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水蓖麻油酸制备新工艺研究

2019-04-29钟丛杉崔建兰李艳如

中国油脂 2019年3期
关键词:酸价共轭分子筛

钟丛杉,崔建兰,李艳如,杨 帆

(1.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太原 030051; 2.蓬莱华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 蓬莱 265600)

脱水蓖麻油酸(DCO-FA),是一种脂肪酸蒸馏精制产品,可以通过蓖麻油皂化水解制得蓖麻油酸,再进行脱水制得。由于DCO-FA分子链中含有羧基和不饱和双键,可以发生酯化、加成、氧化、裂化、环氧化等反应,因此其可以作为助剂、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等化工材料,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树脂、石油等众多工业领域,尤其在涂料工业中作用突出:DCO-FA的醇酸树脂可用作搪瓷烘漆,吹干性、密封性好,柔软性优异;DCO-FA的环氧酯可用作汽车的瓷漆、金属底漆等,耐水、耐碱、保色性好;DCO-FA生产的高档浅色烘烤合成树脂涂料以及清漆可用作家具、汽车等的涂装,涂膜透明、耐久、不易泛黄[1-3]。DCO-FA有共轭和非共轭两种结构,而分子结构内有一对共轭双键的DCO-FA是一种典型的共轭亚油酸(CLA)。根据报道,CLA有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具有显著药理作用和更高的研究价值[4-5]。

CLA的制备有多条路线可供选择并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Berdeaux等[6]用蓖麻油酸甲酯作为原料,先制备 12-羟基甲磺酸酯或对甲苯磺酸酯衍生物, 然后使其与强有机碱反应可得CLA。此反应中存在严重腐蚀反应设备的盐酸、难以除去的磺酸盐副产物等,使得工业化生产较难进行;Yang等[7]用强碱氢氧化钾催化异构化蓖麻油合成CLA,工艺涉及蓖麻酸甲酯的甲磺酰化和对甲苯磺酰化,同样存在盐酸和强碱氢氧化钾对设备的腐蚀问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Villeneuve 等[8]以蓖麻油为原料,用酸作催化剂脱水合成CLA,但酸催化脱水反应难以彻底进行,且产物中CLA比例仅占25%~35%,CLA的选择性不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用传统工艺方法制备的CLA存在颜色深、黏度高、综合性能不佳,且共轭率低等问题,使得产品质量不达标[9]。

蓖麻油酸化学名为12-羟基-顺-9-十八碳烯酸,其分子结构中9位上存在1个双键,12位上有1个羟基,在一定条件下,羟基发生分子内脱水,形成新的双键得到DCO-FA。如果双键与9 位上的双键共轭就可得到共轭结构的DCO-FA[10]。蓖麻油酸脱水制备DCO-FA的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热聚合、热裂解等副反应很容易发生[11]。因此,为了减少副产物,提高产品收率,增加DCO-FA中共轭二烯物含量,必须要寻找最合适的催化剂和温度等工艺条件。本工艺设计了一种制取DCO-FA的新方法,即以蓖麻油酸为原料,以4 Å分子筛为新型催化剂,通过减压蒸馏脱水,一步制得DCO-FA,产品无色透明、黏度低、收率高,并且具有高含量的共轭二烯物,具有潜在的工业化生产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蓖麻油酸,自制;磷酸(AR),昆山金城试剂有限公司;硫酸(AR)、4 Å分子筛(AR),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己烷(AR),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氯化亚锡(AR),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酸氢钠(AR),湖北省武汉市三斯达化工有限公司。

UV-2802S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Spectrum Two型红外光谱仪,珀金埃尔默公司;1000 W型高温电热套,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AL204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XD-0063型真空泵,上海峻岐真空设备有限公司;RE-5203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1.2.1 脱水蓖麻油酸(DCO-FA)的制备

向装有机械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一定配比的蓖麻油酸、催化剂和阻聚剂。将此三口瓶置于电热套内,开启真空泵,真空度达到0.09 MPa开始加热,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持续反应一段时间,直到冷凝管内无液体流出时,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停止抽真空,收集被蒸出的液体DCO-FA。

采用公式(1)计算产品收率:

产品收率=m1/m

(1)

式中:m为按蓖麻油酸投料计算得到的DCO-FA的理论产量,g;m1为反应得到DCO-FA的质量,g。

1.2.2 产品表征

1.2.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由于含有共轭双键的DCO-FA在紫外区233~234 nm处有特征吸收峰。而非共轭DCO-FA没有特征吸收峰,因而可在此波长下通过紫外光谱检测共轭双键的含量[12]。以正己烷为溶剂,制备CLA标准贮液后,建立紫外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0.072 9X+0.015 9,其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5,线性范围1~20 μg/mL,检测限为1 μg/mL。以正己烷为空白,将各次试验所得样品用正己烷溶解,测定UV-234 nm下的吸光度,按照回归方程,计算产品的共轭率。

