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戏曲舞台设计中的运用

2019-04-29魏熠豪中国戏曲学院北京100073

流行色 2019年12期
关键词:马头墙斗拱天井

魏熠豪(中国戏曲学院,北京 100073)

一、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

我的论文中指的中国古代建筑元素是指梁架结构明确后的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即指“墙倒屋不塌”的建筑元素。(在北洋时期以后的中国建筑元素不再具有我所表达的作用,起承重作用的不再是梁架结构而是厚实的砖墙,梁架结构则变成了装饰,不再具有实际意义。)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之特征》中说:“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返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二、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戏剧中的运用

1.成功案例分析

(1)斗拱

斗拱由若干斗与拱垒叠而成,在宋《营造法式》中总称铺作。斗拱可置于柱头上,也可置于两柱之间的阑额上或角柱上,根据其位置,它们分别被称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斗拱与屋顶结构有密切关系,它的作用在于伸出的拱在承受上部结构的负荷,将力量转化在下面的立柱上,一般大的建筑必须用到的结构。山西五台山唐代佛光寺大殿是我国迄今留存下来最早的木建筑之一,大殿屋身上的斗拱很大,一组在柱子上的斗拱,有四层拱木相叠,层层挑出,使大殿的屋檐伸出墙体达4米之远,整座斗拱的高度也达到2米,几乎有柱身高度的一半,充分显示了斗拱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精华,是建筑结构里的支点,它具有“象天法地”的中国式人文精神的象征性。一个或一组没有柱子支撑的斗拱对下面空间的挤压便具有了某一种暗示性。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新编京剧《正考父》第二场“正考夫被任命为上卿”时,提取了斗拱的古建筑元素,利用斗拱的倾斜、下降、平行排列来与剧情紧密结合。当几排斗拱缓缓平行下降时,虽然没有将完整的宫殿样式照搬在舞台上,但庄重感油然而生。演员的流动空间变大,恍惚间,演员就是柱子,撑起整个舞台的气势。这让我不禁想起中国画家董希文画的《开国大典》中近处的毛主席的讲话就像是一根笔直的柱子,场面气势恢宏。因此斗拱在这部戏里便具有了双重性,它作为传统建筑元素首先暗示了一个宫殿的整体空间,其次又是一股力量的化身,与正考父的终身不愈“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官品、人品的高洁同构。斗拱在与立柱和梁架结构发生作用时,它具有消解力的作用。在正考夫升官的这场戏中,斗拱平行下降,在每一个斗拱的下面都站着一个手拿戟的侍卫,他们意象上就是个立柱,如果斗拱下面是真实的立柱就太写实 ,戏曲中的意就会消减,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就会消失。此时,斗拱就象征着正考父的一身正气,象征着朝廷的公正严明,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太平的暗示。

昆曲《窦娥冤》中,斗拱这个古建筑元素在戏里共出现两次,在第二场中,张驴儿到县衙中诬陷窦娥害死自己的父亲,舞台上方的三个斗拱隐约可见,此时的斗拱下方并没有立柱,也没有意象的立柱,房梁传给斗拱的力无法去分解,斗拱悬在空中,随时都要坠落的感觉让人心头一紧。四周灯光昏暗,透出一丝幽幽蓝光,台上张驴儿不停地诡辩,头顶斗拱却悬在空中缓缓降落,摇摇欲坠,没有一点安全感,暗示出窦娥忐忑的心理和张驴儿勾结权贵的恶心嘴脸。通过窦娥蒙受冤屈之苦表达了作者对元代社会黑暗的统治秩序的强烈控诉。第四场中,窦娥的冤魂向父亲讲述自己的冤屈,舞台灯光昏暗,唯有三个斗拱在舞台上方散发着正义的光,斗拱下方几个侍卫,正是意象上的柱子,稳定感油然而生。斗拱此时便暗示着“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冤案平反,此时的斗拱也正是天公不可欺、民心不可辱的正义情怀,大大丰富了戏剧环境,把元代社会的动乱、吏治的黑暗以及中下层妇女所受的欺凌和苦难都包罗无遗,同时还把童养媳问题、寡妇的再嫁及受流氓欺侮问题、高利贷等问题,都反映得淋漓尽致。斗拱的出现与消失与剧本的情节环环相扣。

