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五人格与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错失恐惧的作用

2019-04-29陈必忠

应用心理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错失外向自控

陈必忠 郑 雪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1 前 言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社交媒体使用,但过度的使用已经超过了满足正常心理需求的水平(Junghyun,Mihye,& Prabu,2015),导致了“低头族”群体的日渐庞大。在我国,以微信和QQ为首的即时通信工具的用户数量占总体网民的九成以上,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占比最高,且重度使用率也较高(CNNIC,2017)。大学生多处于成年早期的阶段,面临着亲密对孤独的矛盾冲突,他们常常借助社交媒体来缓解孤独感和满足社交需求,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拟对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的影响因素(大五人格和错失恐惧)以及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给高校和大学生本身社交媒体使用的监管和自控提供建议和启发。

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地自主调控冲动行为,抵制满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当个体难以抵制诱惑而做出与目标相冲突的行为时,自我控制失败便发生了。自我控制失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董军,付淑英,卢山,杨绍峰,齐春辉,2018)。在互联网领域,自我控制失败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问题性或病理性的社交媒体使用。Du等(2018)指出,以非适应性的媒体使用行为作为理论支撑的测量工具在检出率上处于低水平(2%~6%),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日常生活中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在社交媒体使用上均存在不同程度地自我控制失败,其本身不是“病理性”的非适应性行为。

作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稳定的特质因素,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在内的大五人格成为研究者探索特定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热点。在基于网络使用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中,研究者多集中于非适应性网络行为方面,如大学生大五人格与手机依赖倾向的各维度关系密切(孙玮玮,胡瑜,2018),姜永志等(2016)对此的综述也指出国内外多项研究都发现大五人格与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密切相关。此外,国内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也与大五人格显著相关(邓士昌,高隽,2015)。因此本研究假设大五人格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控失败(H1)。

错失恐惧,指个体因担心错失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广泛性焦虑,是一种特质层面的负面情绪(柴唤友,牛更枫,褚晓伟,魏祺,宋玉红,孙晓军,2018;Przybylski,Murayama,Dehaan,& Gladwell,2013)。对我国民众的调查数据显示,32.6%的人承认自己常常因为害怕错过各种信息和新话题而频繁地刷新社交媒体(壹心理创作部,2016)。基于错失恐惧在大数据时代的广泛存在,错失恐惧研究的发起者——Przybylski等(2013)指出人格特质和错失恐惧的关系研究是未来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后续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探讨。在印度尼西亚,大学生的错失恐惧与外向性和宜人性呈正相关,与神经质成负相关,与尽责性和开放性无关(Liftiah,Dahriyanto,& Tresnawati,2016);针对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则发现,神经质与错失恐惧呈显著正相关,但外向性与错失恐惧相关不显著(Blackwell,Leaman,Tramposch,Osborne,& Liss,2017);在我国,只有江云霞(2018)对大五人格和错失恐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神经质、外向性和尽责性与错失恐惧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宜人性和开放性与错失恐惧相关不显著。由此可见,除了开放性与错失恐惧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大五人格与错失恐惧的关系在不同的研究中存在明显的矛盾,且基于我国大学生的研究也比较有限,因此本研究对大五人格与错失恐惧的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不对其进行假设。

对于错失恐惧程度高的年轻人,社交媒体的出现仿佛是他们“救命的稻草”,由于社交媒体建立社会联结和获取信息的便利性,给人们提供了持续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条件,因此高错失恐惧的个体往往更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Przybylski等,2013)。在一般性社交媒体使用方面,错失恐惧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交媒体的使用强度(Oberst,Wegman,Stodt,Brand,& Chamarro,2017;Przybylski et al,2013)和大学生课堂上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Alt,2015)。在非适应性的网络行为方面,错失恐惧也能直接或间接地预测强迫性社交媒体使用(Dhir,Yossatorn,Kaur,& Chen,2018)和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Casale,Rugai,& Fioravanti,2018)。综上,本研究假设错失恐惧能正向预测社交媒体自控失败(H2)。

Brand等(2016)针对网络使用障碍提出的I-PACE模型(个体-情感-认知-行为以及四者间的交互作用)认为,与网络相关的认知偏差(如错失恐惧)在一个人的核心特征(如大五人格)和网络使用障碍(如社交媒体自控失败)中扮演中介作用。我国学者柴唤友等(2018)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错失恐惧研究的整合模型,该模型指出个体特质是错失恐惧的影响因素之一,而错失恐惧带来的后效会影响个体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心理适应行为,即错失恐惧在两者间可能存在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假设错失恐惧在大五人格和社交媒体自控失败间起中介作用(H3)。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为探索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的内在关系。

