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平台的构建
2019-04-27刘晖杨帆张岩
刘晖 杨帆 张岩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交叉边缘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相关问题,在保障人类健康及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本文从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进行探讨,明确面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机制, 培养现代工程活动需求的新时期人才。
【关键词】工程伦理课程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81-02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疾病,向伦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充分体现出工程伦理学在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專业的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熟悉不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实践活动所面临的伦理基本特征和可能的涉及到人和动物研究引起的伦理冲突,形成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提高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为国家输出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国际型人才。
一、开展工程伦理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活动日新月异的活跃,仅凭研究者的自律无法满足维护科学的纯洁性,监督机制的建立和教育过程的实施,是对研究者的职业伦理和实践伦理观念形成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通过面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构建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要求的、全面的复合人才。总之,工程伦理教育将促进工科与伦理学科的交叉融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伦理课程的开设是工程伦理教育的创新及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之一,对培养新模式的医工融合人才有深远的意义。
二、工程伦理课程的开展及教学现状
工程伦理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工程实践的迫切需要和有力推动。2017年,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围绕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高等工程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把工程伦理教育提到议事日程,目的是改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培养具有专业伦理素养和技能的新工科人才。在我国实施健康中国策略的背景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活动日益增长,这些科研行为涉及到人与生命,需要针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内容,规范科研伦理价值观,建立对相关科研人员伦理价值观的培育机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主体,有必要加强指导其从业的伦理价值观,提升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决策能力。
三、工程伦理课程的开展及体系平台的构建
工程伦理课程体系针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背景,结合当前工程伦理的多角度教育模式以及新工科、新医科假设需求,开展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从两个方面建立他们的伦理价值观,一方面是工程伦理规范准则的建立,提高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是工程实践活动涉及的科研诚信思想的建立,保证工程伦理的执行力度。工程伦理教育,在内容与目标上包括关注工程整体发展责任问题的“宏观伦理”和关注个体职业责任问题的“微观伦理”,课程上以独立工程伦理课程、工程伦理与技术课程整合、工程伦理与非技术课程整合三种模式将工程伦理成分纳入工程教育体系中,教学上由道德理论的抽象说教转向实践分析的案例教学,并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互联网的使用。在工程伦理的教学中,要重视伴随实践活动的更新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的发展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本文提出“科研活动+教育研究+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工程实践的教学改革和工程伦理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的无缝衔接。对于工程伦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等根本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一方面重视理论基础的教育,将教育学、德育原理移植到工程伦理的教学中,另一方面围绕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促进对工程伦理教育的深入理解。
四、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的应用前景
科研伦理价值观在从事科研活动中指导着研究人员的动机和行为的价值意识,工程伦理课程体系的建设可提升学生培养科研伦理价值观,保证科研诚信。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参照,融入专业要求、社会需求等因素,尝试建立适于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技能考核的工程伦理学教学和综合量化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工程伦理的理论指导专业实践。工程伦理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够促进实现生物医学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国际化及科研成果的国际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闫坤如,龙翔.工程伦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2]王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