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小学道德教育有效开展的思考
2019-04-27陈岱婉
陈岱婉
【摘要】基于道德教育在小学生中有效开展的思考,首先阐述道德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小学生人群的分析,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而且家庭中家长也要和老师积极配合,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要加强文化建设,使学生以讲道德为荣,从而使我们小学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全面有效。
【关键词】小学 道德教育 言传身教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74-02
引言
道德教育是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是必然要重视的。有效开展道德教育,不能单从学生会背诵具体的道德规范内容来评断,更重要的要看学生的日常操行表现。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进行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是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学生有更高的可塑性,引导工作更好做,自然而然,这个阶段的教育效果更突出,同时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那么,如何在小学生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是现阶段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
小学生在学校里接触的最直接的成人角色就是教师。而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要包容每一个学生的与众不同,并给予无条件的接纳肯定。用心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和真心的笑容去关温暖每个小学生的心灵。老师的这些行为表现,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所提到的“友善”的体现[1]。用心体贴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经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用心时,我们很容易发现有的学生出现了善或恶的面头,根据学生的表现,我们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老师真心对待学生,学生当然也会以亲切积极的状态给老师回应,师生间自然形成一种和谐幸福的教学氛围,这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是非常有利的。学生会观察学习老师的一举一动,会自然地模仿老师的言行,进而凸显出言传身教的意义。也就是说,教师言传身教,才能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为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质提供帮助。
二、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体现了学生内在的修养和思想,慢慢会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标准,所以我们想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可以从塑造他们的行为习惯开始。不仅在校的老师,我们家长也要从自身做起,做好孩子的榜样。当学生模仿一些良好道德观念的行为时,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通过表扬赞美的方式强化他们对这种行为的自豪感。有很多家長的道德修养很高,但由于溺爱孩子,管理松懈,道德教育方面能力又欠缺,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但回到家又变了另外一个样子,这就阻碍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做工作,不仅需要给家长耐心的引导,讲解如何做更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事情,家长与老师还要密切配合,尊重学生的自我判断认知,营造一个欢愉、轻松、和谐的氛围。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以讲道德为荣
良好的学校风气、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更容易接受文化的洗礼。所以积极友善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更加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在校期间,基本要教学生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爱护学校环境设施等,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要时时贯穿道德教育,实践中,通过量化,奖励等方式,加强学生遵守礼貌行为[2]。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板报,主题墙的布置,通过主题演讲,好人好事,先进文明事件等方式来布置文明和谐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而校园文化也包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班级文化,每个班级甚至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道德文化氛围,在组织各项活动时,要给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注重团结同学,形成一个和谐友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理念。
结束语
总结来说,在小学生中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要利用可利用的所有资源,融入社会家庭的力量,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并且学生经常接触的人事物都是积极向上的,避免有反向的引导。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为学生的道德品行塑造建设良好的氛围和有利条件。同时,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尤为重要,学校是一个庞大的人群体,学生在校内的文化熏陶、行为养成是更快速的。所以综合所有方面因素,人为促进、环境熏陶,共同为小学生道德教育而努力,为他们长大步入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振飞,孙丽萍.小学德育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4):23.
[2]徐宝新.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7(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