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9-04-29刘艳芳

西藏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动脉血呼吸衰竭气道

刘艳芳

河南省义煤总医院门诊部 河南三门峡 464200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迁延不愈特点,且患者多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若处理不当,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治疗疾病重要方式,既往多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虽可缓解临床症状,但其创伤性较大,且治疗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3]。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可纠正呼吸衰竭、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肺功能,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且取得良好疗效[4,5]。鉴于此,本文将进一步探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临床资料,将采用面罩进行持续性给氧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6.54±4.21)岁;病程1~6年,平均(3.21±1.03)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7~77岁,平均年龄(66.56±4.23)岁;病程1~7年,平均(3.23±1.05)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6]中慢阻肺诊断标准,行血气分析检查: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临床资料完整者;无意识功能障碍;无机械通气禁忌症。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肺大泡、气胸、肺栓塞者;有严重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抗感染、吸氧、祛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面罩进行持续性给氧治疗,氧流量为2~3L/min;观察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采用BiPAP 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生产),通气方式为鼻面罩给氧,呼吸机参数设置:频率10~16次/min,氧流量2~5L/min,吸气压力为4~6cmH2O,吸气压力为12~20cmH2O,吸氧浓度为30%-50%,自主呼吸/定时模式(S/T模式)。根据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调整参数,确保血氧饱和度≥90%;BiPAP 治疗3次/d,3h/次,并逐渐缩短通气时间和次数,直至完全脱机。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 动 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及pH值等动脉血气指标;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5 疗效判定

治疗后依据临床检查结果评估两组疗效:显效:治疗24h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CO2<55mmHg,PaO2>60mmHg;有效:治疗48h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CO2<55mmHg,PaO2>56mmHg;无效:治疗72h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及动脉血气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动脉血气指标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PaCO2(mmHg)PaO2(mmHg)pH值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对照组(n=45)74.26±6.24 52.26±3.41* 50.47±5.19 65.39±6.32* 7.23±0.05 7.29±0.04*观察组(n=45)74.30±6.19 45.64±3.09* 50.51±5.24 73.18±6.28* 7.21±0.06 7.38±0.06*t 0.031 9.650 0.036 5.865 1.718 8.372 P 0.978 0.000 0.971 0.000 0.089 0.000

2.3 肺功能与生活质量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与SGRQ评分对比()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与SGRQ评分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FEV1(L)FEV1/FVC(%)SGRQ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对照组(n=45)1.36±0.35 1.86±0.51* 41.65±6.32 47.95±5.32* 51.26±9.54 46.33±8.01*观察组(n=45)1.40±1.32 2.17±0.54* 41.68±6.35 51.36±4.21* 51.32±9.58 42.15±7.26*t 0.197 2.800 0.023 3.372 0.030 2.594 P 0.845 0.006 0.982 0.001 0.976 0.011

3 讨论

慢阻肺是一组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病理特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临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7]。目前临床尚未完全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认为反复气道炎症反应会破坏气道结构,导致气道管腔缩小,引起血流与通气比例失调,导致换气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缺氧及不同程度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最终引起呼吸衰竭,危害患者生命健康[8]。因此早期纠正组织缺氧、确保肺泡通气等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由于慢阻肺患者在通气过程中需克服较大的阻力,呼吸机做功较高,故易导致呼吸肌疲劳,是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从而加重病情[9]。且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呼吸肌逐渐退化,故在临床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常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既往临床常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虽可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病情,但其创伤性较大,且远期疗效不理性,不利于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设备及医学技术不断的完善,BiPAP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属于一种经鼻面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模式,患者无需承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痛苦,且自主呼吸不受限制,有效的减轻机体创伤性、呼吸机依赖及并发症多等现象改善患者预后[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及SGR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BiPAP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无创通气机在患者吸气过程中,将吸气压作为压力,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相抵抗,缓解气道阻力,增加肺内功能残气量,维持气道结构,改善患者通气情况,从而减轻呼吸肌疲劳,且在呼吸时给予其呼气压,减少能量消耗,解除小气道缺陷,改善血流与通气的协调性,促进二氧化碳排除,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PaCO2

[11]。此外,无创机械通气还可有效增加胸腔内压力和气道压力,改善弥散功能和肺泡间质水肿,提升PaO2,降低耗氧量,从而减轻组织缺氧症状,改善肺功能[12]。此外,在BiPAP的治疗下,随着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症状的改善,使其代谢性酸中毒及呼吸性酸中毒得到缓解,从而提升pH值,纠正机体酸碱平衡。

综上所述,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提高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动脉血呼吸衰竭气道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