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探究
2019-04-27周丽琴
周丽琴
2010 年,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文简称《纲要》)新鲜出炉。《纲要》中提出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面对禀赋各异的学生,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间不同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认识到成才的标准和途径不是唯一的,要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学生差异的教学形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分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也不同,因受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地区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信息技术教与学方法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常州市清潭中学新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探索适合该校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层教学以学生个别差异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个性,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它的实质理念和课程改革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体现出了教育的公平性,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忱,在班级授课体制为主体并且将长期存在的前提下,将分层教学与班级授课制有序的相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传统课程以及新兴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是改善教学效果最好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十分有效的方式。
清潭中学位于长三角常州市,属于教育局局属学校,学区面积大,生源情况较复杂,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系统学习了小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能顺利完成鼠标的相关操作,能熟练用键盘完成中英文输入,以及能顺利利用计算机完成计算机中复制、粘贴、删除、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等基础操作,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能熟练应用网络完成网上资源查找、浏览、下载等基本操作;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在校外学习了机器人,C++编程等相关课程,这些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養,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还有一些学生,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常州,由于区域差异,在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有些学生甚至连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都有问题。在学期初,我对七年级的11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12份,问卷遍布各个不同班级的各个层次的学生,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12份。以下为问卷部分内容:
1).您的家里有没有电脑,如有,能不能上网?
学生家中是否拥有计算机以及计算机能否上网实际情况:约85.1%的学生家庭已经拥有计算机并且这些计算机已经联网,约8.4%的学生家庭有计算机但是计算机还没有联网,约6.45%的学生家庭没有计算机。
2).您对鼠标的使用情况:
有6.25%的学生自认为对鼠标的掌握还不熟练,这个数据提醒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鼠标的基础操作入手。
3).您对键盘的掌握程度
根据问卷显示,16%的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键盘
4).您在进入初中之前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有2.73%的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有6.84%的学生认为在学习学的知识很少,都忘了;有24.41%的学生认为学校学的不多,主要是自学,还有一点基础;有66.02%的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
5).小学阶段你有没有参加过信息技术相关比赛?参加了什么项目?
据问卷显示,小学阶段有79.6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信息技术相关竞赛;有20.31%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参加过信息技术相关比赛,这些比赛包括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机器人竞赛、创客比赛等,甚至有3.91%的学生学习了C++编程,2.54%的学生学习了Pascal编程。参加过信息技术相关竞赛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
以上5条问卷数据可知,以在小学阶段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生居多,这类学生占66.02%,这其中包括20.31%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扎实,还有33.98%的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甚至有2.73%的学生从来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这部分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可见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当大,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这一现状,部分学生将无法很好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过程中,我们分别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作业分组,并且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学生分组:根据问卷调差的结果以及学生课堂表现,把优秀的学生归为A类学生,把系统完成小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学习,各方面又不突出的学生归为B类学生,把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学习信息技术或者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归为C类,该分层只作为教学分组时的参考,结果不公布于众,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A、B、C类学生的比率是1:2:1,即4个学生为一个组,其中1位A类学生,2位B等学生和1位C类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操作性比较强。我们学校七年级每个班学生人数达到50人以上,而信息技术老师只有一个,教室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对学生照顾的面面俱到,对所有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及时的一对一指导,而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老师课堂时间不够充裕,部分及时辅导学生的问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完成,对于有难度的共性问题,老师再及时作指导。
作业分组:组内学生的层次按照A、B、C进行分类,作业也按照一定的梯度设置,其中C类作业难度较低,三类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或者C类学生有少许难度;B类作业中等难度,A、B类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或者B类学生有少许难度,C类学生需要借助A、B类学生的帮助才能完成这类作业;A类作业难度较大,需要进行认真思考甚至需要进行一定的讨论,完成这类作业,需要A类学生在组内做好组织引领工作,组内学生一起贡献智慧。组内设组长,全组听从组长的统一安排,组长统筹安排每堂课的任务。组长的设置,初期是有老师指定A类学生担任,几次课后,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组内学生对组长的认可进行调整,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要求,让各类学生都能有机会担任组长。
教学目标分组: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共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对A类学生更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能力培养,这个能力主要通过A类学生协调组内同学间的各种课堂问题并帮助解决来得到提高,收获成功的喜悦。在帮助C类学生课堂相关作业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让C类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得到提高。B类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作业,部分作业需要A类学生的帮助。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课堂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中等生,尖子生和后进生往往会被忽略,逐渐地出现两极分化。分组合作后,后进生会被照顾到,而且这种分组形式的教学方式,组内通常只有一位后进生,其他三位学生都能对后进生进行指导,这样的帮助对于后进生很有针对性,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为了防止分组任务流于形式,起不到好的作用,采用组内评价的方式,让组内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评分结果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成绩以及下一轮组长的设定情况。
分层评价:分層教学为不同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也进行分层评价:首先通过自评完成学生对本堂课本人在课堂的表现以及学习的效率;再通过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打分,更加科学合理地看到每位学生课堂的表现及收获;最后作业交给任课老师,有老师根据本人自评、组内互评及作业情况综合为每位学生评定成绩。在评定成绩的过程中,除了参考学生本人的作业,还需要参考本人在组内和他人合作的情况,以及对于团队的付出。
分层教学方法在几个实验班进行试验,经过实践,我们对几个试验班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并进行了分析:
1.采用分层教学的学生进步人数更多
采用分层教学的班级,实验后A层人数显著增加,B层人数明显减少,C层只有个别学生,所以总体情况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没有采用分层教学的班级,实验后A层人数增加,但数量不多,B层人数几乎不变,C层人数减少了一部分,但人数不多,对比差距不大。
2.采用分层教学的学生进步更快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分层教学对于C层学生的转化起到明显的效果,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发得到明显的提高。
3.采用分层教学的学生进步更大
从作业的质量可以看出,分层教学学生的作业质量比没有参加分层教学学生的作业明显高。优秀的作品更多,作品更具有思想性,更符合教师的评分标准。在没有参加实验的两个班,看到有一些学生的作业质量比较差,有的版面几乎没有作美化,而实验班这样的情况好的多。
分层教学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纠正,以便让分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问题一: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有些内容更适合学生单独学习。
问题三: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所有班级开展,对于不自觉的学生居多的班级,可能不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常州市清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