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019-04-27张俊喜李小梅张伟
张俊喜 李小梅 张伟
【摘要】对当前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剖析,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通过讲练结合、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处理交际沟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工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并进行成果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 翻转课堂 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44-01
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确实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 “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为此,临沂市教科研中心也在十三五教育研究课题中规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改实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理论,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仍出现许多问题、难题,制约了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造成以上负面影响的原因,主要有: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少实效; 在合作形式上缺乏深入研究,设计合作形式不符合学习的内容,不能根据具体内容或任务合理设计; 合作任务和目标不明确;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每小组中都有部分学生被冷落或忽视。
经过长期地实践探索,初步构建 “分层结对互助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模式,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复的实践检验、修改完善、总结提升,最后形成有较高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提出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的具体策略,初步构建 “分层结对互助式” 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模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模式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每个课题组成员分别从三到八年级中,选定两个班,共有12个班进行对比实验,开展 “分层结对互助式”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对基本模式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最后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在学生自主、合作、互助、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积累课题原始资料,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总结经验和方法,撰写研究论文。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总结提升,推出经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与成果鉴定工作。就课题组全体成员而言,都是一线骨干教师,结构搭配合理,业务素质较高, 年龄结构合理,都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 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受人赏识、注意,乐于接受任务,参与活动兴趣浓、积极性高,表现欲望特别强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有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和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有利地保障了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学校有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有健全的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有一系列课题研究制度,如教师个人学习制度、课题组集体学习制度、教师定期集体备课活动制度等。 为课题实施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化,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乱说,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控制学生的讨论局面。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我們相信不断总结研究成果与经验。我们坚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有出路的、一定会有成绩的。
参考文献:
[1]杨可.小学科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46.
[2]岳素霞.提升高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好家长,2018(73):74.
[3]耿玉霞.刍论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9):22.
[4]陈惠秋.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J].儿童音乐,2018(0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