系统分为生活交通系统与旅游交通系统两大体系。

生活交通系统分为两类,即机动车交通体系与慢行交通体系。其中,机动车交通体系主要供机动车辆行驶,路面材料采用改性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慢行交通体系主要供行人、电瓶车、自行车或摩托车同行,路面材质可采用石板、石块等,局部可采用鹅卵石、青砖敷设。

旅游交通系统分为陆上旅游交通体系与水上交通体系两部分。陆上旅游交通以游客步行、骑自行车的低碳出行方式为主,使游客可近距离地体验乡村生活、亲近自然。此外,陆上观光还可选择电瓶车出行,游客车辆停放于涵黄公路西侧旅游综合服务配套区的大型停车场或梅园西部停车场后换乘电瓶车。依托江东河水利工程改造,在村庄外围形成闭合的水上回路,打造水上旅游交通体系,串联梅妃故里各主要景点,为游客提供轻松悠闲、浪漫亲水的赏景、游玩体验。

4.3.3 旅游线路规划

旅游线路分为陆上旅游和水上旅游两条线路。

陆路游线可选择电瓶车、自行车或步行等多种方式,将梅妃故里各景点相互串联,形成环路,既便于游客迅速抵达各景点,又避免走回头路。

水上游线依托环形水上回路,打造“一路赏景、一路讲古、一路游玩”的水上游览路线。水上游线起点设于综合服务配套区南部的游船码头,以梅妃“美人湖”传说开始,沿梅妃生活过的足迹,串联明代将军孔兆熙及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故事,最后在梨园西侧的游船码头结束。建议引入莆田特色龙舟——宽头龙舟的造型元素,结合当地传统船只“挂机船”的动力原理,设计独具风格的江东游船。

图3 旅游功能分区规划图

4.4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景观规划构建以植物景观和水体景观为主体,以人文景观、梅妃文化、戏曲文化、抗倭文化为依托,体现水乡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共生、文化与自然共融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意境。

结合水利工程整治,环江东河建设滨水绿化景观带,以亲水平台、亲水景观木栈道、二十多座桥、景观小品、滨水景观游步道、水岸人家等为主要元素,结合游船、垂钓等水上娱乐项目,构筑趣味多样、灵动柔美的滨水景观。

以浦口宫、飞云庙、西成寺、飞燕府等文物古迹为核心建筑景观,以唐街和江东人家、吴家大院、南洋私厨、江东大剧堂等建筑群为典型代表,将体现梅妃文化的红砖、红瓦、“妃子脊头”充分融入整治改造中,塑造传统建筑元素突出的景区形象。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对话与协调,从色彩的协调性、空间的流动性、环境的整体性出发,从细微处入手,以景观印象感人。

以植物景观、水体景观为主,营造水绿相依的滨水园林景观,凸显梅园、丛桂园、萧兰园、梨园等主要景园的配套设施,使之成为梅妃故里的名片,既向游客展现梅妃文化、戏曲文化、诗词文化,也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游憩要求。

5 运营策略

现阶段国内旅游景区的运营模式主要有流量型和收入型两种。其中,流量型模式是指追求最大的游客容量,游客的消费次数相对较低,适宜刚起步的景区,运营中应注重现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游客数量;收入型模式是不过分追求客流量,但刺激游客高消费的模式,通过控制游客游览次数,推出旅游精品的策略,该模式既对景区实施保护,也能通过较高的门票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鉴于梅妃故里实际情况,本规划提出了近、中、远期三种不同经营策略(表1)。

表1 经营策略

6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度假旅游概念的提出以及乡村度假旅游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借助历史文化资源并依托乡村风光发展的旅游模式成为助推乡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模式。不同类型的乡村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深入分析并规划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乡村及小镇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规划区江东故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最可爱的人
不要将就,要讲究
爆笑三国 第四回 称霸江东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故里山西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探访林语堂故里
梦回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