(2)垂花门

垂花门是古代中国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宅门的垂花门从外面看是一座华丽的小门,尺度近人,比例和谐,从内院看则是一座完整的类似亭榭的方形小屋,四扇绿色屏门,上面有的还有四个吉祥文字,门虽设而常关,出入多是绕行左右踏跺,有的还得先进廊子再下院子。雨天或烈日当空时可以顺廊子走到厢房、正房。冯其庸、李希凡两位先生在《红楼梦大辞典》中说:“旧时富家宅院大门以内的第二重门,或内院、跨院的院门,宅院的院门常做成垂花门。垂花门的正面,有悬挑的屋檐,两根挑檐梁的端部,倒挂一对垂莲柱,柱头饰以彩绘木雕莲瓣,故名垂花门。”

在杭州越剧院演出的越剧《红楼梦》中,设计师舍弃了垂花门中屏门、门槛等功能性构件,而把表现富丽堂皇的垂花门的垂莲柱、雀替提取出来放大到舞台上,充分体现了贾府中的显赫地位。垂花门下没有立柱的支撑,只有一卷竹帘幽幽垂下,月光下斑驳的竹影在竹帘上摇曳,有一丝丝凉意和伤感。宝玉的婚事由王熙凤谋划,设调包计,让宝玉迎娶宝钗,原本十分保密。却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遂病不起,在宝钗大婚之夜独自躺在榻上以泪洗面,最终泪尽而逝。这一场中的垂花门是封建贵族阶级和其家庭的象征,也是黛玉对家的向往,那种寄人篱下的情愫,那种爱而不能的无奈,那种对封建制度的痛恨都是她以悲剧结束生命的原因,而这悬浮于空中的垂花门也是她对家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可惜她都无法实现。一卷竹帘,柔柔弱弱正是她的化身,心里没有支撑,唯一的爱人却被人设计调包娶她人为妻,她恨她悲却无人诉说,她冷她寂寞却无人能感同身受,这个显赫的家庭的压制,这种封建制度的束缚,她无力反抗,郁郁而死。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神韵特征。在戏曲艺术中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自由流畅的时空运动都是构成意境审美本质的具体表现。但作为审美理想的更高层次,唐代刘禹锡界定的“境生于象外”,通过对具体的物象、场景的感受,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这是意境的升华。而在这部戏中,垂花门、竹帘、摇曳的竹影就是意境的写照。

(3)月亮门

月亮门,《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院子里的墙上的圆形的门”。本来是指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一种门的建筑形式,因其形状为圆形,形似月亮而得名。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标志与符号。月亮门又称月洞门或月门,为中国古典园林、住宅中在院墙上开设的圆弧形洞门,因圆形如月而得名,既作为院与院之间的出入通道,又可透过门洞引入另一侧的景观,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月亮门两侧的墙体通常刷成粉白色,并在门的边缘处留有灰色的装饰边,下部做平不设门槛,上部则设计有点明意境的横向匾额。除用于院落之间的分隔与过渡外,亦可用于室内空间,在室内空间中,落地罩的月亮门,有一种围而不隔的感觉。

在齐牧冬老师设计的《红楼梦》序幕“黛玉进府”中,悠悠的暖光,室内纱幕缭绕,如梦如幻,几盏宫灯点缀,月亮门将室内与室外空间分隔开来,室外连廊通向远处,月亮门的影子倒映在室内多少有些冷清与凄凉。

