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舆情作“教研宣”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
2019-04-28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信息处课题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信息处课题组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和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举措。热点舆情,不论是网络舆情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舆情,都已成为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热点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通过对党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掌握了当前形势下党员获取热点舆情的主要方式、对舆论话题的认知态度和水平、对热点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等现状,提出热点舆情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于我们在新媒体时代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当前,热点舆情回应的研究和现实操作都已基本形成体系,但是对热点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容偏少、效果不好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热点舆情层出不穷,相应部门忙于回应处理,无暇对热点舆情进行具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热点舆情往往是表象在外,实质在内,要做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难度。课题组认为,通过“研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广泛的理论观点征集研究——新媒体化的宣传报道”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热点舆情的教育难题。另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以考核考察;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三是理论研究与现实生活结合不紧密不深入;四是意识形态斗争的被动局面。
基于以上思考,课题组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调研内容以热点舆情为主线,通过咨询党员的热点舆情来源、对热点舆情是否有思考有见解及是否需要开展对热点舆情的教育等为内容,了解当前热点舆情的影响和教育现状,并在最后进行了“开展‘教研宣一体化工作”的思考。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依托腾讯问卷平台进行,调研对象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非党员对象参与调研的已通过筛选过滤,不计入统计。调研时间集中在2018年9月份,调研中的热点舆情以9月份网络搜索榜为主要依据设置。问卷设置为每人只能投票1次,问卷通过宣传转发实际浏览量为953份,回收有效调研卷306份,回收率为32.1%。
本次调研好的方面是对原数据进行了保留,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调研的现实情况,不足之处是调研样本量还不够大,调研方式还不够丰富,对单纯依靠调研问卷或许存在一定偏差(此点会在相应部分进行阐述)。
二、调研结果
调研发现,网络“热点”话题内容是党员关注和日常交流的主要舆情内容。热点舆情的来源必须具有广泛性,只有具有广泛性的热点舆情才有进行“教研宣”一体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官方媒体和传统媒体对热点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少,事实上,对热点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讨论的主要热点舆情源自网络,将热点舆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开展“教研宣”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在取材上具有了客观现实的广泛性。
(一)党员获取舆论信息以网络为主,并且以“热点”话题为主
1.党员获取舆论信息以网络媒体为主。相对于普通群众,党员接触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的机会更多。但调研结果显示,有86.6%的党员通过网络媒体来获取舆论信息,,通过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为6.9%,电视、收音机等新闻广播为6.5%,另外还有6.5%的比例是同事朋友等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
2.党员关注网络信息以“热点”话题内容为主。本题选项以9月份网络搜索排名内容为设置依据,调研发现,党员在网络中获取信息以“热点”话题为主,问卷显示选择非热点话题内容的比例只有5.2%。虽然各类“热点”话题呈现出的关注度不同,但从总体关注度来看,党员关注的话题内容与网络搜索排名内容基本一致。
3.网络来源的舆情信息是生活中热议的主要内容。舆论信息成为日常交流的主要内容,是从媒介到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调查发现,党员身边的热议话题90.5%来源于网络,来自传统媒体报道及口头交流等其他渠道的不到10%。
(二)党员对与生活相关的热点舆情更关注并注重思考,对他人思考认真程度持肯定态度,但对话题的认知内容具有模糊性
党员相比其他普通群众,接受的主流意识教育更多,更注重思考,但是从调研结果来看,党员在交流的时候,彼此的意见并非完全统一。多种态度的存在,也能看出党员在讨论热点话题时,存在认识的模糊性和差距性。
4.话题内容成为热议和现实生活经历及认知存在相关性。调查显示,在询问某话题成为党员热议话题的原因时,调查对象选择“纯粹出于避免无话可谈的尴尬,以此将话题内容作为生活和工作之余的谈资”的只有12.1%,选择“涉及全民利益的话题或在生活中有类似经历和切实体会”的比例高达83.7%。另外,选择“对话题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对事件本身或折射的社会现象进行基于自我认知在评判”的比例为62.8%,选择“基于个人生活经历或岗位经验,对事件本身或类似现象熟悉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比例为50.3%。关注热点舆情时,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是人们出于日常交际需要,但从调研结果可见,党员们关注的热点舆情往往和现实生活存在相关性。
5.对话题内容的思考是认真的。在问及自己或身边人对话题内容的思考情况时,有78.4%的人选择了思考是认真的,而没有认真的思考比例只有6.8%。另外對他人思考态度的评价表示不清楚的14.8%。对他人是否思考的调研,能了解热点舆情对党员现实生活的影响程度,78.4%的党员觉得自己和身边人都对热点舆情进行了认真思考,说明大部分党员同志受到了热点舆情的实际影响。
6.对“热点”认知深度不够。在询问他人对热点话题表达的个人看法水平时,只有53.5%的比例认为他人对热点话题表达的个人看法是“对事能结合事件本身和背后透露的社会现象,认真思考讨论原因及办法”,而其余的46.5%都表示他人的认知水平存在偏差或者人云亦云,不辨真伪。由此可见,对热点舆情,党员在积极思考的时候,对他人的意见存在不同看法,甚至较大部分认为他人的意见水平较低,不存在建设性。由此可见,党员讨论某话题的时候,彼此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和模糊性。
(三)认可热点话题对公众认知和道德意识的影响,但对错误言论进行正面“交锋”的比例低
