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儿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2019-04-27张健
张健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在于伴随精选的教材和文本,借助丰富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拓展其知识视野和提升其语文素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文魅力感受不足的原因,以提出让儿童在阅读教学中感受语文魅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儿童 语文的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90-02
引言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是单一地获取知识,而是要通过多样的手段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和深化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水平,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知识素养。
1.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文魅力感受不足的原因
1.1教材把握不当,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新课改背景下倡导强调了教学的以人为本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采用旧有模式——先基本导入,接着重点分析和引导感知课文,最后布置练习和进行课堂总结,这种情况下教学的创新性和自主性被削弱,不仅在课堂阅读教学上误读泛滥,而且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儿童阅读缺乏足够重视,教学中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首先,儿童阅读阶段使阅读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关教育部门的有效指导,否则将出现识字水平低、阅读范围小的现象并会一直处于落后的教学状态;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关注此类问题。其次,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性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虽然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人文情怀的感知方面仍有欠缺,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语文味”,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阅读教学中让儿童感知语文魅力的有效途径
2.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视频、音乐等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符合其阅读学习需求的情境,从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阅读热情。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课程《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先听录音感受课文描述的景色,接着播放根据课文内容收集的台湾蝴蝶谷和其他特色山谷的资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来感受蝴蝶谷的特别之处。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其形象思维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 明确教学目标,重视人文性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培养目标,对于其中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必须要加以重视和引导,尽量将阅读教学课程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得到正确的人文指导和情感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儿童处于感性和善于模仿的重要成长时期,对于阅读文本内容也建立了最基本的是非美丑、真假好坏的观念,在语文学习中需要重点加以培养和引导。比如教学在《拉萨的天空》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描述西藏拉萨的经典歌曲以烘托课堂氛围,接着出示美文引导学生动情朗读,然后通过课件里收集的拉萨旅游图片为学生提供对拉萨美景的遐想空间,从而进一步丰富其阅读情感,延伸其思维空间,更能极大提升其人文素养,加强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2.3 进行良好的教学沟通,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只有在师生建立良性沟通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学气氛融洽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指导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与自己沟通交流阅读感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模式,同时多鼓励和表扬其积极的阅读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和阅读热情。
此外,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努力钻研教材,寻找新的阅读教學切入点,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视角出发来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还需善于运用现有的教学工具丰富自身教学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教导学生感受美及人文精神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潜心感受优秀读物带来的绝佳阅读体验,充分感受阅读文本传达的重要精神和作者情感,从而才能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字之美和语文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政.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将魅力阅读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心田[J].学周刊.2018(07)
[2]黄冰.有效对话——释放对话教学魅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