在刘杏林老师设计的《唐琬》中,月亮门的运用恰到好处。它先是为演员的长下场提供通道,又将近景与远景相区分,透过月亮门,隔断了大观园的楼阁亭台,并使它作为远景处于藏露之中,虚实之间,也为表演区的营造提供了支点和空间。演员站在月亮门内将其分割,产生灵动、婉约之美。在唐琬与赵士程的洞房里,唐琬遥想到此刻陆游正与王氏小姐结秦晋之好,月亮门随即移开,展现唐琬的想象空间,将陆游与王小姐的新婚之夜视觉化。这一切都被组织在有机统一的戏曲诗意性和凄美的情境之中。

(4)天井

天井是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形状像深井。如果说天井具有广义象征的话,我认为是意象上的禁锢。

杭州越剧院演出的《流花溪》,描述了古徽州四代女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女主人公人性回归的故事。设计师以徽州古民居中的“天井”和“油菜花”作为这个戏的主要环境。在意象上,天井就是一位渴望自由的女人,因柔弱被禁锢但又在奋力挣扎,却始终迈不出高耸的墙壁、外面的世界对于她们来说既远又近。在戏中,整个院子是封闭又保守的,唯有天井与天相通与地相连。天井是老宅采光的最主要的构造,四水归堂让天上飘下的一切充满灵性的东西归于宅院之中,这是古徽州人的一种企盼。在此剧中,天井像是这个让一代又一代女人为了不被别人欺凌和能够欺凌别人彼此间无休止地进行残酷争斗的社会,亦像是春花死后秋花的觉醒,她不再逆来顺受地活着了,她带着自己的新理想坚强地生活在已能闻到几丝文明气息的流花溪。

(5)马头墙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马头墙是徽州建筑中最明显的特征,将马头墙推广于民间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徽州山多地少,民居用地资源贫乏。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户连户,墙靠墙,民居建筑密度较大,并且由于在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防火性能差,一旦失火,便遭遇灭顶之灾。当时的徽州府城火患频繁,损失十分严重。为了避免灾害,何歆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火墙”,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一个月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了“火墙”数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的问题。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而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在自然环境中,马头墙与天空中分割线便形成了空灵、婉约、灵动。

在刘杏林老师设计的越剧《陆游与唐琬》中撷取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他以白墙黑瓦、月亮门、回廊、竹影等为主体形象。在他眼里,白墙是“繁复景致中的衬底,又是隔断与世俗连接的空白,界定出超然的天地”。他让舞台因为白墙“形成虚实之间的调剂,也形成新的人与景的视觉关系”。大面积的白色不仅契合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主题,还因其本身的素洁基调给全剧增加了雅的气氛。此剧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和模仿古建筑元素的原始面貌,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消化、概括和浓缩,用那不多不少的虚实线条加以勾勒,用字画、圆月、枝条、灯笼等将舞台背景做了诗画的处理,特别是利用马头墙的手法,让整个舞台显得诗情画意。白墙黑瓦,回廊断墙,卷帘隔门,江南的园林以一种简洁的风格化特征呈现出来,与演员相得益彰。

(6)门楼

门楼是汉族传统建筑之一。作为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门楼依附厅堂而建。

《典妻》中,有一个场景:一幢厚重的富有浙东风味的砖雕台门楼,是老秀才的家,门楼虽然陈旧,却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它在戏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春宝娘以一百块银元的身价进入这个老门楼,门楼放在舞台中间,两扇大门打开。那道高高的门槛不仅显示了秀才家高傲的地位,也为春宝娘战战兢兢地进门设置了心理障碍。三年后,门楼再次出现。这时,门楼内留下了她第二个心头肉秋宝。现在,她就要离开秋宝和生活了三年的家,母子的离别是痛苦的,在声声的呼喊中,她迈出了这高高的门楼,两扇大门自动合拢,这不仅隔断了母子之间的血缘,更显示了封建社会的冷酷。