2 方 法

2.1 被试

采用纸质方便取样和社交网站滚雪球取样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答卷462份,剔除非限定人群、规律作答、测谎题出错和答题时间不足1分钟(有效网络答卷用时231.04±114.50秒)的无效答卷,剩余396份,有效率85.71%。其中男生168人,女生228人。大一38人,大二55人,大三143人,大四64人,硕士研究生96人。独生子女194人,非独生子女202人。农村148人,乡镇105人,城市143人。

2.2 工具

2.2.1 大五人格

采用李金德(2013)翻译和修订的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包含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5个因子。量表采用1-7级计分(绝对不同意-绝对同意),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在该人格特质上倾向越明显。本研究中,5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71、0.63、0.69、0.53和0.68,由于该量表条目精简,信度在0.5以上属可接受范围(李金德,2013)。

2.2.2 错失恐惧

采用由宋小康等(2017)编制的适用于中国本土社交媒体用户的错失恐惧量表,包含心理动机、认知动机、行为表现和情感依赖四个维度。量表采用1-5级计分(很不同意-非常同意),总分越高表示被试对社交媒体错失恐惧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Cronbach’s α=0.89。

2.2.3 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

采用DU等(2018)开发的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量表,共3个条目,采用1-5级计分(从不-频繁),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的频率越高。本研究中Cronbach’s α=0.81。

2.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4.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SPSS宏插件用于简单中介效应检验,Mplus 7.0用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 结 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

由于本研究所有变量均采用问卷法施测,共同方法偏差不可避免。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将所有条目负荷于一个因子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0.07,CFI=0.40,TLI=0.35,SRMR=0.13,RMSEA=0.15。拟合指标均不合格,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描述性统计

将所有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见表1),大五人格与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相关均不显著,而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与错失恐惧均成显著正相关,开放性与社交媒体错失恐惧相关不显著。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自控失败呈显著正相关。

表1 变量的描述统计情况和积差相关分析(N=396)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 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提出的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将人口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中介效应显著。结果发现(见表2),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均能正向预测错失恐惧(β=0.19~0.25,p<0.001),错失恐惧能正向预测社交媒体自控失败(β=0.31~0.33,p<0.001)。此外,大五人格对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的总效应均不显著,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异号,此时按遮掩效应立论(温忠麟,叶宝娟,2014)。具体来看:(1)外向性对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直接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11,p<0.05),也能通过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预测社交媒体自控失败,效果量为|ab/c′|=0.64;(2)宜人性对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直接作用不显著(β=-0.05,p>0.05),只能通过错失恐惧的完全中介作用来影响社交媒体自控失败;(3)尽责性对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直接作用显著(β=-0.11,p<0.05),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也显著,效果量为0.73;(4)情绪稳定性对社交媒体自控失败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2,p<0.05),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也显著,效果量为0.5;(5)开放性对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直接作用不显著(β=-0.02,p>0.05),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

表2 错失恐惧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FoMO表示错失恐惧,c表示总效应,c′表示直接效应,a表示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效应,b表示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ab表示中介效应。

4 讨 论

4.1 大五人格与错失恐惧

研究结果显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能显著正向预测错失恐惧,与前人结果存在跨研究的相符(江云霞,2018;Blackwell et al,2017;Liftiah,2016)。具体来看:首先,高外向性的个体喜欢与人接触,充满活力,社交性强,他们会非常关心身边各种生活事件的新进展,对社交网站上的各种新信息也更为关注,借此维持与好友间的紧密联系(Marshall,Lefringhausen,& Ferenczi,2015),因此错失恐惧程度也更高。其次,高宜人性的个体待人友好,善解人意,注重人际和谐。研究表明宜人性和基于与他人交流和联系为动机的Facebook使用呈正相关(Seidman,2013),因此,为了维持人际和谐和利他行为的需要,高宜人性的个体常常使用社交媒体与他人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也容易产生错失恐惧,如此类人格的个体常常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正能量的事件。再次,尽责性是一种可信赖的、细致谨慎的人格特质,高尽责性的个体常常更自律且有责任感。结果显示尽责性显著正向预测错失恐惧,可能是因为当代高校的各种事务信息均通过社交媒体传播,高尽责性的个体为了任务的即时和高效完成,不得不频繁刷新社交媒体以获得最新的信息;也有可能是个体为了在完成任务上审慎起见,需要利用社交媒体协调各方以获得最理想的结果(江云霞,2018)。最后,情绪稳定性,即神经质的反面,高情绪稳定性个体的情绪状态较少因外界事件的变化而波动,而低情绪稳定性即神经质高的个体情绪则易起伏。Liftiah等(2016)认为神经质和错失恐惧存在高相关的原因可能是:高神经质的个体普遍缺乏他人的信任感,社会资本较少,这限制了他们使用社交媒体与熟人交流的频率,而当前社交媒体更多的是一种面向熟人之间的交流平台(CNNIC,2017),因此高神经质的个体错失恐惧的程度也较低。

