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三酚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先兆流产患者的影响
2019-04-29赵晓芳
赵晓芳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南阳473000
先兆流产作为常见的病理妊娠,临床上多表现有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血等症状[1]。经实践发现,针对先兆流产症状轻微者可经过对应治疗或短期休息后即可痊愈,且继续妊娠对胎儿无不利影响,但针对症状严重且未能获得及时治疗干预者,极易发展为难免性流产,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2]。目前药物疗法作为先兆流产治疗中主要手段,其中黄体酮作为传统治疗药物,将其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联合使用保胎效果良好[3]。间苯三酚属于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解痉药物,已被广泛用于胃肠科、泌尿科及妇产科,近年来经研究发现,将间苯三酚用于先兆流产中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成效[4]。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间苯三酚联合HCG针剂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12月我院治疗的112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6例。对照组接受黄体酮、HCG针剂治疗,观察组采取间苯三酚、HCG针剂治疗。研究征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32±2.47)岁;孕周6~13周,平均孕周(9.01±1.15)周;其中经产妇、初产妇各30例、26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29±2.50)岁;孕周7~13周,平均孕周(8.97±1.16)周;其中经产妇、初产妇各32例、24例。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先兆流产诊断符合《妇产科学》[5]中相关标准;②经病史、临床主要症状表现、B超检测证实为先兆流产,孕周<14周;③经检测未见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④近期内未接受激素、抗性激素等药物治疗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可耐受间苯三酚、HCG、黄体酮治疗者;②存在出血性病史者;③甲状腺功能异常或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④伴有宫内发育缓慢、宫内感染者者;⑤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黄体酮(江苏佳尔科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92)、HCG针剂(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73)治疗,黄体酮:100mg/次,2次/d;HCG针剂:2000U/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10d,若未出现明显先兆流产症状则减少HCG针剂使用剂量,调整为1000U/次,3d 1次。观察组采取间苯三酚(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46)、HCG治疗,将间苯三酚80mg溶于5%、250mL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d,其中HCG针剂使用方法与剂量同上。治疗中若胚胎停止发育则停止用药,若胚胎存活则持续治疗至妊娠满14周后。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妊娠结局、治疗前后HCG、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恶心、头痛、乳房胀痛)等。治疗后依据两组症状改善及检查结果评估临床疗效,显效:下腹部疼痛、阴道流血症状消失,经超声检测胎儿存活,且胎儿发育良好、子宫大小正常;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胎儿发育、子宫大小基本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统计两组显效、有效占比,计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5mL,应用cobase41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德国罗氏公司生产)及其配套试剂,并通过化学发光法对HCG、E2、P水平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Apgar评分及HCG、E2、P水平 见表2
表2 两组Apgar评分及治疗前后HCG、E2、P水平对比()
表2 两组Apgar评分及治疗前后HCG、E2、P水平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HCG(U/L)E2(pmol/L)P(mmol/L)Apgar评分(分)治疗前对照组(n=56) 1863.42±462.87 127.52±20.14 58.52±11.93 -观察组(n=56)1859.57±463.48 127.68±20.21 58.46±12.04 -t 0.044 0.042 0.027 -P 0.965 0.967 0.979 -治疗后对照组(n=56) 23451.14±452.09* 547.24±102.35* 78.41±16.58* 7.86±1.62观察组(n=56)68523.89±386.20* 836.97±130.82* 126.12±21.29* 7.94±1.70 t 567.272 13.053 13.231 0.255 P 0.000 0.000 0.000 0.799
2.3 妊娠结局 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n(%)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恶心、头痛各2例,乳房胀痛、皮疹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6/56);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恶心4例,乳房胀痛2例,头痛、皮疹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8/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568)。
3 讨论
先兆流产作为产科常见的疾病,多是指停经后可见少量阴道出血或伴有腹痛现象,但未见妊娠物排出的妊娠症状[6]。近年来临床逐渐强化了对先兆流产的诊治研究,发现其发生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因素等具有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先兆流产临床患病率持续上升,已对育龄期女性生理及心理构成了严重危害,而采取何种治疗手段以提升其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7,8]。
目前孕激素药物HCG作为先兆流产治疗中常用药物,可通过HCG结合黄体细胞膜受体,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物,促使黄体激素分泌,延长黄体寿命,增加孕酮合成,保胎效果已获临床肯定[9]。黄体属于天然孕激素,多由卵巢黄体分泌所得,可对子宫收缩、子宫张力进行缓解,促进受精卵着床,利于胚胎生长发育,是维持妊娠的必备物质。黄体酮作为一种重要保胎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流产治疗中。但经长期实践发现,黄体酮单独使用起效慢且保胎效果不佳,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胚胎发育畸形风险,故临床上多将其与HCG联合使用[10]。马亮娟[11]等研究证实,较单纯使用黄体酮相比,将其与HCG联合使用利于改善HCG、E2水平,且分娩结局良好。间苯三酚作为解痉止痛药,其可作用于痉挛的泌尿生殖道与胃肠道平滑肌,利于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宫缩效果,同时该药物可对患者阴道流血、腹部坠胀等症状进行缓解,且不具致畸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