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APP构建与设计
2019-04-28彭文宋凯刘广春
彭文 宋凯 刘广春
【摘 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以及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校园移动类智能应用的开发日益成为主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校体育课程APP的设计理念、主要功能和开发条件,对移动学习平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 体育课程 APP
基金项目: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017年科研项目《高校体育课程APP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7G-04-A03)。
引 言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缩写,通常是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软件程序,是手机完善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使用体验的主要手段。
高校体育课程APP是指专门用于服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辅助并指导师生开展互动式学习与交流,培养师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引领健康生活方式,且兼容可穿戴设备的第三方应用软件程序。
研发使用高校体育课程APP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三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移动应用商店分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可知,目前体育类APP较多,主要为运动指导、运动检测、服务类等。截至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服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辅助指导师生开展互动式学习交流的APP。
设计理念及功能
1.设计理念
(1)高校体育课程APP 的系统架构
从技术而言,主要分为IOS客户端和Android客户端开发实现,其物理架构图如图1所示。
(2)高校体育课程APP的功能定位
高校体育课程APP的具体功能可进一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见图2)。
2.功能设计
(1)主要功能
①操作指南(说明书)
操作指南采取引导式操作,简单易学,为新用户操作进行简单培训,引导其快速熟练使用APP。
②用户注册/登录
用户可使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预先分配好的教师和学生的账号和密码登录进入APP,完成实名注册,匹配激活相关预设权限,直接获取相应信息。
③获取体育课程资讯
用户可以方便及时地获取体育教学部门的基本情况、课程开设的基本信息等资源,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大纲、学分、开课时间、可选项目、可选/已选人数、课程学习内容、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等,还有考核的具体要求。同时,还可以获取体育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教学评价信息等,便于学生咨询体育课程教学,为学生全方位了解体育教学提供支持。
④选课
目前,高校体育课多以俱乐部(选项课)和行政班两种模式教学为主。体育课程APP可以为用户提供选择,选择开设俱乐部(选项课)形式的学校,学生根据体育教务教学信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项目、教师、上课时间等,在APP引导下完成体育教学过程。选择行政班教学的学校,学生按照系统预设即可找到所在班级,在APP引导下完成体育教学过程。
⑤教学视频
在APP上可以随时随地播放教师的教学视频,学生能反复学习技术技能,全面了解学习内容、动作要领、难点重点、战术配合方法、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与手段等,即达到提前预习的目的,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后辅导缺失的不足,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⑥考勤
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考勤情况等指标综合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开启考勤功能,督促学生操作APP完成签到,简便快捷的考勤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学期末,APP会统计考勤情况,按照教师预设的标准给学生评分,学生也可清晰明了地查询到自身的学习情况,为期末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提供指标参考依据。
⑦特殊学生的管理
教学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体育课程APP对身体残疾、因病因事需要免修、缓修等特殊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实施分类考核,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⑧信息推送
任课教师根据天气变化、学校工作安排等突发事情,结合教学需要通过APP向學生进行教学信息的精准推送。学期末APP还能统计并推送考核成绩。APP还会根据设定提醒用户上课,根据天气情况提供着装、饮水等健康提醒的人性化服务。
⑨师生课外教学指导
学生可通过APP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教师可以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余辅导,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也可通过APP布置课后作业或锻炼目标,学生提交作业或达到锻炼目标后,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时长、运动频次、运动消耗能量等进行指导和评价,实现体育教学内容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衔接。
(2)辅助功能
①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体育课程APP可以进行国家和学校的测试工作,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相关工作的通知安排。学生可按照学校安排进行测试,完成签到,测试后确认并记录有效成绩,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结束后,学生可查询本人测试成绩和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②学校体育运动交流
体育课程APP可将志趣相投的个体通过APP平台联系在一起,实现线上组队、线下开展课后体育锻炼活动的社交功能。他们可以将自己课外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通过APP或者微信朋友圈进行分享,利用网络“晒”的方式在群体之间实现相互激励、相互竞争,引导用户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升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APP的黏着度。
③学校体育资讯发布
体育课程APP可以将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的成就、体育优秀人物介绍、体育新闻报道、运动会资讯等信息及时推送给用户,达到宣传学校体育工作、振奋师生人心,打造校园文化的目的。APP会还具有定期推送科学健身知识、健身技巧、运动营养等资讯的功能,引导用户形成健康的生活意识。
高校体育课程APP用于教学的思考
1.政策保障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体育课程APP等专业教学移动智能平台的开发工作,既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主动参与开发工作,还要借助国家电信部门的合作,同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给予适当的经费投入,便于学校开展相关科研,鼓励各院校的课程APP得到有效运用,努力开拓新的教学改革模式。
2.网络及硬件条件
移动网络是课程APP运行的首要条件。目前,国家电信部门主推“4G”网络,正在研发建设的“5G”网络以及学校无线网络,都是各类应用程序运行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家对各类电信运营商提出降费提速要求,加速推进“5G”网络建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校园WIFI更要定期维护、升级设备,覆盖整个校园,为学生提供免费、流畅的移动网络,为学生使用手机、操作APP提供有效的服务,如此才能有效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
3.管理与维护
体育课程APP软件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专人负责。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障相关人员的待遇,鼓励其改进升级软件并做好APP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软件能够时刻顺畅,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好助手。
4.升级改进
教师要根据自己教授的课程或项目,配合开发部门参与到APP的设计中去,为APP的开发提供需要的资料脚本,并在实践过程中做到定期修改、完善。教学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教师要先熟练操作体育课程APP,并强化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进行示范和推广。
学生是使用体育课程APP最广泛的群体,学生使用后的反馈建议和意见是APP版本更新的直接动能,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其个性发展,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结 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借助网络信息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點,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越来越重视健康,高校体育课程APP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应运而生,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2]谭冰潇:《基于数据分析的手机体育类App首页内容选择与版块设置研究》,硕士研究生论文,成都体育学院,2017,6。
[3]何江明、刘晨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体育手机APP设计初探》,《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卷第27期,第7-9页。
[4]朱嘉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体育运动APP设计初探》,《德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33卷第6期,第85-88页。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