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4-28董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布洛芬新生儿临床效果

董冰

【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中采取布洛芬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双盲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5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区分为两组,参照组(n=27)行常规急救治疗,实验组(n=27)行布洛芬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NT-pr0be、血浆PGE2、血小板计数、脉导管闭合情况、住院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数据对比,P<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布洛芬治疗使用于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中展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布洛芬;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效果

动脉导管未闭即为新生儿出生后产生的心血管异常表现的疾病,在早产儿中比较多发,特别是胎龄低于32周的早产儿,具有较高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十分容易导致导管发生左右分流,最终诱发结肠炎、心力衰竭、颅内出血等情况,具有较差预后,所以,予以利尿剂、限液量、外科手术等早期治疗有助于关闭动脉导管,挽救新生儿生命。本文分析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5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评估使用布洛芬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5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当做本次项目分析资料,参考双盲法实施分组,一组收入27例,参照组,男女之比是13:14,最大胎龄37周,最小胎龄27周,中位年龄数值(34.62±2.32)周;实验组,男女之比是14:13,最大胎龄38周,最小胎龄28周,中位年龄数值(34.22±2.12)周。比对两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基础信息,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

纳入标准:样本均为出生后12小时至10天经临床诊断被确诊的患儿,患儿家属对同意书自愿签字认可,对医学伦理会提交治疗方案获得认可。

排除标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度感染患儿。

1.2方法

两组均开展自70ml/kg0d的限制液体输入处理,每天大约增加l0ml/kg,最大不可超过120ml/kg·d:维持88至92%的血氧饱和度,避免发生低氧血症以及酸中毒;针对呼吸困难患儿开展呼吸机治疗,如患儿存在呼吸窘迫则现象应该予以吸氧治療。

参照组在以上基础上予以吲哚美辛,新生儿出生3至7天开始服用后吲哚美辛,鼻饲给药0.2mg/kg,间隔12小时之后进行第二次用药,之后间隔24小时之后进行第三次用药,一个疗程进行三次给药。

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予以布洛芬,首次鼻饲给药剂量即为10mg/kg,选择10%#-葡萄糖溶液对布洛芬混悬液进行2倍稀释给药,间隔24小时之后进行第二次用药5mg/kg,之后间隔24小时之后进行第三次用药5mg/kg,一个疗程进行三次给药。

1.3观察指标

计算关注两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NT-pr0be、血浆PGE2、血小板计数、住院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脉导管闭合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腹胀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涉及的5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数据均输入至SPSS21.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两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脉导管闭合情况),采取卡方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两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NT-pr0be、血浆PGE2、血小板计数、住院用时),采取t检验,P<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计算比对两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生化检验情况

治疗前,实验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NT-pr0be、血浆PGE2、血小板计数与参照组相关数据比较,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意义;治疗后,实验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NT-pr0be、血浆PGE2、血小板计数与参照组相关数据比较,P<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意义。见表1。

2.2计算比对两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住院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住院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关数据比较,P<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意义。见表2。

2.3计算比对两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脉导管闭合情况

实验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脉导管闭合率96.29%高于参照组的(74.07%),P<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意义。见表3。

3讨论

动脉导管是降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通道,胎儿期大部分肺动脉血液经已经开放动脉导管进入到主动脉,且出生后新生儿动脉血氧发生升高现象,激活激肽酶原一缓激肽系统,将血管舒缩活性物质大量分泌,保持动脉导管关闭和收缩,降低肺动脉压力,升高体循环压力,减少动脉导管血容量,并且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动脉导管发生关闭现象。有资料显示,早产儿体重与胎龄间具有较大联系,超过32周胎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低于20%,如胎龄不足32周的新生儿大约存在60%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如果新生儿存在低于750g的体重,大约存在50%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对新生儿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主要药物治疗方式。吲哚美辛属于一种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可对新生儿体内前列腺素含量进行有效降低,将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能力显著增强,可将患儿动脉压高低有效改善,促使新生儿动脉导管尽早闭合。近些年布洛芬大量应用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也是一种前列腺合成酶抑制药物,静脉给药与口服给药存在类似的疗效,可降低肺动脉与主动脉间压力差,确保动脉导管尽早关闭,并且使用布洛芬后血中半衰期即为24小时,用药间隔大约为24小时,布洛芬用药剂量与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导管关闭率具有一定依赖性,布洛芬存在30ug/ml的有效血药浓度,和静脉给药相比较,口服给药存在比较慢的吸收速度,促使延长半衰期,将药物作用在动脉导管的时间延长,有利于导管的尽早关闭。

本文计算结果表示,实验组与参照组之间的NT-pr0be、血浆PGE2、血小板计数、脉导管闭合情况、住院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意义。证实,吲哚美使用之后十分容易诱发脑血流降低、少尿、胃肠道刺激等并发症,并且也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一过性肾功能不全等,但布洛芬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不会发生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经处理可将轻微不良反应显著缓解。布洛芬使用之后有助于降低NT-pr0be浓度,减少心腔压力和心脏负荷,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心功能不全疾病的预防;此外,NT-pr0be可对动脉导管的血流量以及动脉导管未闭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反映,动态检测NT-pr0be,可对病情进行早期判断。

综合以上结论,布洛芬治疗使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中相比较常规急救治疗展现更显著的作用。

猜你喜欢

布洛芬新生儿临床效果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消炎药该怎么用?医生说了很多次,可惜少数人知道
布洛芬缓解疼痛优于口服吗啡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