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录用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与应对

2019-04-28周芳名

重庆行政 2019年2期
关键词:村官大学生工作

周芳名

大学生村官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重庆市从2008年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大学生村官已经累计选派了13620名。据调查,在目前重庆各区县部门、乡镇公务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大学生村官已经开始展露头角,成为了重庆市党政干部一支新兴的生力军。10年时间,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托底政策也经由直接考察录用为公务员到不再直接考察录用为公务员的转变。那么,托底政策改变以后,新录用的大学生村官目前的总体特征如何,思想特征又如何,了解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做好大学生村官人才工作,以及将来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制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抽取调查了重庆市38个区县中1300名村官的总体特征和突出心理问题,科学分析调查数据,并提出应对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新录用大学生村官的总体特征

一是原生家庭状况一般。调查了解,新录用村官的原生家庭状况较为一般。其中,父母为“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67.8%,“普通工人”的比例为18.2%。

二是经济收入中等偏下。新录用大学生村官中,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据统计月经济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比例为52.2%,3000元~4500元的占比为32.1%。

三是能力素质居于中等。此标准主要基于其大学期间的学习水平、能力素质、沟通水平、社会活跃度等。调查发现:在校期间,新录用大学生村官的学习成绩居于班级中等,“从未取得过各类奖学金的”占比高达72.4%;“曾担任过班干部”的占比较低,只有17.1%。

四是心理抗压能力较差。调研对象82.3%的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遇到问题大多表现出逃避、愤懑、茫然无措等消极情绪。如当问及“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有群众无理取闹或恶言相向,你将如何处理”,48.4%的回答“对骂回去”,42.2%的回答“心慌,求其他村干部帮忙”,“冷静对待,先弄清楚事情原委再做处理”的回答者占有9.4%。

二、新录用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几个突出心理问题

(一)失落感

每个大学生的现实和梦想往往是有差距的,他们日常打交道的是基层农民、工作的环境是远差于城市的邊远农村、每天工作的内容都是处理农民各种的琐碎诉求,给他们带来了失落感。

因此,在个案调查中,几位调查者表示:“我感觉我的梦想被击碎”“我每天很惶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等内心的失落。

(二)挫折感

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基层,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是严峻的考验:群众诉求多元化;如何统筹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和基层群众的工作;如何争取具体项目;如何为群众谋福利,切切实实改变群众的生活等。

正是如此,一些大学生村官在访谈中表示“学历和能力不呈正相关,基层工作好难做”“我大学时每年都拿奖学金,可是我却不知道该如何与群众打交道”。

(三)孤独感

刚到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缺少友情的关怀、亲情的温暖、可去的公共场所。所有这些,都让他们感到形单影只、无人可诉,感受无尽的孤独与寂寞。

所以,在个案访谈中,有大学生村官表示:“每天下班后不知道干什么”“才毕业的时候,经常和同学打电话聊天,现在也不怎么打了,因为别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了,而自己的圈子小,认识的人不多”。

(四)烦恼感

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及“你当时为什么选择考村官”时,高达79.9%认为“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增加资历,基层经验有利于职位晋升”;6.9%是“为了服务基层,为百姓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由此反映出选择这一职业,他们更多是为了个人利益。

正是这种急功近利,导致其在对待群众敷衍塞责,不是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在对待上级中,又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讨好,也就是对上对下具有两面性。

(五)迷茫感

重庆村官托底政策改变以后,村官将会在基层服役更长的时间,由原来的3年转为公务员到现在的6年转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的优势越来越小。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也非常尴尬,他们既不是“官”,也不是农民,更不是公务员,角色定位的缺失也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地位和认知缺乏信心,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规划。

三、新录用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预备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到岗工作打好基础

建立预备机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也可以减少因为不熟悉“三农问题”而带来的失落感。

一是在大学教育时期,要在课程设置、大学生团体建立与基层实践中,有意识地为今后农村工作打下前期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在理论上为其做好武装,比如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等。另外,学校可以开展更多的活动,比如社会实践调查、“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去农村调查、了解、服务,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了解农民的话语体系、所思所想、所盼所念。

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分步骤、分层次地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特点,开设新环境适应性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就业心理调适等专题教育;针对一些学生存在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如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网络咨询等形式。

三是在正式到岗工作前,要进一步强化岗前培训。可以通过在各级党校举办初任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涉及镇情村情教育和涉农政策培训课程、农村基层法律实务等课程,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充分掌握农村工作的政策方针、方式方法。

(二)设立适应机制,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试岗能力

设立适应机制,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试岗能力,有助于减少欲速不达的挫折感和形单影只的孤独感。

一是采用“结对子”的形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傳帮带。“结对子”的形式可采取“多对一”,也就是多人带一个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充当“方向盘”,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为其排疑解惑;村党组织书记则为“发动机”,传授其职业生涯的经验、方式方法、沟通技巧等;包村干部为“驾驶者”,手把手进行教导,在实践中帮助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采用“科学借调”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进行全方位历练。可以把他们安排在地方一级的组织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农业发展管理部门等进行实践锻炼,让他们从宏观上更加熟悉农村;可以把他们安排在乡镇对口的工作岗位上,以从中间环节上去进一步把握“三农问题”;还可以定期开展村官“互换交流”,让他们之间能够互相启发,换个身份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是通过“联谊沙龙”“周末郊游”等形式,建立村官间常态交流新方式。可以有意识的开展相关活动,利用晚上、周末等空闲时间,提高他们互相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三)健全前瞻机制,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做好谋划

健全前瞻机制,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做好谋划,有助于消除其急功近利的烦恼。

一是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鉴于大学生村官身份的尴尬,要从国家层面上制定明确的法律条文,从法律上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身份地位,并从责任、权利、义务等范畴明确大学生村官与基层政府组织、基层群众组织的关系,也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建立大学生村官人才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建议中央自上而下制定年轻人才工作考核评价方法,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考核“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指标,确保“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另外,在每年后备干部的选取中,大学生村官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切实做到为大学生村官的成才之路做好谋划。

三是健全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要确保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随着国家公务员或物价的上涨而不断提高。可以对大学生村官建立特殊津贴制度,解决因在乡镇工作而产生的交通、通讯、生活等基本费用;在廉租房、公租房等方面优先考虑他们的需求;通过月度总结、季度考核、年终考评等分级绩效方式,确保其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参考文献:

[1]郑明怀.大学生村官不同心理期的心理特点、问题与调适[J].领导科,2012(2).

[2]刘义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成就、挑战与未来方向[J].人民论坛,2018年(1).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村官大学生工作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我要当个好村官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