(7)镂空的花窗

窗的功能在于通风、采光,沟通输送内外信息。作为传统建筑元素在戏曲舞台中也经常能见到。窗在舞台设计中成为一个装饰的作用,并使它转化为精神情思的凭借物,它是与其他空间沟通的重要界面,而且富有感情,人们的思想可以透过窗进入无限的自然空间。窗的形式有多种,图案丰富,有的明快大方,有的典雅朴素,有的玲珑华贵,和垂柱、挂落、落地罩等组合成得体的环境意蕴。有一种长窗叫“隔扇”,是门窗中既高又长的一种门窗形式。隔扇有窗的功能又有墙和门的作用,对外能围护,对内能分隔,还能采光通风。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多用雕花的窗户来分隔空间。

在北方昆曲院演出的昆曲《牡丹亭》中,讲述了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层次分明地描写了杜丽娘青春的苦闷,个性的觉醒,对自由的热烈向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设计者将镂空的花窗组成不同摆列形式来表示书房、道观、闲屋等不同的室内场景,如道观用花窗形成对称的画面,中间为放大的兽首形衔环与传统守旧相结合,没有具体道观的陈列摆设,从而增大了演出空间。窗是思念的诉说,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同时也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整部设计以窗为设计元素,道出了杜丽娘对爱的追求,对柳梦梅的思念,大胆冲破束缚的愿望。“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道出了杜丽娘这般要求摆脱封建桎梏的心声。

在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红楼梦》大量运用镂空的花窗来分隔舞台空间,成功反映了演出环境中的气氛,给演员的表演提供和发挥了余地。在“潇湘馆”这个场景中,基本都是两片镂空的花窗来分隔空间,风格写实,室内的家具都是竹制的,竹屏风、竹节床、竹制的小巧玲珑的桌凳,加上一个煎药的小炭炉,不仅符合林黛玉的性格,也很富江南情调。窗外则是一片苍翠秀丽的竹子,这种环境与惨淡的灯光结合起来,呈现出一种灰绿的调子,很能映衬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孤僻性格。

中国传统建筑所营构的演出场所中,集合了众多的建筑元素,具体还体现为柱,梁架结构,月梁,栌斗,花牙子、勾栏等等,每一个元素都有其在建筑结构的意义并且可以成为在戏剧中具有象征性的要素。

2.个人设计作品分析

在《紫钗记》的舞台设计中,我便运用了马头墙、天井、垂花门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来表现戏剧中每一场的环境。我将剧本分为李益、小玉对爱情的向往;二人结缘;二人被压迫而无力反抗;两人误会化解重新建立起对家的美好愿望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将天井和垂花门悬挂在半空,四周是马头墙来体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氛。 在第二场中,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天井缓缓上升,三座垂花门并排悬挂在半空中,远看像一座牌楼,四周的马头墙较为平稳,树上的梅花开满枝头,花瓣散落,灯笼点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第三场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天井再次出现,降的比较低刚刚擦过演员的头顶,四周的马头墙出现高低错的节奏感,灯光变暗,压抑的气氛缓缓出现,而马头墙的错落就像是在书写着观众和剧情的跌宕起伏。第四场误会化解,垂花门缓缓下降,天井缓缓上升,四周的马头墙又变得平稳而有序。花烛点燃,李益与小玉联婚,有情人终成眷属。剧中完全运用白墙黑瓦的手法来衬托剧情,天井降下来黑色的面积变大,气氛变得压抑,地上的一切都笼罩在天井的阴影中,从而能暗示出二人心中的误会和对官府的痛恨而又无奈之情。而与此相反,当天井上升,大面积白色在舞台中,凌乱的梅花不断从空中飘落,力图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渲染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戏剧中运用的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戏曲舞台设计既是对中国历史阶段性的呈现,又充满着设计师对剧本的理解和对当代性的表达。舞台设计是戏剧人物动作的需要,为戏剧的情节的发生提供演剧空间,舞台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意义的元素,都与表演结合在一起。在戏曲表演的对应中,因为这些建筑元素“意”的营造而呈现出了某种新的“美德”与美的特质。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容,这为舞台设计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文化资源,为中国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马头墙斗拱天井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说不完的斗拱
民居趣读
青砖小瓦马头墙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马头墙上的徽州“ 一府六县”的水墨长卷
校园的天井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