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实施效果

2019-04-28孙运凤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施效果综合护理干预

孙运凤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n=40)和常规护理干预组(n=40)两组,对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恢复出生体质量、鼻胃管留置、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恢复出生体质量、鼻胃管留置、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呕吐、便秘、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实施效果较常规护理干预好。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实施效果

早产儿指胎龄、体质量分别在37周、2500g以下的活产婴儿。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医疗技术的作用下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但是由于该类新生儿缺乏完善的胃肠功能发育、充足的各种消化酶供应,因此早期经肠道喂养极易有各种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严重影响新生儿的体质及智力发育。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干预与综合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纳入标准:所有早产儿均每天呕吐2次以上,奶量3d以上不增加或减少,尿潴留量是前次喂养量的1/3以上;排除标准:将入院日龄在1周以上、有先天消化系统畸形等早产儿排除在外。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n=40)和常规护理干预组(n=40)两组。综合护理干预组早产儿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胎龄27-35周,平均(34.0±1.7)周;日龄1-6d,平均(4.3±1.4)d;出生体质量1200-2250g,平均(1800±250)g。常规护理干预组早产儿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8-35岁,平均(35.2±1.5)歲;日龄2-6d,平均(4.6±1.5)d;出生体质量1300-2250g,平均(1900±240)g。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将早产儿放置在温箱中保暖,帮助其取合适的体位,早期让其进行2-3d禁食,然后依据早产儿的实际吸吮能力、腹部情况等给予其管饲喂养或径口喂养;综合护理干预组早产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将深色布罩罩在暖箱外壁,为暖相遮光,造成黑暗环境。对早产儿进行鸟巢围拢,喂奶后帮助早产儿取头高足低右侧卧位,持续30min,为其胃排空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促进反流的减少。喂养前让早产儿对橡皮奶头进行5-10min的吸吮,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生后12h内具有稳定的病情后早期用微量注射泵泵奶,经鼻将胃管插入,使准确的胃管位置得到保证,将胃管体外和吸入所需母乳的注射器连接起来,在注射泵中安置注射器,以5-20ml/kg/d或0.5一lml/kg/h的速率匀速注入,适量加奶,同时对其胃内残留奶液情况进行认真检查。5-7d后如果喂养量达到20ml/kg/d或喂养耐受,则给予其重力鼻饲喂养。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恢复出生体质量、鼻胃管留置、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同时,对两组早产儿的呕吐、便秘、腹胀、胃残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用(x±s)表示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恢复出生体质量、鼻胃管留置、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标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恢复出生体质量、鼻胃管留置、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恢复出生体质量、鼻胃管留置、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早产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组早产儿的呕吐、便秘、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的一种合并症,在临床极为常见。由于早产儿具有较小的胎龄、较低的出生体重,出生后缺乏成熟的胃肠消化系统发育,同时具有较差的吸吮能力,因此大部分早产儿在出生后会有一定程度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呕吐、腹胀、胃潴留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对早产儿的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促进其不良反应的减少,从而为其发育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喂养指导使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早期接受微量喂养,对胃肠激素释放进行刺激,为其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从而尽早完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促进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减轻;非营养性吸吮训练能够使早产儿尽可能早地向经口喂养过度;按摩其腹部能够为早产儿消化胃内食物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促进胃内潴留量的减少;合适的体位能够促进早产儿呕吐、反流等发生的减少。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症状及预后进行有效改善,为患儿发育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恢复出生体质量、鼻胃管留置、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呕吐、便秘、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实施效果较常规护理干预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综合护理干预
高效气旋洗涤技术在转炉尾气SO2治理中的运用实践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