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2019-04-29亢欣
亢欣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灵宝472500
股骨颈基底部至股骨小转子水平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的主要位置,老年人为多发人群,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1]。因股骨转子部属于海绵状骨质,易使骨折发生率增加[2]。保守治疗是以往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采用手术治方式对股骨转子间患者进行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是否使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治疗,仍有一定的争议性存在。本研究对我院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旨在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效果。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且均为新鲜骨折,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70~90岁,平均年龄(82.3±7.4)岁;患侧:左侧12例,右侧22例;损伤因素:直接暴力7例,间接暴力27例;骨折AO分型:A2~1型15例,A2~2型13例,A2~3型6例。观察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70~93岁,平均年龄(83.4±7.7)岁;患侧:左侧15例,右侧19例;损伤因素:直接暴力7例,间接暴力27例;骨折AO分型:A2~1型14例,A2~2型12例,A2~3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麻醉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选择股骨大转子外侧为切口位置,在将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依次切开后,选取股外侧肌的肌间隙作为入路位置,将股骨转子的转折处及骨折线完全显露,之后经C型臂对转子间骨折进行复位,在股骨近端外侧将锁定钢板置入,并在导管引导下实施钻孔并对孔深进行测量,之后置入3枚锁定螺钉并保持和股骨颈方向一致。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超过3枚锁定螺钉经皮固定骨折远端,此外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拉力螺钉或可吸收线对大转子粉碎骨折患者的碎骨块进行固定;采用拉力螺钉对小转子骨块进行复位固定;采用植骨的方式对缺损严重患者进行治疗,保证骨折稳定。固定后,对髋部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并留置常规引流管,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观察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取侧卧位后进行麻醉,选择髋关节后外侧为切口位置,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后,纵向将阔筋膜切开,之后依次切开部分外旋肌群、梨状肌腱和关节囊,使髋关节充分暴露,并对患肢实施内旋,之后于小转子上1.5cm处切开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并对其进行测量,尽量将股骨矩保留。清除显露后髋臼内残留的软组织。使用钢丝捆扎固定复位大、小转子后,并实施扩髓,之后采用加长股骨柄假体,处理骨折累及小转子情况。在髓腔内将骨水泥注入,同时将假体柄插入,对双极头进行安装,在C型透视下观察复位满意后,将引流管放置于切口内,之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进行记录。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疼痛、功能及活动范围为主要内容[4]。统计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切口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
下地负重时间(d)对照组(n=34)387.4±52.6 78.5±12.4 176.9±21.5 89.8±8.8观察组(n=34)354.6±69.8 68.3±10.5 198.5±18.8 9.5±1.9 t 2.188 3.660 4.410 52.009 P 0.032 0.001 0.000 0.000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引流量(ml)
2.2 Harris评分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Harri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Harris评分对比(,分)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对照组(n=34)28.7±7.7 61.0±6.7 83.0±5.7观察组(n=34)27.5±5.8 65.4±5.2 87.5±6.4 t 0.726 3.025 3.062 P 0.471 0.004 0.003
2.3 并发症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以关节位转子部经小转子的粉碎骨折为主要特点,存在较大的手术难度。因股骨转子间较为丰富的血供等特点,保守治疗在以往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但该方式治疗后患者较长时间的卧床牵引,无法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延长功能恢复时间,进一步增加了长期护理的困难程度[5]。此外,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和卧床时间呈正相关。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有效解决保守治疗存在的问题,缩短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因此,临床上多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老年A2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且取得一定的效果[6]。
目前存在较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因A2型骨折的复杂性,本研究选择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及半髋关节置换对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下床负重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表示半髋关节置换可缩短手术时间,稳定髋关节功能,有助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于早期进行下床负重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特别是对基础疾病较多及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显得更为重要。有关研究表明[7,8],半髋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骨折程度较为复杂、骨质疏松较为严重及年龄不低于75岁的人群。另外,还应对关节假体寿命、患者预期期望及预期寿命等因素包括在考虑范围内[9]。虽然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效果不好,但该治疗方式可将患者自身髋关节保留,具有较好的手术耐受性,可对基础病较少的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表示半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相关研究表明[10],半髋关节置换术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损伤,增加术中出血量,易引发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或关节松动等并发症,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易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施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将对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造成直接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提示半髋关节置换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均有效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患者进行治疗均有确切的疗效,而半髋关节置换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促进髋关节恢复;但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