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棉:《致橡树》的重点意象

2019-04-28李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致橡树教学重点木棉

内容摘要:《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这首诗歌运用大量的意象表达作者理想的爱情观。笔者认为理解本首诗歌的突破口是“木棉”,因此拟设计三个教学环节——浅析“意象群”,为“木棉”的形象做铺垫、重点分析“木棉”,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在“木棉”象征意义的启示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这三个教学环节是层层递进,但重心仍放在“木棉”象征意义上,本文也将从两个方面来解析“木棉”的形象,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含义。

关键词:《致橡树》 教学重点 木棉

现代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是苏教版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中的一首诗歌。这首朦胧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多种意象来抒发作者心中理想的爱情观。因此,要想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诗歌,就必须抓住其中的意象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但是这首诗歌包含了八个意象,笔者认为,真正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木棉”這一意象上,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选择“木棉”这一意象而不是其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为了完成这个教学重点,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浅析“意象群”,为“木棉”的形象做铺垫

“意象”是诗歌的精魂,是客观事物经过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诗人内心丰富情感表达的载体。因此,要想让学生深入了解意象的含义,教师就必须从“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再拓展延伸到象征意义。

舒婷在《致橡树》中创造了八个意象,其中包括“橡树”、“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意象的图片,并采用“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前七个意象,以此为“木棉”的形象做铺垫。

“橡树”是一种高大粗壮的树木,它有着“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这其实是象征着一位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的男性。这样高大帅气的男性形象,他的身边势必会有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因此作者就列举了六种女性形象,她们可以分为三类,“攀附型”的凌霄花、“单恋型”的鸟儿、“一味奉献型”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意象比较常见,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作者借助这些意象其实是为了表达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那么作者理想中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于是作者就引出了“木棉”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二.重点分析“木棉”,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木棉”是诗人独具匠心选出来的意象,但是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木棉”这一意象而不是其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呢?这就要从植物木棉的特点、橡树和木棉之间的爱情两个方面来理解“木棉”这一象征意义。

(一)从植物“木棉”的特点来理解其象征意义

木棉主要生活在岭南地带,大多学生都不是特别了解这个植物,甚至有些将其误认为是“棉花”。所以,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去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木棉”这一植物的特点。

“木棉”作为植物,本身具有三个特点:

1.木棉是一棵能够长到10—25米的很高的树。

2.木棉树的枝干挺直坚韧,仿佛像一个屹立不倒的英雄。

3.木棉花有着鲜红的颜色,并且外形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

学生在了解“木棉”这个植物的特点之后,也就能够理解诗歌中描绘的“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以及“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木棉”的象征意义。

笔者认为“木棉”的象征意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木棉”和“橡树”都是树,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这也是爱情的基础。“木棉”不是棉花,她有她的傲骨,也有她的阳刚之气,她可以和橡树一起分担寒潮、雷雨、霹雳,也可以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他们是可以同甘共苦的伴侣,而不是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

其次,“木棉”和“橡树”是相互独立并且相互依存的,这是爱情的关键。“木棉”不是传统中攀附男性、痴迷爱情的女性形象,她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女性。她和橡树的关系是“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种相知相恋、相互理解、心有灵犀、不离不弃的状态也是建立在“根”和“叶”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基础之上的。

最后,木棉花又称为“英雄花”。她的枝干挺直坚韧,顶天立地,仿佛一个屹立不倒的英雄。木棉花颜色是鲜红色的,这仿佛是无畏的英雄在奋斗中洒下的斑斑血迹。另外,木棉花是个倔强洒脱的花,她从来不需要绿叶的衬托,也不依附其他树木。哪怕连它的坠落也分外的豪气!她从树上掉落的时候,在空中保持原状,一路旋转而下,花落无声,形体不毁,仿佛英雄道别尘世一样。因此,木棉花是有她的凌然傲骨的,是自带尊贵感的,这象征着女性也可以像男子汉一样有她的阳刚之美和英雄气概。

