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叶多酚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性的研究
2019-04-29蓝梧涛吴雪辉王泽富江盛宇
蓝梧涛,吴雪辉,2,章 文,王泽富,江盛宇
(1.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广州 510642; 2.广东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642)
多酚是苯环上具有多元酚羟基结构的化合物总称,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的各个部分,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炎抗癌、降血脂的作用,在食品、药品、营养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1-2]。据报道[3-4],被作为废弃物丢弃的植物叶片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多酚,若能合理开发,必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油茶籽油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及药用功效,长期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5-7]。近些年,油茶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促进油茶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油茶果产量,每年需要对油茶树进行修枝整形,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茶叶,而大部分油茶叶利用度较低[8-11]。
研究表明,油茶叶富含多酚、黄酮、多糖、三萜皂苷、甾体等物质,其提取液具有降血糖、抗凝血、抗血栓形成等功效,若能有效利用其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提高油茶的经济价值[12-13]。目前与油茶叶活性成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14-15],针对多酚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油茶叶多酚的功效,本文以油茶叶为原料,研究油茶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并对油茶叶多酚与VC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分析,以充分利用油茶叶资源,变废为宝,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油茶叶,采摘于华南农业大学增城宁西教学科研基地。
无水乙醇、无水碳酸钠、福林酚、过硫酸钾、浓盐酸、Tris、邻苯三酚、抗坏血酸:分析纯;没食子酸、DPPH、ABTS标准品。
BSA223S型分析天平,UV-5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JB-3型恒温磁力搅拌器,WRH-100TB1型闭环除湿热泵干燥机,BJ-150型多功能粉碎机,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1.2 试验方法
1.2.1 原料的预处理
新鲜、无病虫害的油茶叶采用热泵于6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粉碎,收集40~60目的粉末,备用。
1.2.2 油茶叶多酚的提取
称取适量油茶叶粉末,加入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搅拌提取一段时间,抽滤收集提取液,定容至50 mL,测定多酚含量,并按下式计算多酚提取量。
式中:C为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的提取液中多酚质量浓度,μg/mL;N为稀释倍数;M为油茶叶质量,g。
1.2.3 多酚含量的测定
多酚含量按照GB/T 8313—2008的步骤,采用福林酚比色法进行测定[16]。
1.2.4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的测定参照文献[17]进行。
1.2.5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重复3次,采用Design-Expert 8.0.6、Origin 9.0、Matlab R2016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乙醇体积分数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称取1.000 g油茶叶粉末5份,分别加入体积分数20%、30%、40%、50%、60%的乙醇溶液40 mL,在50℃的条件下搅拌提取15 min,抽滤收集提取液定容至50 mL,测定吸光值并计算多酚的提取量。结果见图1。
图1 乙醇体积分数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多酚提取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乙醇体积分数在30%~50%范围内,多酚提取量较高,这是由于多酚属于弱极性物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溶液体系的极性降低,使得提取量增大。当乙醇体积分数超过50%时,多酚提取量开始下降,可能是由于溶液体系的极性与油茶叶多酚极性之间的差异增大,导致提取量降低。
2.1.2 提取时间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以4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分别为5、15、25、35、45 min,其余条件同2.1.1进行提取。结果见图2。
图2 提取时间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多酚提取量逐渐增加,当提取时间达到35 min时,多酚提取量最大,为56.71 mg/g,此后,延长提取时间,提取量反而有所下降。根据菲克定理,在一定范围内,油茶叶颗粒内部与溶剂中的多酚浓度差较大,提取时间与多酚提取量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提取时间延长,颗粒内外浓度差逐渐趋于平衡,提取量不再增大,再延长提取时间,提取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多酚暴露在空气中,发生部分氧化。
2.1.3 提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分别设定提取温度为30、40、50、60、70℃,乙醇体积分数为40%,其余条件同2.1.1进行提取。结果见图3。
图3 提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多酚提取量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这是由于适当地升高提取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有利于油茶叶多酚的溶出。当提取温度达到60℃时,多酚提取量最高,为59.91 mg/g。
2.1.4 料液比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以4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分别为1∶30、1∶40、1∶50、1∶60、1∶70,其余条件同2.1.1进行提取。结果见图4。
图4 料液比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料液比的增加,多酚提取量迅速增大,这是由于增大溶剂用量,有利于多酚物质由颗粒内部向溶剂扩散。当料液比为1∶60时,多酚提取量达到57.27 mg/g,此后再增大料液比,多酚提取量基本不变。
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提取时间(X1)、提取温度(X2)、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4)作为自变量,油茶叶多酚提取量(Y)为响应值,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方案。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
表1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
表2 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表2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到多酚提取量(Y)的二元多项回归方程:
对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注:* *差异极显著(P<0.01),*差异显著(P<0.05)。
通过对模型的拟合分析,预测出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8.84℃,乙醇体积分数31.63%,料液比1∶68.41,预测的油茶叶多酚提取量为68.18 mg/g。
2.3 验证试验
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考虑到实际操作,将各因素调整为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9℃、乙醇体积分数32%、料液比1∶69,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油茶叶多酚提取量为67.31 mg/g,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9%。说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油茶叶多酚提取量。
2.4 油茶叶多酚对DPPH·的清除能力
图5为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茶叶多酚和VC对DPPH·的清除效果。
图5 油茶叶多酚和VC清除DPPH·的比较
由图5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油茶叶多酚和VC对DPPH·的清除率均逐渐增大,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在质量浓度为3.9~11.36 μg/mL范围内,油茶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0.055 8X+0.272 5(R2=0.973 9),IC50值为4.22 μg/mL,当质量浓度超过11.36 μg/mL,清除率缓慢升高,最大清除率为90.2%;对于VC,在质量浓度为3.82~15.26 μg/m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054 5X+0.022 6(R2=0.984 6),IC50值为8.073 μg/mL,最大清除率略低于油茶叶多酚,为81.86%。综上所述,油茶叶多酚较VC对DPPH·清除能力更强。
2.5 油茶叶多酚对ABTS+·的清除能力
图6为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茶叶多酚与VC清除ABTS+·的能力。
由图6可知,油茶叶多酚对ABTS+·的清除能力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质量浓度越大,清除能力越好,IC50值为5.22 μg/mL,当质量浓度为19.17 μg/mL时,ABTS+·清除率达到100%。而VC的IC50值为8.69 μg/mL,在19.17 μg/mL时,ABTS+·清除率达到99.65%。由此可知,与清除DPPH·的结果类似,油茶叶多酚清除ABTS+·的活性同样优于VC,并且当油茶叶多酚达到一定的质量浓度时,能完全清除ABTS+·。
图6 油茶叶多酚和VC清除ABTS+·的比较
2.6 油茶叶多酚对的清除能力
图7 油茶叶多酚和VC清除的比较
3 结 论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油茶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9℃、乙醇体积分数32%、料液比1∶69,在此条件下,油茶叶多酚的提取量为67.31 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