7.认可热点话题会对公众认知和道德意识产生影响。在问及热点话题内容是否会对公众认知和道德意识产生影响时,选择“会,每次热点的结果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的比例为81.7%,而选择不会的,只有14.4%,这说明大部分党员对热点话题的影響是认可的。
8.对“偏差”观点进行正面交锋的意愿低。问及“在与人讨论某个热点话题时,如果你发现他人的观点具有明显偏差或错误,你会与其据理力争么?”发现,党员即使发现他人对某话题内容的言论存在明显偏差或错误时,有意愿与其进行正面交锋的比例只有51.3%,高达42.2%的人选择了不会。可见,党员在面对错误观点时,能主动宣传正确认识的意愿并不高。课题组认为,较大部分党员选择不与他人进行正面交锋,除去个人性格和日常关系维护的认知之外,较大原因是个人对热点舆情的认知并不全面深入,缺乏正面交锋的底气。
(四)官方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热点舆情的参与度不够
9.官方媒体对舆情信息的深度宣传报道不足。在问及“‘热点话题的深度全面分析等详细内容,你是从哪里获取的?”,选择官方网络宣传平台的比例是46.4%,选择传统公众媒体的比例是5.9%,而选择网络自媒体的比例为42.5%,也有5.2%选择“没有见过这样的报道”。由此可见,公众媒体和官方宣传平台针对热点舆情的深度报道不足,吸引力不够。同时,网络自媒体参与比例高也再次说明这些热点舆情备受关注,而官方和公众媒体不能缺席。
此选项本意是要咨询党员对热点舆情的深度报告,其中理应涉及事件经过、处理结果以及社会意识、个体认知等多方面的内容。或许因为理解误差,问卷调研具有深度分析内容为94.8%(含官宣平台、公众媒体和自媒体),但课题组认为,现实情况可能远低于这个数据。
10.“热点”话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量和质量都存在一定不足。在询问“你所在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涉及热点话题的思想教育么?”时,有52.3%的人选择了“有,时常针对热点话题开展相关教育,帮助大家正确认知热点”,27.5%的人选择了“偶尔会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机械式教育”,20.2%的人选择了“没有,热点都是私下闲聊”。由此可见,大部分单位对舆情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没有结合热点舆情进行教育或机械教育的现象。
(五)对热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大、要求高
11.近9成调研对象支持将“热点”话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问及“你认为思想教育中,是否有必要对热点舆情开展教育?”时,87.6%的人选择了“有”。可见对热点舆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大的现实需要。
12.对热点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在询问“假如你所在单位需对某热点舆情开展教育活动,你认为可以哪种方式方法更合适?”时,选择“内部讨论,通过个人讨论发言了解大家认知程度,在辩论中得出更客观的认知”的比例为60.8%,选择“集思广益,通过对事件本身的剖析和折射的原因,来讲清热点透露的社会现象进行引导”方式的为79.7%,而选择“提前定调,确保每次舆情认知都保持高度统一”的比例只有13.1%。随着人们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传授式教育吸引力大大减弱,而研讨式、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显然更受欢迎。这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对策建议
调研得出对热点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性,作为以网络热点舆情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是巨大的,而且推广教育内容是必要的。考虑到热点舆情的情况复杂、现实认知和理论认知具有多面性,以及当前新媒体时代信息传输特点,课题组认为需要进行“教研宣”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尝试进行初步解释。
(一)构建“教研宣”一体化机制
对热点舆情的回应,既是舆情工作,也是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宣传工作,必须通过多部门多机制的协作配合,才能做到既解答了人们对热点舆情的思想困惑,又做到了思想宣传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新媒体式的宣传报道作为对热点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以在理论研究上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性,在宣传教育工作上更具广泛性,从而有效提高党员的认知水平,增强主流意识的力量。主要阶段分为五个,第一阶段是针对热点舆情,及时进行任务布置,将具有影响力的热点舆情及时安排进各个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二阶段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热点舆情进行充分讨论,将面对热点舆情的疑惑、理论方面的缺失抛出来,在彼此讨论中形成一定共识。第三阶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中讨论研究还不够充分透彻的问题进行专门研讨及更深层次的研究,力争补足人们的认识短板。第四阶段将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公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征集疑惑之处。第五阶段对验证后的公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定成符合新媒体特色的教育资料,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教育。
(二)以机关支部为教研基地,及时开展热点舆情的研讨式教育
统筹做好热点舆情的“教研宣”一体化回应,首先要做到时间上的及时性,其次要充分考虑各级党组织的现实情况。将机关党支部作为热点舆情的教研基地,一是党员往往比普通群众受教育水平更高,理论认识更有深度;二是机关支部在时间和精力上更容易形成合力;三是机关支部在与“研究”和“宣传”环节的协同上更具有操作性;四是机关支部开展研讨式教育,支部党员表达真实想法的可能性更大。
(三)集中研究解答理论疑惑,用专项公开党课内容检验研究水平
对下发研讨课题的理论问题进行集中搜集整理,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制作成专项党课。通过公开党课的授课,及时进行针对党员队伍的思想疑惑解答,并在课堂上再次进行研讨,以此对党课内容进行质量提升。
(四)运用新媒体时代特色制作网上党课
新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信息趋向于娱乐化和碎片化,对公开党课进行适当碎片化和娱乐化加工,可以增加党课内容的接受度,增强宣传效果。
(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要在理论研究上获得广大党员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除了给予工作任务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奖励机制,以此进一步调动党员和相关部门参与热点舆情回应工作的积极性。课题组认为可在以下几个环节增加激励。一是成立专题项目组,对参与热点舆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项目资金支持;二是对提出原创性、突破性的理论观点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奖励;三是对后期传播影响力大的整个项目组进行奖励。
(六)不作为硬性考核指标
理论研讨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若作为硬性考核指标,定会出现弄虚作假等问题,要鼓励有能力有时间的单位积极参与,与此同时也不能强制要求存在时间不足等现实困难的单位出成绩、有效果。(执笔:晏礼堂,向青)
责任编辑:粟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