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昔年:每件事都要做得风生水起
2019-04-28林舒蓝
林舒蓝
汪昔年:曾获冰心文学奖全国一等奖、北大培文杯、创新作文大赛奖、青核力财商大赛二等奖,是滇西北支教团十周年特别招募的支教老师,是北辰青年计划最年轻的入选者。
1
当我们年纪尚小的时候,总会被一些听起来很伟大的事吸引,信誓旦旦说有能力时要完成,到后来反而顾虑太多,便不了了之了。
但努力或许也掺杂了些许运气,汪昔年16岁时,就做了这十几年来最让他骄傲的事——支教。
他的支教情结源自于小时候读叶楠老师的《把梦留住》,当时一边读一边感动得稀里哗啦,便关注起支教的事,还不时把零花钱捐去公益组织。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7年,汪昔年看到滇西北支教团的招募信息,心想自己7岁便开始写作,应该能给云南的孩子们带去一些东西,便赶紧填了申请表格。
一周后,滇西北支教团秘书组的人突然打来电话,正在異乡比赛的汪昔年稀里糊涂地回答完几个问题,又按照要求录了试讲视频,没想到真的入选了。
直到现在他提起这事儿都特惊讶,那可是要上央视的十周年特别招募,而同行的人不是大神就是名校学霸,只有他一个中学生。
但这又怎样?早在这次申请成功之时,汪昔年就很明确自己不是去玩儿的,所以到达目的地,每天晚上培训到9点后,他还会备课到凌晨。这次上课的主题是描绘一只梨,他就用击鼓传梨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教孩子们如何刻画一个梨,从视觉和味觉上引出比喻等修辞手法,最后给每个学生的作文打分和评讲。
汪昔年教得有模有样,山里的学生也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
第一节课结束时,汪昔年心里很忐忑,小心翼翼地问学生们:“老师讲得还算可以吧?”没想到孩子们没有评价,而是全部大声回答:“谢谢老师!”
那一刻,汪昔年泪奔了。在努力付出许多的同时得到认可,这多少是他成长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然而此行他最大的收获是一个小徒弟。
那是汪昔年当体育课助教、带大家玩争师徒的游戏时赢来的,从那天起他就叫汪昔年“师傅”。
有次小徒弟闹脾气不吃午饭,只有汪昔年哄好了他,心里瞬间暖暖的。可惜小徒弟没有手机,汪昔年回家后就没法与他联系了,但他信誓旦旦:“高考完我就去看他,决不食言。”
而当我和汪昔年聊起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将来难以有条件继续下去的学业与“走出去”的问题,他很认真地说:“借用一句团长的话吧,支教的存在就是为了有一天让它消失,我希望同龄人不要被年龄所限制,为它的消失做一点事情。”
2
记得刚上小学时,各种版本的《爱的教育》铺天盖地涌来,我们读完了感动一下,或者根本没什么切身体会,而这本书却成了汪昔年的写作启蒙。
彼时他7岁,读完后感触很深,就围绕着校园仿写了一本《爱的启蒙》。内容大概是一个家境富裕的男孩经常为家境贫穷的同学打抱不平,穷孩子就只和富男孩玩,可富男孩有许多朋友,穷孩子就产生了许多自私的想法……
这本书在班上的传阅度挺高,汪昔年就拿去投稿。石沉大海后,他把本子埋到了地下,希望后世有人能发现他这么个伟大的作家。可惜一个月后他忍不住去挖出来时,本子已经坏了。他还奇怪了许久,不是装在铁罐里了吗?
如今,汪昔年文章写得既有深度,文笔也好,相继斩获过北大培文杯奖和冰心文学奖。可即便硕果累累,也有为了写作与父母斗智斗勇的时光。
有次汪昔年的妈妈把他的电脑收了,但第二天要参加创新作文复赛的线上比赛,他只得托同学带他去了网吧。
其他时候呢,他就在老师、家长耳提面命不要做所谓“浪费时间的事”时口头答应,之后我行我素,或是打着要参加自主招生的旗号尽情地写,甚至还超有领导力地和朋友创办了“远方文团”。
更厉害的是,他们几个十几岁的同龄少年,有的拉赞助,有的写策划案,为文团争取到了《语文报》官方的合作,还顺利找到场地开展了两场交流会。
汪昔年说,现在网络小说、玄幻言情那些太多,而传统文学日渐被轻视,他希望那些有深度与内涵、或是更能经得起推敲的文字能和快餐式文化并存。
他们创办文团的初衷,是誓要把落寞的传统文学拉回来!
3
财经和文学代表两个极端,后者更注重感情的灌输,而前者考察的是理性思维,如果把二者融合,应该很有趣吧?所以汪昔年还有一个金融方面的小特长,他在英语周报联合复旦大学举办的青核力比赛中,取得过名次。
就像比赛宣传上写的,“培养未来企业家计划”,比赛囊括风险投资、人生四象限等,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系统自动匹配场景,根据上一个问题的回答实时生成新问题,模拟公司的金融操作。
汪昔年喜欢财经带给自己的可能性。比如初赛时他选择的人物是一个金融分析师,工作内容就是金融投资,在许多种投资方式中他又选择了股票投资,而五种不同股票的收益和风险都不同,如果有一万元,该分配给哪一股多少钱呢,需要他算出答案。
通过这些青核力大赛和课程,他养成了不错的逻辑素养。
4
比起那些名利奖项,汪昔年一直在强调,他最珍惜的,是做那些事时遇到的可爱又有趣的人儿。
比如支教时,哈佛大学的领队让他明白了,真正优秀的人是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的;在榕树下当写手以及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时,他拥有了许多能肆无忌惮分享秘密的人。
特别是一个叫一晴的女生,有段时间汪昔年陷入了对自己的全盘否定中,一晴便主动给他留言,用自己的例子开导他。直到现在,汪昔年想起一晴对他说过的话,都会忍不住笑起来,“一个素未谋面的灵魂,因为写作的线相连,在世界那边给予我安慰,细想真美好。”
我猜,已经做好了那么多事的他,日后一定会成为超级厉害的人。
可爱的采访小花絮:
虽然获奖无数,每件事都能做得风生水起,但汪昔年其实是个多面立体的男生。
采访之初他一直称我作老师,我心想,这也太恭敬了,是老干部型的吗?可聊完后发现,他有情有义,也有调皮可爱的一面。
那时汪昔年觉得父母对他管得太严,于是就搜罗出一套叫《爸妈太过分》的书,按照上面的内容“训练、调整”父母,结果发现意外地好用。
P.S.汪昔年特意嘱咐我,在结尾一定帮他强调:“感谢一路伴我同行的朋友,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