4.2 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

结果表明,错失恐惧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H2得到证实。Deci和Ryan(1985)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存在自主、胜任和关系归属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这三种需要是个体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错失恐惧往往来源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Przybylski et al,2013),社交媒体则是获取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重要方式(柴唤友等,2018)。此外,自我控制是个体心理上有限的内部资源,个体在反应限制和抑制冲动行为的过程中会消耗自我控制资源或能量(董军等,2018)。因此,当个体因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错失恐惧时,将会频繁地刷新社交媒体,当自我控制资源消耗殆尽,自我控制失败便产生了。

4.3 错失恐惧的遮掩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大五人格对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的总效应均不显著,此时进行广义的中介效应分析,探讨的则是“大五人格为何不影响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问题(温忠麟,叶宝娟,2014)。首先,在外向性方面,纳入错失恐惧为中介变量后,外向性对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直接效应变为负向显著,并与中介效应异号,即错失恐惧存在完全遮掩效应。该结果与网络使用的补偿假说相符,该理论认为内倾和缺乏社会支持的个体更愿意用社交媒体发展关系,而外倾者社会资本丰富,更愿意发展线下关系,较少出现社交媒体上的自控失败。其次,宜人性方面,虽然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异号,但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错失恐惧起到部分遮掩作用。再次,在尽责性方面,纳入错失恐惧为中介后,尽责性则能显著负向预测社交媒体自控失败,说明错失恐惧的完全遮掩效应。研究表明,Facebook用户的尽责性得分低于非尽责性的得分,且高尽责性每日使用Facebook的时间也更少(Ryan & Xenos,2011),尽责性自律性的特点也说明了他们自我控制的水平也更高。最后,在情绪稳定性方面,纳入错失恐惧为中介后,情绪稳定性则能显著负向预测社交媒体自控失败,说明错失恐惧的完全遮掩效应。研究指出,神经质能正向预测社交网站过度使用(姜永志,王海霞,蒋怀滨,刘勇,2018),而高情绪稳定性,即低神经质的个体出现过度使用和自控失败的可能性也更低。

综上所述,H1和H3得到部分证实。对于错失恐惧存在遮掩效应的结果,更可能的原因是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问题,由前所述,高外向者的错失恐惧可能来源于对于线下关系延伸到社交网站中的辅助维系,高尽责性者的错失恐惧仅仅是为了信息的获得和任务的即时完成,高情绪稳定性的错失恐惧则可能来源于一种对社交网站的和谐型热情(Vallerand et al,2003)。因此,基于良性使用动机的社交媒体用户出现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频率更低,同时这种与以往研究不尽相同的结果也暗示着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确实与非适应性的网络使用行为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

4.4 研究启示、意义和局限

研究发现大五人格是错失恐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具体结果与以往研究有相同之处,也有矛盾之处,所以我们应该审慎看待不同研究的结果,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测量工具和被试所属文化的不同。例如在测量工具方面,宋小康等(2017)开发的社交媒体用户的错失恐惧量表做为首个我国本土化测量错失恐惧的量表,值得注意的是,其理论支撑除了来源于传统的错失恐惧概念外,还包括沉浸感理论和网络成瘾理论,即该量表不仅测量了对周围发生事情的错失恐惧,还包括对离开社交媒体本身所产生的错失恐惧,而传统的错失恐惧量表属于一般情景下的错失恐惧(Przybylski et al,2013),不包含状态错失恐惧和特殊情景下的错失恐惧(如线上错失恐惧)。因此,施测工具的不一致可能是不同研究结果存在矛盾的原因之一。且该量表还没有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信效度的再次检验,未来研究可以以此为突破点。此外,不同人格倾向个体的错失恐惧可能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错失恐惧进行划分。

结果也表明错失恐惧是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控失败的影响因素之一,这启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当代大学生社交媒体上的错失恐惧问题,针对不同的人格特点,尽量满足他们自主的需要、胜任的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社交媒体自控失败出现的频率。不可否认,本研究也有局限之处:本研究完全采用自陈问卷进行测量,且属于横断研究,共同方法偏差无法完全避免,未来研究可以基于实验研究或纵向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因果联系。

5 结 论

(1)大学生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能正向预测错失恐惧;

(2)错失恐惧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

(3)错失恐惧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与社交媒体自控失败间起遮掩效应。

猜你喜欢

错失外向自控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派沃自控仪表有限公司
错失恐惧症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错失恐惧”那些事儿
成功来自于自控
骑虎难下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滨海湾十年首遇雨战 法拉利遗憾错失夜赛之冠 2017年新加坡大奖赛报道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