从植物“木棉”的特点来看,木棉其实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她们有软弱、有苦衷、有悲叹。但是作者选择了高大独立的“木棉”,这就象征着新时代的女性应该和男性有着平等的地位,并且女性应该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男性的附庸。另外,“木棉”有着像火炬一般的红硕花朵,这象征着一个年轻女子不仅有粉黛朱艳的外貌,更具有火炬一般的热情活泼的精神状态。再者,木棉花被誉为“英雄花”,这又象征着女性具有外柔内刚之美。作为新时代觉醒的女诗人,舒婷告诉女性们,你们不应该永远软弱,而是应该具备男子汉一样的英雄气魄、热情奔放和生机勃勃,你们也可以像光、像火一样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你们也有追求独立平等爱情的权利。因此,“木棉”所象征的新时代的女性不仅有外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内在的气质和英勇的气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木棉”也是舒婷对新时代女性的要求。

(二)从北朔的橡树和南方的木棉之间爱情来理解“木棉”的象征意义

北朔的橡树和南方的木棉在理论意义上来说,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作者选取这两种树木表达她理想的爱情,并不是要表明这种爱情不能实现,而是为了表明女性追求这种独立平等又相知相恋的爱情依然有很大的困难。

中国传统的女性在爱情中往往会迷失自我,她们习惯一味付出,一味隐忍。爱情和婚姻几乎占据女性心中的全部,她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甚至要以男性的审美和喜好来要求自己。这种传统观念一直控制着女性的自我认识,使得她们习惯这样的生活,哪怕心中有不满也没有反抗的勇气。

舒婷的爱情诗突破了传统局限,她选择了具有英雄气概和热情奔放的“木棉”来代表新时代的女性,这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突破,也是对新时代女性的要求。虽然实现橡树和木棉这样的独立平等又相知相恋的爱情是困难的,但是作者希望传统女性能够具有突破传统桎梏的决心和勇气,以及突破自我而追求爱情的信念。她相信,新时代的女性要改变自己,不仅让自己具有美丽的外貌,更重要是要有独立的人格、内在的精神品质和自我独特价值,那么女性也可以有选择爱情的权利。

三.在“木棉”象征意义的启示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橡树”和“木棉”是作者表達理想爱情观的载体。橡树本身就是理想的男子形象,他高大挺拔、坚毅阳刚,是为女人遮风挡雨的大树,而木棉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她柔美坚强、热情奔放,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内在美的女性。诗人以独白的口吻向“橡树”真情告白,表现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她在爱情中并不是用娇媚的容貌和痴情的奉献去取悦对方,也不是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恋爱双方在爱情中是互相尊重,独立平等,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这才是真正的崇高的爱情。

爱情是最美丽的情感,但是作为高中生,他们的爱情观还没有形成,往往不能明辨是非。因此,《致橡树》里面倡导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对爱情的忠贞,对精神的追求,对风雨同舟的信念为中学生建构新的爱情观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舒婷也唤醒了现代女性独立的精神,女性应该不断完善发展自己,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意识,肯定自身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一个兼具外貌美和心灵美,并且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女性,才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四.结语

《致橡树》是一首“朦胧诗”,其蕴含着大量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理想爱情观,并且作者从女性视角对女性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即像“木棉”一样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追求自身的价值,活出自己的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木棉”的象征意义这个教学重点,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维,例如:诵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诗歌中的意象美、语言美、音韵美、爱情美。问答法,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讲述法,运用简明扼要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运用任何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诗歌的阅读和鉴赏审美活动中,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他们对独立人格和理性爱情的向往,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沈玉红.浅析《致橡树》的意象[J].成才之路,2011(09):34.

[2]胡春苗.《致橡树》中的女性身份诉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1):7-9.

[3]励娜.象征——舒婷《致橡树》的体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5):47.

[4]周晓宇.《致橡树》文本解读40年(1977-2017)研究[D].扬州大学,2018.

(作者介绍:李娜,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主要研究学科语文教学理论方向)

猜你喜欢

致橡树教学重点木棉
舒婷《致橡树》(节选)
南疆木棉红似火
木棉红了
木棉开尽时
致橡树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