1.2.2.2 红外光谱法

用可拆卸式溴化钾盐窗液体池法对产品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扫描范围为4 000~500 cm-1,分辨率为4 cm-1。

1.2.2.3 酸价和羟值的测定

酸价按照GB/T 5530—2005方法测定。羟值按照醋酐-吡啶电位滴定法[13]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试验

2.1.1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在选用不同种类催化剂,用量为2%(以蓖麻油酸的质量计,下同),抗氧化剂1024为阻聚剂,用量为1%(以蓖麻油酸的质量计,下同),反应温度300℃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催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由图1可见,4 Å分子筛为催化剂时,产品收率最高。试验过程中发现,磷酸、氯化亚锡、硫酸氢钠和硫酸为脱水催化剂时,反应瓶中均生成了部分黑色黏稠物,蒸出少量深棕色液体,反应副产物多,脱水效果不好,且均存在催化剂溶于产品不易分离的缺点。而4 Å分子筛为催化剂时可以迅速蒸出浅色油状液体,蓖麻油酸迅速脱水,副产物少,且4 Å分子筛可以通过过滤除去,不影响产品的性质,其颜色也可达到标准。因此,选择以4 Å分子筛作为蓖麻油酸脱水反应的催化剂。

2.1.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以4 Å分子筛作催化剂,以抗氧化剂1024为阻聚剂,用量为1%,反应温度300℃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由图2可见,不加催化剂时,反应发生聚合,没有蒸出产品。当催化剂用量较大时,聚合、裂解等副反应也会增加,使得反应收率降低并且共轭二烯物的含量下降。当催化剂用量为2%时,产品有较高的收率和共轭率,且聚合较少,因此催化剂用量宜选择2%。

2.1.3 阻聚剂用量的影响

在4 Å分子筛作催化剂,用量为2%,抗氧化剂1024为阻聚剂,反应温度300℃条件下,考察阻聚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阻聚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由图3可见,不加阻聚剂时原料会全部聚合,加入过量阻聚剂,反应脱水效果不好,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会随着产品一起被蒸出,不易分离,影响产品性质。当阻聚剂用量为1%时反应脱水效果较好,且收率和共轭率均较高。因此,阻聚剂用量宜选1%。

2.1.4 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4 Å分子筛作催化剂,用量为2%,抗氧化剂1024为阻聚剂,用量为1%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由图4可见,在蓖麻油酸脱水过程中,温度过高会引起聚合、裂解等副反应,温度过低则不发生脱水反应;在300~350℃之间可迅速蒸出液体。当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温度维持在300℃时反应的收率较高,为93.77%,此时共轭率也比较高,产品无色透明、黏度低。因此,反应温度应以300℃为宜。

2.2 表征结果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DCO-FA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4 Å分子筛作催化剂,用量为2%,抗氧化剂1024作阻聚剂,用量为1%,反应温度300℃。对最佳反应条件下获得的DCO-FA产品进行表征。

2.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经计算最佳反应条件下制取的产品共轭率为58.49%。

2.2.2 红外光谱法

DCO-FA产品的红外光谱图如图5所示,原料蓖麻油酸的标准红外光谱图如图6所示。

图5 DCO-FA产品的红外光谱图

图6 蓖麻油酸的红外光谱图

2.2.3 酸价和羟值

据酸价定义,可计算得产品的理论酸价(KOH)为200.07 mg/g。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的酸价(KOH)为199.95 mg/g。DCO-FA酸价(KOH)的日本标准JISK3342为190~205 mg/g[14],故由酸价表明本工艺所得产品符合要求。

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羟值(KOH)为4.98 mg/g,表明已经脱水。羟值越小,说明产品中羟基含量越低,脱水程度越高。日本标准JISK3342中规定DCO-FA的羟值(KOH)不大于20 mg/g,目前市售的由日本KFT厂家生产的DCO-FA羟值(KOH)最大值是10 mg/g。故由羟值表明本工艺制得的DCO-FA符合要求。

3 结 论

以蓖麻油酸为原料,在高温和减压条件下,利用4 Å分子筛催化制备DCO-FA,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单因素探究试验。结果表明:4 Å分子筛作催化剂、用量为2%,抗氧化剂1024作阻聚剂、用量为1%,反应温度300℃时,产品收率高,脱水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制得的DCO-FA收率为93.77%,共轭率达58.49%,并且产品无色透明、黏度低,产品酸价和羟值符合日本标准JISK3342要求。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高品质的脱水蓖麻油酸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猜你喜欢

酸价共轭分子筛
黑芝麻酸价变化规律的探究
Fenton试剂作为·OH引发剂的超细纳米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MTG反应性能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分子筛限域碳点材料的研究进展
分子筛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及展望
基于共轭积的复多项式矩阵实表示
求解一类模糊线性系统的共轭梯度法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N—遍历敏感依赖性在拓扑共轭下的保持
玉米粉对玉米饼酸价的影响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