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辩论: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新途径
2019-04-27范永桂
范永桂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课堂辩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6—0074—01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提高他们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合作学习的快乐,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下面,笔者就将“辩论”引入历史课堂谈几点拙见。
一、历史辩论式教学的含义
历史课堂中的辩论式教学是指由教师选定一个辩题,让学生围绕这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史实来说明自己对某一历史事物的见解,并力求驳倒对方的论点。辩论式教学的特点是:正反双方的任务是始终用史实阐明自己的观点,抓住对方论点、论据中的问题,力图驳倒对方,课堂始终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状态。
二、辩论进初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辩論进课堂的思路
1. 基础——课外活动时举行的辩论赛。2.条件——课堂实践的三阶段:问题课型——讨论课型——辩论课型。在三个阶段中,关键是教师巧设问题。辩论进课堂的关键是教师的引导。如在问题课型中,教师要巧设问题,并且问题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在讨论课型中,教师的功夫则在于“收”,也就是把学生讨论中零碎的片断加以归纳整理,进行全面总结,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
(二)辩论进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施
1. 选择适合辩论的教学内容。课堂辩论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各个单元每一课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辩论课型,只有教学内容符合辩论的要求和条件才具有辩论的价值和意义。
2. 选择适合的辩论话题。历史课堂辩论的选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入点不能过大,要力求小而精,那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则是最佳选择。历史课堂辩论的选题还必须考虑辩题的辩论价值、学生的兴趣程度、资料的多寡和收集的难易,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适时配合等因素。选择辩题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可辩性。辩题一般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可以具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第二,具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辩题应涉及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材料来说明论点。第三,学生感兴趣。对于接近现实且影响比较深远的辩题,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第四,具有较高的辩论价值。辩题要有助于学生完成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辨识。第五,时间性。辩题的选择要紧密配合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要支持辩题。
3. 选择适合的课堂辩论形式。课堂辩论不同于辩论赛,在组织实施中要体现课堂辩论特点:(1)课堂辩论要强调以“学”为本。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是课堂辩论的出发点,课堂辩论要保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2)课堂辩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3)课堂辩论应突出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在辩论中,要能够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学生多演绎、教师少归纳,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组织课堂辩论时要遵循“小处着手,大处放手”的辩论原则,通常可采用以下课堂辩论方式:其一,海辩。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都发表意见。其二,席位式辩论赛。正反两方都有四个辩手席位,在辩论过程中,辩手席位上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团队中获取支持,也可以中途更换辩手,只要能有力回击对方的观点的都可以去说,这样可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一堂好的辩论课也不一定就要采取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先进行席位式辩论再进行“海辩”的方式。总之,只要能够服务于课堂教学就行。
4. 选择适合的课堂辩论评价。在课堂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自觉的角色换位思想,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在大的方向上,要让学生自己去亲自操作,教师要重点考虑细节问题及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并及时对学生给予提醒和帮助。(2)教师在课堂辩论中要有力地监督和调控辩论向预期的结果发展。可以做一名旁观者,充分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3)在结束辩论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发言。
总之,要进行一场成功的历史课堂辩论,学生必须准备大量的材料,为了证明一个论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进行论证,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拓宽。而在“短兵相接”的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也会得到提高,心理素质不断增强。通过辩论,学生会对历史人物、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可以形成自己的评判标准和价值体系。教师在辩论结束后进行分析和总结,表明自己的观点,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并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方式要比教师强加给学生更为真实,更为有意义。编辑:孟 刚