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04-28王炳洋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考核机制质量管理

王炳洋

【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我院所行临床检验病患中选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开展深入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结果:本研究中130例病患中,8例病患产生检验误差,误差率为6.15%,针对误差原因展开分析,發现人员岗位认知、人员间沟通、检验条件等均会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结论:实际检验中,多种因素均可对检验质量构成影响,易导致检验误差产生。基于此,需开展深入分析、探讨,提升检验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考核机制

目前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检验技术、医疗水平也随之提高,临床医学中检验技术难度也持续加大。临床医学检验领域中,检验技术、检验设备正持续更新并健全,检验质量得以提升。实际质量管理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对病患临床诊治准确性、科学性,预后恢复质量造成影响。所以,需对此部分问题予以深入探讨,制定相应应对措施,将误诊及漏诊可能性降至较低,详细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我院所行临床检验病患中选取75例男性病患、55例女性病患,共计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患年龄区间为25-72岁,病患无一般资料差异,可比。本次研究参与者均对此试验持支持态度,自愿参与。

1.2方法

全体试验对象均开展临床医学检验,对检验过程中产生误差概率予以记录、观察,结合检验误差产生原因,对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予以详细记录,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措施,提升检验技术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1.0针对数据开展处理,以百分比(%)表述,t值检验,P<0.05,则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130例病患中122例病患并未存在检验误差,准确率为93.85%,结合误差原因分析可得,检验管理中,存在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薄弱、文件管理不标准、医护人员间欠缺有效沟通等问题,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社会经济水平持续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随之不断发展,对检验质量起到一定提升作用,但实际上于检验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对检验精准性造成影响。结合本次试验结果可得,130例病患中8例病患产生检验误差,误差率为6.15%,综合误差产生原因分析发现,人员间欠缺有效沟通、岗位意识薄弱、检验环境等均会对检验精准性构成影响。

3.1问题分析

3.1.1检验设施尚待完善

目前,院内检验床位尚需添置,检验室设置也存有部分不合理之处,医学检验所用设施较为滞后,同现代检验技术相比具备一定差距。多数病患于检验结束后,需花费较长时间等待检验结果,病患于等待期间易产生消极心理如烦躁、易怒、恐惧、焦虑等,激发医患矛盾。

3.1.2文件管理不标准

针对临床医学检验而言,文件管理是否规范同检验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间具备直接关系,所以,提升文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尤为重要,借此也可确保检验质量。实际管理工作中,检验人员并未将文件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关注内容,也并未予以足够重视,致使部分病患基本信息记录不明确,人员字迹潦草,文件书写不规范,使得临床医师于病患诊断时,难以对检验结果予以识别、阅读,导致误诊,加之病患个人检验资料欠缺相应完整性,无疑进一步加剧临床诊断难度。

3.1.3医护人员间欠缺有效沟通

目前,各医院内临床部门、检验部门间尚未形成有效沟通渠道,检验问题产生后,各临床部门、检验科室间未能及时担负责任,使得医疗合作间产生阻碍。因此,临床检验人员针对病患所开展的检验活动须建立于对病患病情全面了解基础上,对检验重点、检验方向予以明确,确保检验工作可顺利开展。若临床部门、检验部门间无法得以有效、及时沟通,则会激化二者间矛盾,使得医疗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3.1.4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上述问题产生原因同人员质量管理意识间存在密切联系,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可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检验人员对质量管理重要性认知不足,致使不良事件频发,对检验精准性构成影响;医院各临床部门并未对质量管理予以足够重视,院内管理者、领导者并未予以检验工作管理相应关注,使得院内人员安排、工作安排规范性、合理性不足,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埋下众多质量隐患。

3.2问题对策

3.2.1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处理上述问题重点为强化人员质量管理意识,首先院内管理者、领导者需对检验工作重要性予以关注,转变自身传统认知观念。其次,院内管理者可组织院内各科室将检验管理质量必要性作为活动主题开展相应实践活动,并针对人员急救技术、急救知识予以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应急能力水平,深化检验人员对检验环节和新检验技术及新检验设备了解程度。再次,还应指导检验技术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予以足够重视,强化医护人员质量管理认知,也可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3.2.2增强人员间有效交流

医学检验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为医师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所以强化检验技术人员同各临床科室间沟通尤为重要,于医院各科室间构建有效沟通渠道,对病患症状表现、具体病情予以全面了解,也便于检验人员对检验关键项目、检验重点予以明确,构建良好合作关系。此外,当病患身体状态产生异常时,也可及时同各相关科室间开展沟通,对病患检验项目予以调整,确保检验效果具备较高时效性。

3.2.3加强质量管理力度

实际检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质量管理制度对每位检验技术人员日常操作予以规范,提升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建立质量监管小组,对检验管理质量状态予以监管,强化检验力度,提升检验结果质量,并对检验流程予以规范,也可推动医学检验技术规范化及标准化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对检验科室环境予以改善,定期对检验设备予以更新、维护,结合实际状态购置先进检验仪器、检验设备,同时也应遵循国际最新检验标准,对检验流程予以及时更新并改进,始终确保检验技术、检验设备的先进性,为医师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3.2.4健全检验技术考核机制

创建健全的检验技术考核机制,对检验技术人员日常工作状态予以考核、规范,将职称、薪资待遇、考核结果予以有机融合,并借助健全考核机制,强化检验质量监管力度,医院领导者可定期,或非定期对检验技术人员检验质量予以考核。此外,还应创建明确奖罚机制,针对人员于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违规行为及因此违规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应及时予以相应处罚,针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科室应给予适当奖励,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应对整体检验技术予以足够重视,借此也可使人员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工作习惯,提升检验质量。

3.2.5规范文件管理

首先,医院领导者、管理者须创建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对检验工作中所涉及文件及可能涉及文件予以规范填写,可由临床医师填写检验单据;其次,检验技术人员于检验报告单正式签发前,应对报告单予以严格审批,审批通过后,应对病患资料、检验单据予以妥善保存;再次,医院管理者可将检验设施注意事项、使用方式定制成册,向检验技术人员予以发放。同时检验管理人员还应对检验所用设备定期开展检查,将不良事件产生可能性降至最低。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检验技术人员共同学习文件管理相关知识,提升检验科室总体水平。再次,还应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网络管理系统,提升检验资料、检验结果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借此也可加大检验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力度。

猜你喜欢

考核机制质量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执行与调整相关问题探讨
《计算机基础》课程探讨
当前铁路客运企业盈亏总额考核机制探析
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